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以人为本和谐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2020-12-20 12:43罗顺元苏琦童
关键词:自然界共产主义资本主义

罗顺元,苏琦童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保护生态环境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马克思生态观的突出特征是,既要以人为本,又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它很好地处理了以人为本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以人为本与保护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在人与自然之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跳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非此即彼的怪圈。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道路,为中国和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一、马克思以人为本和谐生态观的内涵

(一)要求在人类社会领域以人为本

马克思认为人具有双重属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人既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人类社会领域,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人自身,即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为了人的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断生产实践。

马克思的生态观,在人类社会领域要求以人为本,即要求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当作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人既是构成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最高级的社会形态。对这个终极的人类社会形态,马克思的描述是,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3。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每个人都能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对此,马克思还有更明确的论述,他把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规定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即共产主义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683。基本原则就是根本大法,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要求,也是这个社会的特征和本质属性。马克思把实现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确定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以人为本,彻底解放人,使人全面自由地发展。当然,共产主义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到来,它需要人们为之不懈地努力奋斗。马克思充分肯定人们为了获得自身正当利益而做出的努力,并且,马克思认为社会解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人,为了让人自由,即“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3]46。恩格斯也是把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为实现人的解放,他视每一个人的解放为社会解放的前提,如果个人得不到解放,那么社会本身也就不会得到解放[4]310。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同时还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但“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5]9。主观能动性掌握在人的手中,自然界是人实践和改造的对象。这就预示着,人与自然能否和谐发展,关键看人类能否以正确的方式和态度去对待自然。从根本上讲,人类社会是由人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对此有明确的论述:“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3]187这个论断表明,人是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发展的动力。马克思还明确指出,有生命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能够存在的第一个前提,“人是本质、是人的全部活动和全部状况的基础”[3]295。这就要求我们区分好谁是目的,谁是工具。从“目的—工具”的范畴来看,人自身就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建设理想发达的社会是为人服务的。人们之所以要建设和发展社会,是由人的天性所决定的。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离不开社会,只有大家联合起来进行社会分工才能进行社会生产,才能生存和发展;孤立于社会之外的个人要想获得很好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此,马克思有明确的定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3]295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用辨证的观点论述了人作为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性。人作为目的是最终的,但在实现这个最终目的的过程中需要人与人之间互相协作,也就是人们之间需要互相服务,以此为手段来实现人作为目的的本质性。也就是说,在社会领域,人与人之间,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但终归是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人为另一个人服务,目的是为自己服务,每一个人都把另一个人当作自己的手段互相利用。”[6]198

在马克思所处的那个年代,“非人类中心主义”虽然还没有出现,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把人贬低为工具的各种异化现象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现在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生态伦理思潮,有把人贬低为动植物般的存在物的倾向,例如皮特·辛格的动物解放论就存在这种问题[7]。很显然,马克思的生态观对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过激思想是批判和反对的。

(二)要求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一方面,自然界养育人类;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相互影响。正由于人与自然的一体性,人类必须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去保护自然界。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在批判杜林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时提出了这个观点。杜林认为“意识”“思维”客观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上,一开始就与自然的物质世界相对立,不依赖于人脑而存在,“不能把思维称作人的思维”[4]560。马克思批判了这种观点,指出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4]38,并且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和大自然一起成长起来的。从马克思的观点看,不仅人的物质的身体是由自然界创造的,就连“思维”“意识”也是由自然界间接产生的。人的生活,无论是精神的还是肉体的,都得依靠自然的养育。自然界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着必须的“粮食”。马克思明确指出:一方面,自然界的动植物、阳光、空气等是人的精神粮食;另一方面,人的肉体也只能靠这些东西才能存活。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把自然的无机物变成人的身体。从这种意义上看,自然界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身体,“是人的无机的身体”[3]161。所以,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人靠自然界生活”[3]16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3]161。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性还体现在人与自然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创造的关系。自然界创造了人,影响和决定了人类的历史发展;但是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和生物圈的统治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和创造着新的生态环境,且人类的未来正由被人类改造后的新环境决定着。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545在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循环里,人类的决定和作为是否正确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将决定人与自然是向着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前进,还是向着野蛮落后的方向倒退。如果人爱护自然,自然就会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持人类发展;如果人破坏自然,毁灭了生态环境,自然界也会毁灭人类。

恩格斯曾谆谆告诫人们,决不能置身自然之外去征服自然界,因为我们人类本身就在自然之中,“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4]560。如果人类不顾生态平衡,企图去征服自然,那么就一定会受到自然的报复。恩格斯郑重地告诫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4]559恩格斯还列举了人类历史上几个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人类如果破坏了生态环境,就会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区的居民毁林开荒,结果却是不仅没有获得良田,反而使这些地区变成了不毛之地,原因就是森林是水源的涵养地,森林没了,水分的贮藏库也就没有了。还有意大利人砍伐森林毁掉高山牧场的故事。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把山北坡的枞树林砍光用尽,也就把他们在这一地区的高山畜牧业毁掉了,因为砍伐山林之后,山泉大部分时间都是枯竭的,而在雨季洪水则凶猛地肆虐平原[4]560。

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做到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大自然呢?恩格斯的答案是用人类的理性和智慧。人类作为有意识的智慧生物,要“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4]560,要“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4]560,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但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这是必要条件,只有在实现人类社会自身和谐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马克思以人为本和谐生态观的实现路径

(一)认清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自身的和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条件。只有人类社会实现了和谐,人类才能形成一个理性的整体,才能用理性去对待自然界,切实把自然看作人身体的一部分。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对待自然界与人对待自身是完全一致的,“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3]184。因此,在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中,人与自然界会进行正常的物质交换,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完成物质循环。但是,在资本主义不正常的社会关系中,劳动被异化,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破坏人与自然之间有机统一性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被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也就是挣更多的钱,而不是为了人类的全面的永恒可持续发展,所以不可能在乎社会化的规模生产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这样,资本主义生产就会不可避免地中断人与自然间的正常新陈代谢,进而逐渐造成生态危机。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破坏了物质循环,“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2]579。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往往被作为商品运到很远的地方,被人消费后这些原产地的土地元素也留在了外地,这样原产地的土地就会不断地丢失营养元素,人与自然间的正常物质交换被破坏。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真正的蔑视和实际的贬低”[3]5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异化了人类,进而割裂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是类存在物,人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更大的类,也就是所有的人类个体形成一个大写的“人”,然后这个“人”与地球生物圈构成一个总的生命共同体。人与动物是有区别的。动物没有意识,只是为活着而活着;而人则有理性,有意识,“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生产整个自然界”[3]162。正是人类的理性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与动物的无意识的生命活动就是人与动物的直接区别[3]162。所以,在马克思的视野里,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也即自主活动、自由活动,或者说理性活动,应当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在和谐的社会里,人们进行正常的理性活动,是不会破坏自然界的,而是会把自然界当作人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因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异化劳动把人的最高贵的最引以为豪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贬低为仅仅维持人肉体生存的手段;它把人相对动物而言所有的优点变成缺点,使得“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3]160,使人像动物般存在。异化劳动也使整个人类异化,“使自然界同人相异化”[3]161,让人不再把自然界看作自己的“无机的身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异化劳动使人变异成了地球生物圈的癌细胞,变成为了活着而活着的动物性存在;把人类的意识也异化成助推这种动物性生活的手段。

(二)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

马克思认为,要想建立和谐的人类社会,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说,要通过改变私有财产制度,消除异化劳动,使人真正拥有自己的本质。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人人都获得彻底解放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也没有阶级斗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实行按需分配,人们获得最大的自由和最全面的发展。可见,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空前的和谐社会,它消除了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就消除了所有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如何实现的呢?马克思有详细的论述。他的设想是,在资本主义被推翻后,社会组织形成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他们共用生产资料劳动,“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2]96。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所有的个体形成一个整体,也就是形成一个大写的“人”。然后再由这个“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应该如何交换呢?马克思说,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社会化的联合起来的生产者要进行合理的调节,要共同控制这种物质变换,而不能让这种物质变换成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人类;“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8]928-929。这样一来,人类就不再被异化的劳动条件控制了,从而使被资本主义割裂的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复合。自由的人们从自己的本性出发,真正地把大自然看作自己的“无机身体”,也把自己看作大自然的一部分,“新陈代谢”正常了,人与自然便可以永续和谐发展。

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矛盾,也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与自然间的矛盾,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了一体。他说,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对自然的异化才会消失,人们才能以本真的人的性情存在于天地间,这样,自然界才能是人与人相联系的纽带;同时,也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会把自然界看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也就是“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3]187。因此,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3]187。总之,正如马克思所明确指出的那样,共产主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也将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人和自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3]185。

三、马克思以人为本和谐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一)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生态观指引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方向。我国现在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五位”之一。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9]而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必需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为人民谋福利,就是在真正坚守和践行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10]41。习近平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41可见,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就是马克思生态观在中国的最新发展,它的核心和本质就是要求在人类社会领域以人为本,同时还要求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马克思生态观引领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前进步伐。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11]。这六大原则就是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总依据和总遵循。这六大生态文明建设原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人靠自然而活,必须像爱护人类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身,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为了保护人类和造福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科学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着伟大的中国人民大踏步向更高级形态的生态文明迈进,不久的将来,“美丽中国”一定会在世界上以惊艳的姿态出现。我们所走的正确道路,会在世界上形成榜样和模范效应,带动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民族一起走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康庄大道,乃至最后全人类共同实现生态文明,建成“美丽地球”。

(二)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人类文明现在正处于从黑色的工业文明向绿色的生态文明发展过渡时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且永续生存的必然要求。马克思的以人为本和谐生态观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表明,资本主义的固有属性即基本矛盾是造成生态危机、阻碍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真正罪魁祸首。著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保尔·伯克特(Paul Burkett)指出,从马克思价值论的视角看,资本主义有固有的敌对自然的倾向;价值与自然的矛盾是价值只有量的属性,它反映不了自然与劳动的多种多样的质的属性[12]。而且,在资本主义的制度框架下,任何办法都阻挡不了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外部通过风俗习惯、法律等对资本主义破坏环境的限制,很快就必然会被资本拆除,因为“在这个时代以任何代价去赚钱的权力都几乎不会被质疑”[12]。资本主义固有的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致命缺陷,注定了它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全人类摒弃。而人类作为一个理性物种,要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谐共存,要想在地球上永续繁荣,也必将抛弃资本主义,选择另外的能够承载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就是这样一种与未来人类生态文明高度契合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把实现每个人的解放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最高目标,让被资本主义异化的人类重新回归本真,重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有机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意识到自然是人生存发展而必须与之交往的必不可少的无机身体。共产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使得社会化生产的目标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各方面的合理需要,包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这种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生产目的,必然会要求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效益。完全彻底地解放人,让人全面且自由地发展,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和谐,进而实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发展与和谐共存。马克思以人为本和谐生态观深刻揭示了共产主义的生态文明意蕴,无可辩驳地表明了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未来人类生态文明社会的制度蓝图。人类在摒弃资本主义、选择另外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时,其实就是在选择共产主义。习近平明确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13]117

马克思以人为本和谐生态观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揭示,能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我们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对当前“美丽中国”建设也能够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支撑。

(三)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整个地球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人类与地球不仅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更是时时刻刻都必须进行物质交流的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需要全人类齐心协力共同建设,需要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甚至每个人都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单靠某个或某几个国家是建立不起生态文明的,因为很多生态问题是全球性的,比如臭氧层空洞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大气污染问题等。

马克思以人为本和谐生态观能够让人民群众认清资本主义的固有反生态弊端。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从推翻或变更资本主义制度着手;消灭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就是在消除当今世界生态危机的根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第一步。具体地讲,就是要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才能真正地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这是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唯一正确道路。

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马克思以人为本和谐生态观对人类的自救与向更高层次的文明迈进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四、结语

中国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9]。可见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遵循马克思以人为本和谐生态观的前提下,具有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的特点,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富有时代气息。我国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源于经典马克思主义,既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又吸收了当前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世界的视角看,马克思的以人为本和谐生态观,超越了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为全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猜你喜欢
自然界共产主义资本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高高举起共产主义旗帜
——理直气壮地回击抹黑、诋毁、妖魔化共产主义的言行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漫画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