王 玲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3)
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在和患者接触过程中,无意识接触到有害物质[1]等,职业暴露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现今,由于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会出现的危害性认识较浅,进而导致防护意识不到位,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因此,护理人员增强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的,做好防护工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护理好患者。本文对我院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和防护策略研究,现有关情况如下。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暴露情况调查,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经护理人员知情同意。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9名,护士14名,护理员3名。年龄18至50岁,平均(33.5±2.3)岁,工作年限1至30年,平均(12.3±3.5)年。
依据自制的调查表,调查护理人员暴露的方式和项目为主要内容。主要从玻璃刺伤、血液体液污染和黏膜污染以及针刺伤来进行调查暴露的方式;损伤程度、暴露部位和暴露地点是调查暴露的主要项目。依照损伤程度分为大量出血、有出血情况和少量出血三种情况,来分析职业暴露后造成的伤害;把暴露的部位主要分为手掌和眼部,地点主要是患者所处的病房和治疗室,对调查的内容进行一一分析,研究在护理中应怎样减少职业暴露。对于职业暴露的所有护理人员,均立刻采用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假如被针头刺伤,协助护理人员将残留在皮肤里面的血液挤出,挤干净后使用医用消毒水进行清洗,后使用碘酒并且进行包扎。
利用SPSS20.0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人员黏膜污染暴露次数3.33%(1/30)、血液体液污染10%(3/30)、玻璃割伤30%(9/30)和针刺伤56.6%(1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损伤程度少量出血60%(18/30)高于大量出血0%和有出血20%(6/30);暴露部位手部53.3%(16/30)明显高于眼睛10%(3/30);暴露地点病房73.3%(22/30)高于治疗室30%(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因素与护龄和违反操作的相关规章制度[2]等有关,在医院中,护理人员是长时间和患者进行接触的主要人群,但是护理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的过程中,常出现不规范使用和错误等现象,与患者接触时,用手摸患者的伤口,但是没有及时进行洗手消毒等,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常使用医疗器械后置放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病房和治疗室是护理暴露的主要地点。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概率明显高于黏膜污染、血液体液污染和玻璃割伤,损伤程度少量出血或者没有出血60%高于大量出血和有出血;暴露部位手部53.3%高于眼睛;暴露地点病房73.3%高于治疗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会出现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医院和护理人员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进行预防,主要预防措施有:(1)护理人员在进行正式工作前,医院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在岗前培训教育中,注意讲解的内容要与医院实际存在的情况相符合,反复进行强调职业暴露的危害,并且提出如何有效地预防职业暴露相关方法,护理人员在进行协助患者进行输液、采血和拔针等,依照各项操作进行;(2)对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宜讲[3],加强维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职业暴露,宜讲的对象可以包括护理人员、医生和工勤人员等,宜讲的内容包括传染病医院职业暴露的现状和防护方法,对于医院和科室职业暴露存在的潜在因素进行讲解,进而减少职业暴露;(3)医院制定相关的职业暴露预防措施,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进行执行,将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和职业暴露预防的行为挂钩,发生职业暴露的患者,可以通过减少绩效等措施进行处罚。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注意进行清洁和消毒,不管血迹是否明显和接触部位有没有出现损伤等,都立刻采取预防措施。在发生职业暴露的4个小时内,使用预防的药物,职业暴露最迟预防不超过发生后24小时,即便预防时间超过了24小时,也要进行药物预防。
综上所述,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培训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安全性好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