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以素质教育作为基础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从多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素养,让学生对学习过程更加积极投入,强化学生学科能力的锻炼。要想让素质教育在美术课堂上有更好的渗透效果,教师首先需要优化与革新教学观念,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训练目标有深入认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具备开放的教学思维。要想让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有良好的融入,教师首先需要具备开放的教学思维。教师要对美术课的教学培养目标有深入认识,美术教学并不是让学生理解、记忆大量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开放,故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尽情发挥各种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仅有助于让学生感受美术课学习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思维上的启发与引导。
比如在教学《动物装饰画》这一节内容时,在让学生自主作画时,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把画画得极其准确,或者要求所画的每个小动物都和其真实的样貌一模一样等。这种教学方法不具有可行性,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扼杀。反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行选择颜色、选择线条、选择表现手法等,只有这样,学生在独立绘画时才会有各种生动形象的表达。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感受美术课的学习趣味性,美术能力也会一步一步得到提升。
注重赏识性教学评价的融入。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归纳总结,也是师生沟通的一种方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时,教师应当多给予学生正面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肯定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手工制作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尝试与发现,表扬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想到的解决方法。赏识性评价的融入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各种课堂活动,这样才会推动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进步与提升。
比如在教学《木版画》这一节内容时,在结合学生的习作展开评价时,如果教师评价的标准就是“画得是否像原物品”,那么评价会非常片面,并且是很不可取的教学评价标准。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美术学习态度以及课堂表现对他们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从而给予学生最直观、最客观的评价,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能够鼓励学生做各种有趣的尝试。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学评价过程和学生展开良好的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思维的引导。
带给学生更多正面的激励。要想让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更高,并且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与素养,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多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激励。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种学习任务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程度的障碍和难关,教师可以给学生相应的指导,并且激励学生勇敢挑战与克服这些障碍。同时,在评价学生的绘画或者手工制作时,教师也应当多看到学生作品上的闪光点,并且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的激励会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这不仅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积极投入,也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更加多样化的尝试。
无论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是高质量还是略显幼稚,教师都应当认识到这就是学生从内心深处对美的一种理解,因此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尽可能多给予学生一些正面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考成果。
比如在“我设计的服饰”这个主题的教学中,学生自主设计服饰时会有各种想法和创意表达,教师要懂得欣赏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赏识学生新奇的制作思路,多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同时,对于动手能力较差、制作障碍较大的学生,教师也要进行激励,并且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才会让更多学生的学科能力获得提高,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