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芬 贾萌萌
(渭南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陕西 渭南 714000)
癌症患者受自身疾病影响,心理承受力弱,因此针对该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患者的针对性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重建患者积极心理状态,改善患者因病所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且能更好地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1-2]。本文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对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骨肿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和实验组(传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各50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8~64岁,平均(40.14±8.27)岁;软骨肉瘤7例、尤文肉瘤9例、骨肉瘤34例;病灶位:股骨20例,胫骨30例。实验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9~63岁,平均(39.92±7.45)岁;软骨肉瘤8例、尤文肉瘤11例、骨肉瘤31例;病灶位:股骨18例、胫骨32例。纳入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并确诊为骨肿瘤疾病[3];均为接受初期化疗阶段;认知功能正常,且可耐受相应治疗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立足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1)由科室主治医师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具备临床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担任组员。成组前经相关培训并予以统一考核,合格后予以投放成组。(2)日常护理工作中,就患者可能发生或潜藏的心理问题进行沟通,在充分掌握疾病相关护理内容与治疗方法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化疗阶段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并仔细观察患者行为模式,科学利用访谈手段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组内讨论心理护理针对性方案。(3)患者入院予以悉心接待,护理期间耐心细心地帮助患者解答有关疾病的问题,主动关心患者的生活起居,积极与患者沟通治疗机制,与患者交流既往成功治疗病例,帮助患者提升治疗信心的同时,使患者产生依赖感。(4)护理期间重视积极的护患关系维系,保障护患间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多听患者意见,鼓励患者将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说出,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积极处理;重视疾病宣教,经由科学的宣教内容,提升患者疾病治疗认知,有助于缓解错误认知下产生的心理负担。(5)护理期间予以患者放松技巧示教,如渐进性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性训练、深呼吸放松法、注意力转移法、松弛训练等,进一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6)经由对患者家属的相应护理宣教,令患者家属明确家庭情感支持对患者病期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提升家属护理配合依从性后。
1.3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分值越低提示测试者焦虑状态越轻。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抑郁情绪,分值越低提示测试者抑郁状态越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分值越高提示测试者社会支持越佳。
2.1焦虑、抑郁情绪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7.327、7.277,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的比较分]
2.2社会支持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t=3.961、4.804、3.470、3.620,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社会支持的比较分]
骨肿瘤疾病属临床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死亡风险,部分患者因对疾病与相关治疗的认知存在偏差,因此在确诊后往往产生心理应激,造成强烈情绪刺激,甚至排斥治疗环节,若未得到积极有效的疏导,临床相应治疗工作将难以开展,最终影响患者预期疗效,造成严重损失。良好的心理建设是患者依从性提升与维持的必要前提[4]。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项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对骨肿瘤患者的积极现实意义。癌症患者心理问题与其他疾病存在差异性,尤其晚期癌症患者,心理创伤较严重,为开展好心理护理工作,经由积极组建专业心理护理小组,通过组内定期交流,集思广益地分析患者心理创伤影响因素,进而在后续护理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重视护患积极关系的维护,令患者产生依赖感,如此可有效提升患者依从性,进而便于后续理疗工作的开展。强化心理疏导,加之放松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排解患者心中疾病困惑、提升患者治疗信心的同时,从生理方面帮助患者平心静气,进而更加坦然地面对后续治疗。家庭情感支持是癌症患者重拾治疗信心的有力保障,经由亲人的鼓舞,帮助患者重扬治疗信念。综合开展心理护理,维系患者健康心理状态,为患者营造更佳的治疗软环境,有助患者疾病预后积极进展[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