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梦迪,初 静*
(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syndrome,HFRs),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以及恢复期。重症病例可二或三期重叠,轻症不典型病例则可越期而不具备五期经过。现以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一名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为例,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床,张某,青年男性,患者于3天前在上海出差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伴有干咳、恶心,无呕吐、头晕、晕厥,无四肢麻木酸痛、无胸闷、胸痛,于当地医院就诊,治疗效果不佳,仍反复发热、周身乏力。于2018年12月3日来我院急诊就诊,就诊过程中突发肢体抽搐、意识丧失,伴大小便失禁、牙关紧闭。行紧急经口气管插管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给予镇静治疗,完善相关检查检验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行进一步治疗。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8.7℃,心率:128次/分,血压:121/76mmHg,入院后检验指标:血小板:42×10^9/L,白细胞:19.4×10^9/L,APTT:87.2s,肌红蛋白:851.5ug/L,肌酐:123umol/L,颅脑CT检查:右侧顶部皮下高密度灶。入院诊断为意识障碍原因待查。12.4日复查化验:血小板:18×10^9/L,白细胞:23.72×10^9/L,APTT:103.9s,降钙素原:>100ng/ml,抗汉坦病毒抗体IgG阳性,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继发多脏器功能损伤。入科后持续心电监护,监测24小时出入量。该患者五期病程较为典型,住院期间不同时期均给予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升血小板、床旁血液净化、保护脏器功能等治疗。经医护的悉心治疗与照顾,患者于12月21日病情好转,转入肾内科继续治疗。
3.1.1 病室环境管理
严格限制探视时间及人数,探视人员穿隔离衣戴口罩。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均消毒处理,周围环境及床单位每天2次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抹布擦拭消毒。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时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做好病室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1.2 心理护理
由于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急、病情重且病程长,加之该患者持续镇静状态,后期病情好转,停用镇静药后患者出现焦虑不安、恐惧惊慌的心理变化,对其耐心讲解现状,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发展,解除了患者顾虑,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并配合治疗。
3.1.3 饮食护理
该患者持续镇静状态,无法经口自主进食,于入院2天后经鼻胃管给予鼻饲流质饮食,尽早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若可经口进食,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病程调整饮食,有助于治疗。[1]
3.2.1 发热期护理
2月3日患者入科时体温高达38.7℃,后给予冰毯物理降温,调节水温至10℃,同时遵医嘱给予冰帽物理降温。在发热期,禁用发汗退热药,避免大量出汗诱发低血压休克的发生,同时禁用酒精擦浴,避免毛细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倾向。
3.2.2 低血压休克期护理
12月4日出现血压下降,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此期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及时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升压药物的剂量,使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如突然出现面色苍白、血压骤降、四肢湿冷等情况,应警惕休克的发生,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3.2.3 少尿期护理
进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谨防因透析治疗引发的低血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密切监测透析治疗机器上的各项数值,及早发现堵管的可能。
3.2.4 多尿期护理
多尿期的主要特征为24小时尿量情况回升至3000ml以上,其发生时间大多在第9~14病日。此期因尿量明显增多,故应警惕电解质紊乱的发生。观察尿量及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防止因低钾引发的心律失常。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多进食进水以及补充含钾的蔬菜水果。
3.2.5 恢复期护理
患者进入恢复期后仍应以休息为主,保证充足的睡眠,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可高强度活动,定期复查,平时合理搭配饮食,多进食高蛋白、多维生素的食物,忌暴饮暴食。服用药物时避免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流行性出血热作为一种较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尤其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更是该疾病发展过程中最严重的两期,在临床工作中,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作为患者唯一的“监护人”,只有将监测的准确数据第一时间提供给医师,协助医师更好的完成对患者的早期诊治,才能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我们作为奋战在生命一线的护理人员,要凭借精湛的护理技术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