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仿生双动髋关节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39例早期效果评价

2020-12-22 13:31陈廷玉崔文权蔡霖董元迪唐旺君王春风
贵州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位片双动髋臼

陈廷玉 崔文权 蔡霖 董元迪 唐旺君 王春风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二科,贵州 六盘水 553400)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一种将髋臼及股骨头同时进行假体置换的手术方案,针对髋部疾患终末期患者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G.Bousquet等[1]提出了双动全髋关节的理念,并且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运用。本文主要探讨运用仿生双动髋关节假体行全髋关节(DMC)置换术的早期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9例45侧髋关节,其中男24例29髋(双侧5例,单侧19例),女15例16髋(双侧1例,单侧14例);年龄40~75岁,平均62.4岁。老年性股骨颈骨折12例(年龄>65岁且为头下型,GardenⅢ 5例,GardenⅣ 7例),股骨头缺血坏死FicatⅣ期13例,原发性髋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8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6例(CroweⅡ 5例,CroweⅢ 1例),均存在明确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术前Harris评分52~59分,平均(54.53±2.42)分,术前模板测量预估假体型号,髋关节假体均取自法国serf公司的第三代仿生双动全髋关节生物型假体,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

1.2方法 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侧卧位,手术区域常规消毒铺敷,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逐层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7#丝线标记外旋肌群腱性部分后切断,倒“T”形打开关节囊后行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并测量直径,清理髋臼盂唇及周围软组织,找准马蹄窝,先用最小号提篮锉沿垂直方向打磨直至露出髋臼底,然后依次逐渐增加提篮锉型号沿外展(40°±5°)、前倾15°方向打磨至软骨下骨,选择合适髋臼杯,按照安全角度安放,敲击使其压配固定。屈髋、屈膝、内旋髋关节,Hoffman拉钩帮助显露股骨近端,髓腔锉逐级扩髓,选取匹配股骨柄假体保持前倾10°~15°打入,根据Offset选取球头型号使用专用压头器将金属球头压入高交联聚乙烯双动内衬中,复位并活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不受限,屈髋内旋45°推动膝关节无脱位[2]。查无活动性出血脉冲冲洗,关闭深筋膜后关节腔内注射鸡尾酒[生理盐水40 mL+氨甲环酸3 g+稀释性肾上腺素(1∶20 0000)+罗哌卡因10 mg],放置引流,依次缝合。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复查双髋关节正侧位X片(双下肢内旋15°~20°),术后1周内扶助行器部分负重下地,术后4周弃助行器改单拐增加负重,术后6~8周后弃拐完全负重。

1.3评价指标 术后第2天拍双侧髋关节正位片及术侧侧位X线片,利用工作站PACS系统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臼杯中心位移度,双下肢长度差异,髋关节偏心距差异。此后在术后1,3,6,12个月拍相同位置X线片,测量上述同样参数,与术后即刻X线片相比较。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将随访超过12个月的病例单独列出评价,比较12个月和末次随访评分。

2 结 果

术中无大血管、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及假体周围劈裂骨折等并发症,术后切口均Ⅰ/甲级愈合,1例出现功能性双下肢不等长,未做任何干预,症状6个月后逐渐缓解。3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4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54.53±2.42)分,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79.26±1.66)分、(88.32±2.18)分、(92.05±2.54)分,术后末次随访为(92.44±2.61)分(P<0.05)。随访超过12个月病例的Harris单独评价,并且和末次随访评分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见表1)。术后即刻X线片上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47°±10°),前倾角(15°±5°),臼杯中心位移度不超过0.5 mm,双下肢长度差异<2 cm,髋关节偏心距差异<0.5 cm。术后3月可见假体表面骨长入,臼杯位置好,旋转中心未见改变。末次随访X线片示假体位置未发生明显改变,臼杯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位移不超过0.5 mm,外展角度(47°±10°),股骨头中心与臼杯中心基本一致。股骨侧偶见透亮线,但连续随访未见透亮线增宽。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感染。典型病例:58岁女患,右髋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采用仿生双动人工髋关节假体行右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髋关节正侧位片(图1);术后第2天摄手术侧髋关节正侧位片示髋臼侧及股骨侧假体位置及压配情况良好(图2);术后3个月可见假体表面骨长入,臼杯位置好,旋转中心未见改变(图3);末次随访X线片示假体位置未发生明显改变(图4)。

表1 随访超过12个月Harris评分

图1 术前髋关节正侧位片

图2 术后第2天髋关节正侧位片

图3 术后3个月髋关节正侧位片

图4 术后12个月髋关节正侧位片

3 讨 论

关节置换属于重建外科,传统的关节假体设计有以下特点:(1)人工股骨头直径22 mm、28 mm、32 mm(3640mm头),但明显小于患者原有股骨头。小球头导致稳定性降低,磨损率增加。(2)髋关节运动面外移,不是解剖学重建,尤其是髋臼侧。(3)人的个体化差异,骨性髋臼的外倾角不可能均为45°。事实是绝大多数骨性髋臼的外倾角>45°,特别是男性。仿生双动全髋关节的设计特点:(1)仿生:假体:臼杯厚度3 mm,接近生理髋臼软骨厚度;股骨柄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接近骨的弹性模量;硬对软的摩擦界面;操作:解剖置换髋臼侧,平行于髋臼外缘植入臼杯,空间大小和位置角度基本不变;康复:术后功能恢复达到健康状态,无特殊禁忌动作,病人生活质量高。大多数患者日常活动和习俗涉及到的髋关节的极限体位都能够恢复[3]。(2)双动:聚乙烯内衬,内外界面均可滑动,超镜面光滑高精度外杯内球面抛光,球头与内衬压配组合成“双动大头”。同时,仿生双动全髋关节还有活动度大、假体稳定、降低磨损、操作便捷、适应症广等优势。初次置换使用DMC结构可获得良好的生存率和满意度[4]。双动关节提供更大的活动范围和降低脱位风险的可能,有高脱位风险的初次置换病例、高脱位风险的翻修病例及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病例,这类患者脱位率高,推荐使用双动髋关节[5]。但<50岁,活动量大时骨溶解率6%,考虑到骨溶解和臼杯松动,避免在年轻患者应用双动髋关节[6]。

本组39例患者均采用第三代仿生双动髋关节假体,术后Harris评分均明显升高,未出现假体内脱位(IPD)、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患者满意度高。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7-8]。

猜你喜欢
位片双动髋臼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Wassel 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不同Chung 分型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双动”模式三部曲
呼和浩特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人群上气道头颅侧位片与CBCT测量的对比研究
肩关节“Y”位片的投照方法及临床价值
如何求解双动点最值问题
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刍议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