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2020-12-20 12:43杨建坡郑佳宜
关键词:话语共同体命运

杨建坡,郑佳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一、问题缘起: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多元与思想交锋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问题频发,风险性问题增多,非传统安全威胁加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激烈,零和博弈思维、强权政治意识等逆全球化潮流死灰复燃,各种思潮冲突交织,多种文化深层交锋,国际话语权争夺成为国家利益博弈的重要战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在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与价值认同,逐步成为国际话语的重要议题。这成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重大契机。

第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1]522当今时代,世界格局加快演变,世界各国力量也在交流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一方面,人类社会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将世界各国联系成为一个共同利益体,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全人类对构建普遍安全和持续美好的世界的共同目标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国际环境面临许多风险与挑战。全球局部动荡增加、单边主义抬头、冷战思维“死灰复燃”等世界不稳定因素激增,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要求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2]60。在全人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背景下,亟需重新构建全球治理理念和国际秩序,但是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凝聚共识,成为世界各国为守护人类家园亟需解决的难题。面对这一世界难题,中国提出并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世界共识。

第二,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个国家的话语权奠定于国家实力基础之上,是综合国力和国家影响力的标志。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产生了历史性影响,实现了“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具体来看,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经济总量稳居第二位,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等多领域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显著增强。中国的发展在世界上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为解决世界经济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路径。道路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使中国更有能力为全球发展和解决人类共同难题贡献中国方案。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提升中国话语权力提供战略契机。苏联解体后,美国一直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奉行“国强必霸”思维,主导世界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世界逐步走向多极化,中国作为最大新兴经济体、最大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越来越大,但却面临失语、失声问题,并逐渐陷入“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窘境,甚至受到无端指责和不公平对待。为此,冲破话语缺失的困境,积极传递中国国际话语已迫在眉睫。面对“霸权主义”的压迫和话语力量的倾斜,世界各国也在寻求全新的理念和方案,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合理健康的发展道路前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被提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是因为中国始终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世界各国交流,而不是遵循西方所宣扬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交流理念。习近平指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1]525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打破西方长期的话语霸权为中国话语的提升提供重要平台。

此外,中国奇迹证明中国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经济贡献、政治贡献、制度贡献、创新贡献和文化贡献,为世界上那些既想获得快速发展又想保证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选择,为世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中国道路。中国作为世界重要一极,有能力、有责任为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将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契机,创新中国话语,传播中国好声音。

二、独特优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所以被国际社会认同,表明它既有效回应了时代难题、体现各国发展诉求,又显示出这一理念内涵的文化底蕴与话语优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蕴含丰富的中国价值元素和精神密码。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元素,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提供文化滋养

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作共赢”“和平发展”为核心,并集中体现在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态发展等方面,这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提供了丰富文化滋养。

一是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是中国“义利兼顾”处世之道的发扬。义利之辨是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义利兼顾、义利并重;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提倡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观点。可见,在传统哲学智慧中,中国崇尚的道义在利益关系中更为重要,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道义。在当代国际交往合作中,只有坚持义利平衡才能做到义利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利是各国交往合作的原动力,而义则是推动长久深入合作的前提。”[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合作共赢义利观,在同世界各国人民交往合作的同时,坚持追求利益与遵守道义相统一,积极打造良好互助的伙伴关系,实现世界人民共赢共发展的格局。

二是和平稳定的安全格局和发展前景是中国“协和万邦”和合理念的传承。“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安危与共、命运相系”,这是中华民族圣贤之士对天下观的智慧卓识,也是当今全人类的发展诉求。和合理念一方面追求不同文化和思想冲突整合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另一方面也崇尚万邦之和,和谐共生的思想。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之间休戚与共,相互依存,只有“和合”的包容理念和共存的和谐思想,才能给全人类带来和平稳定、繁荣安全的格局,世界各国才能在相互包容的和谐背景下实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是互鉴并蓄的文明交流是中国“兼收并蓄”文化传统的弘扬。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各国因历史背景、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方面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形态,都是全人类思想文化的结晶。中国自古以来尊重文化多样性,积极与其他形态的文明进行交流合作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进人类文明更好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文明交流、互鉴并蓄,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观念,用正确的眼光看待文明的差异和冲突,以文明交流打破世界各国差异,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四是绿色低碳的生态发展是中国“天人合一”自然观的继承。人与自然互为生成,是生命共同体。绿色低碳指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共生发展,是对人与自然协调共生规律的话语表达。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人与天地是合一的共生关系,彼此交融,相通相应,和谐共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面临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绿色低碳的话语表达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话语思维方式。中国积极倡导全人类共同应对生态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民本发展观和合作共赢的义利观,为中国国际话语的提升提供核心价值元素

面对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发展需求,中国倡导全世界人民缪力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也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1]52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世界的繁荣稳定和人民幸福,那么完成这一伟大构想必须依靠各国共建共商,依靠世界人民携手共建、交流互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尺度和奋斗目标。在国际实践中,中国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追求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人民的交流互鉴和合作共赢。国家间往来的基础是世界各国人民,国之交在民相亲,在对外关系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交往理念,加强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与沟通,是保持良好对外关系和维护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形式也充分展示了人民发展的主体地位,表达了增进全人类福祉的美好心愿。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家国一体、民族一体的共同体精神。天下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每一个种族和国家在同一世界下休戚与共,共生共存,只有遵守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正确对待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整个天下才能和谐共生。中国作为新兴的世界大国,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重视本国人民利益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需求,遵守国际道义,体现大国风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持合作共赢的义利观,积极打造和谐共生的世界发展格局,真正做到让天下每一个国家和公民共享人类发展成果。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构建“大同世界”的人类理想,有利于用中国话语凝聚人类共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之间交往密切,合作加深,已逐渐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整体。马克思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4]88-89。一体化的世界格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谁掌握了一体化的主旋律,谁就能赢得整个世界的发展先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反映了中国话语的落脚点就是要将整个世界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一体化是历史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也积极倡导“天下大同”“大同世界”的理念。在儒家思想中,孔子描绘的大同世界是人人有德,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处不温饱的理想世界。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人都是大同世界中共同体的一员,一体化的世界进程和逐渐加深的国际关系要求全人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安全的“大同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人类”“共同体”这样的词语,体现了中国对儒家“大同世界”理想诉求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生成的进程中,中国积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从远古社会以“自然共同体”为历程初始,后经资本主义时期的“虚假共同体”为转乘,最后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是资本家私有化的并带有阶级性的共同联合,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真正的共同体应当是《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53。

综上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是对儒家“大同世界”思想理念的继承,更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大同世界”的理想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国话语的构建必须立足人类问题,把握世界大势,坚持共建共商共享共生的发展理念,以合作共赢、共谋繁荣为基本途径,追求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繁荣稳定的美好世界。

三、现实路径: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中提升话语权

意识形态话语生成于社会实践活动中,话语权的提升的动力和主要途径仍然要扎根现实。因此,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实践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重要现实路径。

第一,在建设“一带一路”中提升中国话语权。“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的发展需要为前提、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走向为背景,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重大倡议。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得益于世界,同时世界的强大也需要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就是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决心,让中国的发展成果由世界人民共享,欢迎世界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经验的“顺风车”。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4 000多亿元人民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1]546。“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模式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切实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国家从中获利并改善了经济发展状况。“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舞台上实践的成功经验,更是中国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新秩序的有效创新。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锋不断,实质上是价值观念的冲突。价值观念领域是话语权的主导之地,西方国家凭借其话语传播的优势,努力抢占价值观领域的高势位,极力维护本国在价值观上的话语霸权。在此背景下,提出中国价值观念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模式,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带有中国价值标识的话语体系推向世界,有助于更好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话语的价值力量,并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表达权和中国倡导的主流话语的影响力,从而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全球经济迈向新阶段,解决时代命题和世界难题的新思路,世界各国人民实实在在地从中获得发展机会和利益诉求,更获得了各国人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可和欣赏。中国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新模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的中国价值和中国理念,这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价值观、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实践发展契机。

第二,在参与全球治理实践中提升中国话语权。长期以来,西方话语凭借其传播的优势和价值观的入侵,在全球治理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如果能够以自己的话语体系冲破西方的话语霸权,能够为人类面临的苦难给出一个中国的思路,那么,西方话语的霸权地位终将消失,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终将终结。”[5]148-158可见,中国在面对世界话语格局不公平不公正境遇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话语体系,摆脱中国在国际交往有理说不出的窘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是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时代课题。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表明,灾难来临,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人类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在人类共同的生命危难面前,任何以自我为中心的国家必将走向衰败。中国作为有责任感的世界大国,有义务、有能力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和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积极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在人类危机面前,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的强大与繁荣不会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将自己的强大实力贡献于解决全人类共同困难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构建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充分尊重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水平,积极探寻人类共同利益,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话语在国际舞台上的有效表达,用其合作开放的发展理念,针对世界人民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使“中国威胁论”破产,让“中国崩溃论”崩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经提出,中国话语就以其代表全人类发展夙愿的话语表达逐渐被世界人民所认可,中国正在成为世界话语的主要表达者,中国治理和中国方案正在成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流行方案。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过程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的中国话语将逐渐摆脱西方话语的误解与霸权,成为新时代世界话语和世界价值的构建者和引领者。

第三,在创新中国话语体系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新时代的中国,作为国际舞台上的新兴力量,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成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国际舞台期望中国发声,世界发展需要中国方案,世界需要中国以自己的话语体系将自身的发展经验以及对世界发展模式的建议表达出来并传播出去,为世界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当今,为不断建设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中国提出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作为中国在对外话语体系中的核心话语表达,不仅代表了中国为解决自身发展困境的迫切要求,还为解决世界人民的共同困境带来方法论的引导。为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构建,提升中国话语体系的影响力,必须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加强对外宣传,才能在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传播中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因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实践契机,在创新话语体系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是进一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强化中国价值元素。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为基础,以“天下大同”的中华“和合文化”理念,积极倡导抵制强国必霸、冷战思维等一系列不公正的国际发展理念,提倡建设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国际新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更是中国价值理念在国际舞台上的创造性转化。

二是汇聚世界共识,提高中国话语的表达力。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基石创新中国话语体系,同时要牢固树立话语自信和话语表达能力,就要做到能被他人接受并形成认同,其最好的方法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出共同的价值共识。作为中国故事的主讲者,我们要不断形成合乎中国实际的话语体系,着重把握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将中国的自身发展经验融入到话语的对外表达之中,凝聚世界发展共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三是进一步强化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作为意识形态的信息承载者,构建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就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思潮。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构建话语体系的主流指导思想,以中国发展实践为基础,明确话语体系中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中国发展机遇,推动中国话语体系形成具有中国价值特色的世界主流话语。为不断深化中国话语体系,一方面,我们要增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和核心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切实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设良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积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还要求我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聚集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事情、展现中国气派、突出中国风格,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传播中国好声音和中国价值,从而成为国际话语的建设者和主导者。

猜你喜欢
话语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