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逻辑及策略

2020-12-22 23:07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高办学特色

王 义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浙江 宁波 315800)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更是把我国高职教育推向了前所未有高度,凸显了高职教育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通过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以下简称“双高”建设),持续推进高职教育内涵改革,稳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双高”建设也是继高职教育示范院校建设、骨干院校建设、优质校建设之后,又一项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1],同时也是以往政策引领和改革创新的自然延续,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仍然是“双高”建设的重点,特色发展、品牌培育和吸引力提升依然是“双高”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逻辑

1.1 特色——突围的有力武器

《现代汉语词典》对特色的定义为: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也是区别于其他事物主要特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及在校生人数虽然都达到了较大规模,但整体特色并不鲜明,有些院校甚至没有特色,社会认可度高的院校并不多。近期,随着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方向的调整,一定程度上给高职院校办学及学生就业带来了压力。例如,2010年教育部对本科院校提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办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增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和联系,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另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的合作也日益增多,“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挤占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资源和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只有以自身特色作为发展的立足点,不断放大自身优势,才能突出重围、脱颖而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校以及研究性大学的办学目标大不相同。这个目标是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提出的,统领着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二是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主要的办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三是人才培养方式。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的发展需要,实践证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四是师资结构。高职院校由于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双师型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的内在要求。此次“双高”建设计划共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197个。从入选单位及专业特征分析看,在办学目标、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实践路径,并取得卓越的成果,这些是197个立项单位的普遍共性。可以说,自身的这些特质既是入选单位获得立项的基点,也是这些学校继续发展前进的立足点。

1.2 品牌——提升竞争力的资本

高职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最为直接、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这种特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市场性办学取向。市场性是现代大学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转型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从20世纪中叶算起,市场介入大学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大学市场化的趋势。大学越来越普遍地采取企业化经营方式:高薪聘请人才、广泛宣传自己、对学校整体形象进行包装等。高校所有的这些努力,都有一个最为明显的指向,即打造自身品牌。在这里,我们所界定的品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非狭义的商业品牌。当然,大学品牌的确立不是简单靠外在努力就能实现的,高校内在品质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作为高职院校的品牌应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浓缩与升华,是决定市场竞争力大小的核心和基础。高职院校品牌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品牌专业、品牌教学团队等显性品牌,也包括制度品牌、文化品牌等隐性品牌,但无论是哪一种品牌,一旦形成就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资本,对学校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是“双高”建设要达到目标,也是对立项学校的明确要求,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文件的梳理发现,“双高”建设计划在内容上突破了以往的政策蕴意,不再是一经入选就一劳永逸,而是引入了竞争淘汰机制,对建设过程进行阶段性评估,这种制度设计在强化目标导向的同时,也增强了立项学校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倒逼关联院校围绕自身特色和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品牌育人团队、品牌管理模式、品牌毕业生群体、品牌服务综合体等,不断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在“双高”建设过程中拥有持续的主动权[2]。品牌建设是“双高”院校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彰显院校优势和建设成果的主要的增长点。

1.3 吸引力——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对于吸引力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观点,概括地说,“吸引力”就是把别的物质、力量,他人的注意力等引向自己这方面来的力量。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种类型,虽然在国家政策层面一直很重视,强调与其他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职业教育在获取资源、引发关注度及产生实际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职业教育属于退而求其次的第二选择的现实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从2019年高职教育“百万扩招”计划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看,即使在放宽准入门槛、减免一部分生源学费等系列史无前例的优惠政策下,扩招过程依旧不轻松,甚至出现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完成招生任务的情况,各高职院校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才勉强完成招生任务,高职教育对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再次经历重大考验,出于市场自觉和受教育者自愿而选择高职教育的应然状态远未实现。提升高职教育吸引力不仅是所有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双高”建设计划单位应该肩负起的使命和担当,需要这197个建设单位充分发挥高职院校领头雁的带动作用和示范功能,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和品牌效应,集中打造一批办学质量优、区域服务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考生主动选择读的高职院校,通过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逐步改变职业教育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让更多的人和企业了解高职院校,参与高职院校的建设。

2 推进“双高”内涵发展的策略

2.1 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凝聚特色

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立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以行业为依托,围绕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科学规划,凝聚自身办学特色。

2.1.1 以特色兴校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国高职教育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办学分类不清、定位不明、发展方向趋同等现象,简单把规模扩大等同于全面发展,致使一些院校办学特色不鲜明,核心竞争力不强。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应树立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找准特色兴校的突破口,避免大而全、跟风增加热门专业等急功近利倾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调查研究和顶层设计,重点扶持一批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的专业或项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高辨识度的教学科研平台及社会服务平台,在稳步推进学校全面发展过程中,逐渐培育并形成自身特色。

2.1.2 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集中精力凝练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

高职教育尽管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这不代表高职院校没有话语权,高职院校有着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和双师教师团队以及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独有的办学优势。一方面要通过对高职院校校内资源的整合,筛选出符合本校、本地区发展实际,且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特色专业、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等作为集聚学校办学特色的载体。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激活办学内在动力,通过推进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制订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突破校企合作固有模式,吸引一批优质企业或行业深度参与办学,借助企业优质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共同提高学校办学效率,形成高职院校办学领域的新标杆。

2.2 拓宽思路、大胆改革、打造品牌

2.2.1 以强势专业为依托,通过与知名企业的强强联合,扩大学校的品牌效应

高职院校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区域性特征明显,通过向区域知名企业借资借力,挖掘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校企合作发展新动能,嵌入知名企业全要素生产过程,形成真正的校企利益共同体,是高职院校培育品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企业和学校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不尽相同,双方进行紧密型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合作的基础。高职院校只有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按经营“专卖店”方式打造精品专业,增强知名企业的合作愿望,才能真正实现双赢。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我国最大的塑机生产集团海天集团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双方共同承担的“搭建教学育人就业‘三位合一’开放平台培养高技能机电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获得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也是浙江省除浙江大学外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与奇瑞汽车集团的合作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优秀员工,也为学院的汽车专业群建设营造了有利条件。

2.2.2 以名师、双师队伍建设为引领,通过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提升学院的品牌内涵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发展水平是决定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教师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他们既有自身的专业研究方向,又是高技能操作能手和技术开发专家,名师及双师更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排头兵和学校品牌的主要代言人。所以高职院校要把高水平师资队伍培育作为学院提升品牌内涵的关键。一是通过“外引内培”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双师的人才集聚功能,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丰富学院的品牌内涵,促进学院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及学校特色专业,组建“大师工作室”“科技创新中心”等系列教师发展平台,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在提升区域产业及企业品牌影响力的同时,逐步形成学校的专业品牌、教师品牌,增强学校在整个区域和行业内的号召力和话语权。

2.3 实用为先、发展为本、提高吸引力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实用性是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高职教育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培养的人好不好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在培养实用性人才上做文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保证高质量就业前提下,逐步提高高职院校的吸引力。

2.3.1 以高质量教学和就业为根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的价值基础是职业性,实用性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职业教育质量高不高,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岗位要求,不是教育管理机构说了算,也不是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感觉,更不是职业院校的自我宣传,关键要看人才市场的反映和用人单位的反馈。高职教育无论是在微观课堂教学,还是在宏观区域经济发展层面,在育人模式和途径上都在发生着转变,要朝着更加有利于职业院校教育更“职业”,职业院校学生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把职业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生产对接,把职业院校学生作为企业准员工培养。这种育人模式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技能的提升,增加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和薪资水平,也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

2.3.2 以拓展国际办学市场为突破口,扩大学院的影响力

目前,我国高校数量近3 000所,其中高职院校数量已达1 400多所,随着高考生源基数的逐年减少以及高校之间的非均衡发展,部分高职院校毋庸置疑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形下高职院校只有迎难而上,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变革拓展国际办学市场,才能增强高职院校抗风险能力,提高自身吸引力。无论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还是“双高”建设,都积极倡导打造高职教育的中国标准,把拓展高职教育国际化市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海尔集团,积极在海外建立实训基地,目前已与多个国家开展联合办学,使学院竞争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借助华丰公司良好的国际市场,积极开展海外顶岗实习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提升了整个学校影响力和吸引力。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拓展国际办学市场不仅有现实基础,而且是可行的。

3 结语

总之,无论是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还是品牌战略,其最终的目标就是提升高职院校的吸引力,增强高职院校集聚办学资源的能力,扩大优质生源主动选择职业教育的比例,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3]。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双高”建设大幕的开启,高职院校如何厘清发展逻辑,正确处理高职院校特色、品牌、吸引力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各高职院校争取“双高”、建设“双高”和引领“双高”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双高办学特色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