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芝霞
关键词山丹县;气象科技;为农服务;工作思考
近年来,山丹县气象灾害频发,种类也在不断增多。气象科技服务可有效发挥趋利避害的功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高度依赖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山丹县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小农经济”正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生产要素实现跨界配置,物联网的应用使传统农业更具“智慧”。在此基础上,县气象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气象为农服务,从完善机制体制中寻找动力,从技术革新中发掘实力,从转变服务内容和方式中提高效益,积极探索出“互联网+气象+农业”的服务路径,为全县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1气象科技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实践
1.1农业气象预报
气象预测工作的顺利展开有助于做到不违农时,科学布局农业投产规划。预报就是基于气象科学理论,借助气象观测仪器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情况演变趋势和具体数据进行结果预估,优化本地农作物选种和种植时段安排。本年度的气象数据和往年的相比较,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本地基本农业气象规律和气候变化。预报的依据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生物学规律、农业气象要素持续作用于生产的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和外界气象条件反应的前后相关性、外界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作用的不等同性。为了提高准确性,必须对预报内容进行农业气象鉴定,分析当前农业气象条件。
按预报内容可分为农作物适宜播种期和收获期预报、土壤水分(包括灌溉期和灌溉量)预报、牧区牲畜放牧期和放牧条件预报。按防灾减灾又分为小麦干热风预报、农作物越冬冻害预报、旱涝趋势预报等。2020年11月,山丹县气象局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丹县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双方信息共享和高效联动机制,拓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延伸服务,如实现农业气象预报信息共享,为农业灾情勘察、灾害评估、定损理赔等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气象与保险行业的合作创新对于当地农业生产来说,是提高农业生产应对风险能力的有力保障。
1.2卫星遥感监测
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可破除空间局限,展开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变化情况的监测,为种植户提供精准的气象信息,及时采取农业补救措施。气象卫星的估算应用十分广泛,可监测农作物长势、病虫害和冻害,估计灾害面积,估算农作物收成。山丹县已在天气系统中开展了遥感综合测产项目,针对农作物的估产具有迅速、宏观、准确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农业估产时间长、效率低等不足。
1.3农业气象情报
农业气象情报是分析过去和当前天气条件并鉴定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专业气象情报。编制情报需要有充足的农业气象资料做支撑,再依据相关指标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鉴定其对当前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提出趋利避害的决策建议,以简练的文字形成书面报告,必要时附上图表。农业气象情报有助于农业部门根据气象条件合理展开农业生产规划,降低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例如,在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报道,有助于农户及时采取灌溉和抗旱措施。
对气象灾害灾情进行调查分析,可为相关部门安排救灾提供依据。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和所附资料也是本地农业生产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必要参考资料。农业气象情报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去和当前(如前5天、1旬或1年等)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天气条件及其对作物、牧草生长发育、禽畜的合饲、放牧以及各项农事活动等影响的鉴定;(2)未来天气条件展望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估计;(3)建议应采取的农业技术措施,附有必要的气象与农业气象资料图表。例如,2013年9月-2014年3月下旬,山丹县降水量仅为5.1mm,且温度持续偏高,土壤失墒严重,山丹县气象局结合全县土壤墒情观测及通过实地调查,制作农业气象情报,提醒广大农户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积极做好春耕春播关键时期的防旱抗旱工作。
2气象科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对气象服务的依赖度很高。传统农业一般是农民根据自身经验,通过观察风云变化和人为推算,采取简单的灾害防御措施。这种只凭借经验主义推测客观天气规律变化的方式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有时甚至延误防御时机,反而导致额外的人力投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代化气象科技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效率,进而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活动质量。
气象科技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一方面和研究测量、观察地球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大气现象相关,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另一方面又关乎信息传递和舆情服务,具有社会性、人文性。复杂的情况必然导致气象科技服务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气象信息传输过程中会出现和原有信息或标准相比发生偏差的情况,表现为天气形势演变预测失误、预测手段不当和传达失误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终端难以对大气运行实际状况进行准确模拟,且气象分析和预测过程中离不开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见,其过往经验和判断方法必然会对原始信息的处理产生影响。第二,气象信息的传达有时延误。气象信息最重要的价值便是时效性,气象信息的传递不能错过预警最佳时机。气象科技服务成功与否,气象信息员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关键时刻气象信息员要坚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期间若出现气象信息传递贻误,将不能为各级党委政府部署防灾减灾和人民群众避险赢得先机。第三,气象科技服务针对性不强,科技服务产品略显单一,内容常规,缺乏有效针对性。第四,科技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山丹县地势三面环山,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村落分布零散,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环境差,缺乏优秀技术人才深入基层和偏远山区。在基层气象观测和数据处理流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知识素养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天气情况,导致预测误差较大,科技服务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
3山丹县气象科技服务改进措施
3.1针对本县特色农业开展服务
在春播春耕关键期,配合市气象局,根据天气气候预测及土壤墒情综合分析制作制种玉米适宜播种期分析与预报。制种玉米作为山丹县特色经济作物,每年提供的玉米种子占全国市场份额位居前列。县气象局秉持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大力提升气象预报预测及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借助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和多要素区域自动观测站开展制种玉米观测业务,启用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加强乡镇精细化天气预报为基础的农业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玉米关键农事活动气象预报及农用天气预报工作。研发以制种玉米为主的特色气象综合服务系统。针对制种玉米播种期、抽雄开花期、收获期等关键生育期以及病虫危害期、产量形成期开展田间调查、专题预报制作及服务工作。环环相扣的气象科技服务制种玉米生产项目满足了制种玉米生产对气象工作提出的高要求。
3.2改进气象观测条件
为全面掌握气候变化对农业示范园農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山丹县安装了多个农田小气候观测仪对农业示范园内风向、风速、气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量、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农业生态环境关键要素进行全天候观测,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实时气象数据,并指导农户根据气象要素变化情况适时进行灌溉、施肥、通风等田间作业;还可根据农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组配,增加小型蒸发、二氧化碳浓度、实时图像等相应采集设备并开展要素观测。农田小气候观测仪的投入使用,将有利于开展经济作物各个时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库建设,对研究气象要素变化对农作物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以及实行农业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气象支撑,进一步凸显气象对现代农业生产和为农服务的科技支撑作用。气象观测条件的改善减轻了边远地区气象观测压力,使工作人员更能集中精力提高专业知识,专注数据处理,提高气象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实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