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

2020-12-22 10:03
福建茶叶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价值观核心

杨 鑫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最为集中的体现,是所有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凝结。要将对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工作作为着眼点,做好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所应起到的引领作用,要将其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将其转化成为人民的一种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1]”高校学生是高素质的群体,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能否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关系着“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为谁培养的问题。因此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也是教育界应该高度重视的大事。

1 造成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缺失的原因

党的十九大上特别提出的一个论点就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这一口号强调了“信仰”对于国家发展动力的重要性以及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我国,唯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是适合我国国情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理论体系,是文化广播、宣传教育工作的主旋律,这一理论应当被大众所接受、所熟知、所理解,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高校学生的认同度来分析,有的学生认同并转化自觉的实践行动,有的学生头脑认同却未行动,有的同学甚至不认同,他们的态度不一的态度,或者说认同缺失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从社会环境角度出发

正如秋石在《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中,写道:“缺乏信仰,心灵不受任何约束;不相信未来,只相信现实的享受;不相信周围的人,只相信自己,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一切……不相信世界上有美好的东西,一切美好的东西要么是可笑的,要么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3]”这正是不良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缺乏前进的动力、陷入低迷不振的状态,扭曲人们的价值取向,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变得不诚信、人人惶恐不安,整个社会风气大改,这是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维护和谐稳定发展。

一是,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全球化日趋加深,这不仅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交往与合作,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但随之有大量来自他国的不良思想言论持续渗透,比如有关“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等不实言论在国际社会层出不穷,这些国家不怀好意地通过网络、新闻、广播等手段,向我国高校学生传播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来危害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以及我国全社会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统一完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还冲击了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动摇了他们的信仰和价值取向。二是,国内社会负面影响较多。我国近几年来在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经济高速发展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效,可谓是一片欣欣向荣,但同时但是社会问题随处可见,不良文化盛行于市,比如这次疫情期间的“武汉红十字会事件”刺人心、部分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作风和跋扈形象深人心、不法商家制造不合格口罩或者是坐地起价等行为痛人心,还有社会上“有钱好办事”“我爸是李刚”“富二代”“官二代”等等网络红语被广泛应用,网络不良言论甚嚣尘上,不仅混淆大众视听,还侵蚀了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这与他们接受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的正能量相差甚远,使得高校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思想产生了困惑、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茫甚至是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焦虑不安,也使得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产生深刻的理解与彻底的认同。

1.2 从学校教育角度出发

准确地来说,高校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同时也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任务。但是现在高校存在的情况是:

首先是,高校师资配备不足。按照教育部近日印发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所指出:“高等学校应当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并且在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应有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且教学能力较强的兼职思政教师来作为补充。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确保专职思政教师与学生的人数配比能够始终高于1:350[4]。”但是大部分高校尚未能满足该项规定的要求,师资力量的短缺,使在职的老师的课程数增多,有的老师疲于上课导致上课内容枯燥无味、形式空洞单一,未能达到应有的讲课水平,不能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然后是,高校教育方法未能与学生需求匹配。“95后”“00后”学生更多是对活泼生动的课堂感兴趣,而纯理论说教的单向灌输教育则很难让他们信服。而高校的思政教育太过于理论化,注重课堂教育,尤其喜爱“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育制度僵化,教育方法缺少创新性,社会实践缺少,令学生难以结合实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理解,只知其字面意思,未能深入学习理解,更不用说提高认同感。最后是,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不足。高校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学习只见于课堂上和学校的标语上,宣传渠道单一有限,宣传力量薄弱,有的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未发挥作用,这使得我国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把握和认知存在不足不够的现象。

1.3 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

高校学生对自我的认知的偏差也是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主要表现在:

一是,受自身综合条件的影响,如存在年龄较小、阅历较少、心理不成熟、专业水平不高、家庭环境影响等等,这致使相当部分的高校学生缺少学习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主观能动性、缺乏自我约束力,尚未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不高,因而难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及个人发展的作用,未能把外在的理论指导转化为内在自发的行动,在进行价值考核时,容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蚀,做出错误的判断。二是,受网络文化的冲击,现在高校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况就是没有人能与网络隔绝,没有人整天不上网,没有地方是不能上网的,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有的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缺少辨明好坏的能力,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极易受邪教思想毒化、陷入传销组织误导、陷入校园贷的迷圈等等,这些不好的经历和危害自身的行为,都会造成学生对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缺失。

2 提高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建议

要改进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不高的现状,首先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达到普遍共识,将外在的、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高校学生内发的、具体的实践行动。

2.1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习总书记谈到:“要真正发挥一种价值观要的作用,就必须要将其融入到社会生活中,给人们在实践中感知、领悟它的机会。应当注意将我们所提倡的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立紧密联系,立足于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5]”这就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习要普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达到全民教育、全民参与、全民认同的目的,这就要求:一是,构建良好社会环境,这不仅要确保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性能够不断加强,同时党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也要同步提升,在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建设中取得切实的成效,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社会环境,让高校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力量;二是,树立一些正面的信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并为他们授予荣誉称号,通过各种途径广为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让高校学生也能够体会到信仰给人的力量,以此来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文化宣传,号召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等;三是,加大红色旅游景点的开放程度和历史呈现度,通过对红色景点的参观学习,使高校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国家的每一阶段的艰辛历史,处身于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红色建筑中,人的精神思想会上心驰神往。

2.2 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的引导作用

在全国思政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想将我们的高校办好,马克思主义应当始终摆在指导地位,要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要坚持不懈地传播,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从而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6]”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接班者和建设者的主阵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源头,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基地,是高素质人才的汇集地,它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那如何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引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从而确保其教育效果,比如可以紧密结合社会热点来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互动教学、开放课堂等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都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的学术水平、行为举止、作风行为和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影响可能还会超过知识本身,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文化素的提升和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教育示范作用;其次是,不断强化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宽宣传渠道。可以利于学校特色栏目、报纸期刊、电子屏幕、学校各处的宣传栏和电子产品,来拍摄制作微视频或快闪等,通过形象化和具体化的手段来潜移默化提升高校学生的认同感,还可以利用新兴的媒介和网络平台,比如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学校官方网站等形式,借助网络传播的便利性与高效性,来传播校园和社会正能量,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活动、道德讲堂宣传先进事迹,来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最后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俗化、大众化,以高校学生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方式来深化教育,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

2.3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习总书记指出:“未来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是由青年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青年正处于个体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做好青年的价值观养成工作意义重大。就如同穿衣服扣扣子,假如扣错了第一粒扣子,那么其他扣子也必然都将扣错。人生的扣子必须从一开始就扣好。[7]”高校学生应重视和加强自我教育,在思想上,认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发展的相关理论,遵循党中央的指示以及坚持学习好党的历届大会的提倡与精神,并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坚决地践行,而不是只停留于理论和口号,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学习上,不仅要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还要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课外积极参加有关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知识讲座和其它的学术会议;在生活上,认真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在工作上,更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敬业精神等贯穿于工作实践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3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从社会、学校以及学生本人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高校学生当前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认同度缺失的各方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构建良好社会环境,充分树立正面的良好榜样,同时要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文化建设以及学生本人从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中加强自我教育意识等可行建议。虽然虽然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普遍是存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认同得不够,或者是认同感不高的状况,但从整体上来看,高校学生的认同比例还是乐观的,通过社会各方的努力,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与地位得到彰显,从而令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在我国保持主流地位,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高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来提升其的道德素养,巩固其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加深其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其的国家幸福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认识,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也相信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都会愈来愈好的。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