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扬
摘 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養。但是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并不够深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较为有效的传播。所以,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希望能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融入
语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基础也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并且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涉及了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所以学好语文能够更全面地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立足于对传统文化教学传承上,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间的融合,提升教学整体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效地保护了传统文化
科技为现代生活带来了较多的改变,其中比较突出的要属文化交流方式的变化。时代迅速发展下形成的文化思想对传统文化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语文学科高效地为学生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中所涉及到的内涵。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我国优秀文化的精髓,语文教学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一个过程。在数千年的演变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了我们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要利用这些沉淀的文化不断地提升自我,明辨是非,懂得感恩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策略
(一)教师要利用教材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
高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即为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教材中众多内容都与传统文化间具有比较密切的关联,但是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常常是忽视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融入。例如,高中语文教学《师说》中,文章内容详细地为我们阐述了一名教师所需要具有的思想品德,其表面所蕴含的知识中还涉及到较多古代的思想理论。在韩愈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只有韩愈少部分学者仍坚持将儒家思想作为正统的思想,提供对古文进行应用。师说这篇文章就是以古文创作出来的,与当时比较盛行的骈文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也是古文运动中十分典型的一个案例。在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教学拓展为对古文体裁格式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掌握的程度,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
(二)利用优良的氛围影响学生接受更多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的教学也能更具有教学意义。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优良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很多比较经典的作品,这些构思巧妙以及精致的图画能够为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营造更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为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荷塘月色》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古典乐器或者是邀请学生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画等,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欣赏到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色,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其中美好的氛围。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也会对教材文本的内容产生更为深入的体会,并且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也能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三)注意课外活动的延伸,拓展与传承传统文化
语文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以外还需要利用课外活动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拓展。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外学习,尤其是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学生生活与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这样也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指导,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实践中掌握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例如,教师为学生举办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推荐更多比较经典的作品,并利用这些经典作品抒发自身的情感,实现传统文化的教学作用。此外,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扩大获取知识的氛围,利用课外时间多多阅读文学作品提升自身的综合语文学习素养,在此基础上提升语文综合的文化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对于传播现代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时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学习对于我们生活以及学习的重要性。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更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设定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入,学生在这样教学影响下才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进而成长为综合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玲霞.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8,000(036):116.
[2]李传荣.刍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9,000(028):27.
[3]闫芳兰.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9,000(00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