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珩
(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视觉艺术指的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以提供给人们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等具有实体化的视觉呈现艺术等。新闻语境下的视觉艺术是通过两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形式呈现出来的艺术。在新闻领域视觉艺术作为一种信息媒介,有其自身的结构和规则,作为全媒体时代的一种宣传载体,网络新闻中的视觉艺术呈现出更多的新时代特征,诸如虚拟性、互动性和连接性。
全媒体时代,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无可避免地要通过具体的媒体形态来作为人与人沟通的工具,媒体的新旧差异就在于对媒体形态的运用差别。传统媒体涉及的沟通工具有六种形态,分别是声音、图像、文字、音乐、动画和影像。新媒体时代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技术创新,将六种形态进行综合改造,从而造就了新的新闻的视觉——视觉的艺术化[1]。
网络新闻中的视觉艺术所表现出的三大特征与受众对新闻的认知活动遵循的基本规律不谋而合:一是“看”,受众对新闻的感受先是从观看开始的,吸引力和好奇心的获取是用户观看的第一步,“标题党”新闻的泛滥就是基于这一层的“看”的用户抓取;二是“注视”,全媒体时代是一个视觉化时代,受众的注意力是各大媒体争相夺取的“奢侈品”,要注视就要有互动;三是“感知”,在获取视觉信息后,新闻受众会形成自我的新闻体验,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产生连接。通过连接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剖析,这便是网络新闻传播的最高境界[2]。
英国艺术家贡布里希提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在当下虚拟技术大行其道的时代,估计转化成“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视频的侵袭”更为合适[3]。从图片到视频,这既是受众接受信息的视觉形式的习惯改变,也是新闻编辑在新闻产品创作方面的趋势和方向,视觉艺术化不再是单纯地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带来新闻认知,而是在虚拟技术的加持下创设虚拟的新闻场景,提供“真实”的新闻现场。虚拟现实技术在视觉艺术中运用得非常多,在新闻产品中更甚。虚拟现实技术创设的“现实”是一个绘声绘色的“现实”,与真实现实所不同的是虚拟现实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用户与信息之间的“零距离”接触,通过“真实影像”的呈现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中介效果”。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是网络新闻作品追求的“在场”,也是网络新闻恪守的底线“真实”。视觉形式的呈现能够改变人的体验感知,将有中介的体验感知成非中介的程度,这就是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达到的技术效果。新闻信息的获取从观看开始,视觉的观看能够让用户知道发生了什么,通过身临其境的观看获得视觉感知,获取新闻内容。例如,在2019年“两会”期间的大量“VR”新闻,直播两会,让技术实现更多人的“两会”现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无法到达的新闻用户通过新闻视觉形式的虚拟呈现,实现新闻的“虚拟在场”,改变新闻用户对“两会”新闻传统认知,在VR“两会”新闻里通过多种视觉选择,从多个角度和层次进行看的体验,最终形成对“两会”的多层面的虚拟视觉传播感知。
虚拟现实技术让视觉的呈现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虽然在成像上是虚拟的,情境是虚拟的,但是就新闻的视觉体验方面却能够给用户带来真实的情感触动。新闻视觉艺术就是通过影像的形式交流,达到信息获取和传送的目的。打破语言的局限,让用户接收到更多感官的信息传递。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情境的建设,来实现以图像、色彩、环境和声音等信息载体的视觉呈现,以影像形式的视觉传播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虚拟图像、影像的看和虚拟情境的体验,都能够赋予用户真切的感知体验。虚拟情境最大的视觉艺术是将主体进行了切换,传统新闻报道采用的是第三视角,记者是采访者,是第一视角,而在新闻情境中,用户是作为第三视角出现在情境之外的。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采访和报道中的应用成功地将新闻视角转换成“用户”视角,通过浸入式的新闻体验,给用户带来真实的新闻情境和感知觉的呈现。在新闻的编辑工作中,能够树立转换新闻视角的意识是利用好虚拟现实技术为新闻编辑服务的第一步,真实的新闻体验是新闻视觉化艺术的追求,只要用户心中有接收到新闻的真实体验感,就能够从最高层次触动用户的新闻敏锐性,完成新闻的传播。全国“两会”期间的VR直播便是最好的例子。人民日报通过虚拟的情境打造,将用户带入“两会现场”,庄严的会场环境,严谨的会场程序,威严的会场气氛,这些都是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新闻视觉化艺术的呈现,是触发新闻用户的真实体验的启动器,无须强调新闻的真实度就可以让用户体会到最真实的新闻体验。
视觉传播是以视觉呈现的特定作用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送,正如新闻就是信息的流通一样。视觉传播是对特定的信息传达进行视觉化形式表达的处理和实现过程。新闻编辑通过视觉媒体和视觉语言表达自身与受众的意图,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视觉传播是一种双向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常常会期待受众的多样回答,期待互动的实现。
传统意义的大众传播是线性传播,互动在双方之间是缺失的,但信息传播融合了单向的大众传播和双向的人际传播。网络世界提供给新闻充足的互动空间,通过人机互动和实时反馈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人机传播的点对点的新闻互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闻受众对互动的需要更加多样化、分散化,每一个受众的参与都因产生效益而备受关注[4]。
在新闻编辑领域,视觉呈现的信息不是简单地通过传播者的判断来编辑和整理,而是形成双向的传播者和用户之间的共同选择,甚至共同分享和推荐的。新闻编辑需要转换的认识是新闻传播的角色已经转换,视觉艺术呈现的主体和客体角色已经变得模糊,二者的边界因为技术的存在已经被打破。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视觉内容都有其相应的接受人群,这些受众的选择是自由的,甚至受众对视觉内容的接受和分享程度直接能够决定视觉内容是否会成为新的新闻。在新闻的互动阶段,无论是新闻细腻的传播主体还是客体实际上都是一个集选择性接受者和传播者的融合体。
新闻的传播互动是新闻内容视觉化呈现的一种互动,新闻受众参与到互动中去就是对新闻传播的一种助力。“观众进场了”视觉艺术呈现的变革让新闻编辑有了新的方向,新闻受众个体即时的表达和互动的微内容成为推动新闻传播的真正“微动力”,新闻受众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参与新闻的传播过程,传达新闻现场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进行新闻互动参与,形成无数个“微内容”的呈现、聚合和利用。无数个“微内容”的呈现和利用就是新闻视觉艺术活动的参与、建构和推动。
网络世界的互动是增强用户黏性的法宝,多彩的网络世界给予用户海量的信息选择,当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互动时,信息接收者的参与感会增强,参与其中往往能够带来无法自拔的用户黏性。例如,在网络新闻传播的主战场微博,其评论和回复功能就是新闻互动的平台,一则动辄数十万评论的新闻信息,因为用户互动过多而成为新的新闻,这种例子也不在少数。新闻编辑所注重的视觉艺术的呈现,在互动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如何通过现代技术实现新闻互动、增强新闻互动,选择具有争议性的新闻视角或通过能引起用户互动的视觉呈现都是不错的选择。用户将参与其中,享受这种新闻互动参与带来的快乐。例如,在舆论化的新闻跟踪报道中,出现舆论参与者的互动声音,因为新闻受众的参与影响新闻舆论的走向甚至新闻事件的发展。新闻受众的参与感会非常强烈,产生的用户黏性就会更强,进而达到更佳的网络新闻视觉艺术呈现效果。
视觉艺术本质是创新,创造性是艺术的中心话题。在新媒体语境下,新的视觉形式的建构、新的阅读方式的出现都是创新的新领域。视觉艺术的创新则是在技术的基础上追求艺术的发展,不管是信息的主体、传播方式还是表现形式,都是视觉艺术创新的个性化特征。网络新闻领域的视觉艺术创新需要整合传统资源,融入现代理念,激发受众的意识。
科学技术延伸了人的各类功能的可能性,改变了人的思考和创造的方式,但是科学技术既不是简单的技术工具,也不是简单的媒介材料。可以说,新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艺术需要科学技术,正如科学技术需要艺术一样。
正如李政道先生曾说过的:“科学与艺术是不能分割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5]现代科学技术是人的肌体职能的延伸,技术通过有效连接和重塑时空关系,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重塑,让人产生不同的感知关系。这一科学技术就是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机协同就是技术和艺术的“相逢”。
在网络新闻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代表重构了新闻的公共空间,重构了新的时空关系,将新闻现场冲破时空限制完整呈现于用户眼前,真实还原新闻现场[6],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闻现场都适合完整呈现于大众眼前,艺术化的处理是连接现场和用户的最佳途径。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加速了新闻视觉艺术的生产速度,加速了新闻视觉艺术的消费速度。正如“两会”期间的VR眼镜新闻,光明日报的记者直接通过佩戴VR眼镜进行新闻采访和信息采集,VR眼镜就是一个影子摄影师,以第一视角记录新闻现场的各种瞬间。技术的进步解放了双手,让记者们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方便地使用,甚至还可以通过智能管理工具去管理VR眼镜收集的新闻讯息,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能够为编辑提供全方位的素材库,给编辑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新闻讯息,让资讯变得更有趣。这既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新的视觉呈现,也是新闻视觉艺术的风格趋向。
在如今的网络新闻,以人工智能等现代先进技术为基础,通过强大的经济支撑做基础,来营造一个全面的、综合型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现实。这种视觉呈现技术和影像形式正以一种双向拓展的现实向新闻编辑们展现它无穷的未来,一是进入的网络新闻的门槛越来越低,可用的互联网和仪态移动终端就完全能够成为网络新闻领域的参与者;二是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网络新闻标准越来越高,用户的注意力成为新闻编辑追逐的“奢侈品”。技术与艺术的双重选择使得虚拟的逼真不再是目的,虚拟现实影像为信息的可视化提供了无限可能。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不仅让观众能够更近距离地面对影像,还能够使得影像成为越来越真实的存在。虽然从传播现状来看,联系新闻现场的“虚拟网络”技术与变革感官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分离的[7]。也就是说,新闻用户既能够接受来自技术的“近距离”,也能够接受影像的“虚拟”,但是二者结合在一起所带来的具有强烈感官体验的“整合性”的“虚拟空间”,还有待市场的检验。在新闻的体验方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体验还未能让用户产生“在场感”,新闻用户与新闻现场的连接有了进一步的“亲密接触”,但是还未能实现在场的“感同身受”。这就是新闻编辑的要为之努力的新方向,通过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连接新闻用户与新闻现场的心理距离[8]。
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的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的用户群体已经成长为新一代的具有新的阅读习惯和视觉艺术欣赏水平的受众,只有在不断进步的技术支撑下,才能不断地提高新闻产品的视觉艺术水平。在分析用户群体的阅读习惯和视觉接受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新闻调整,尤其是在技术与艺术的整合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融合二者之长,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不断创新的视觉艺术共同为新闻编辑服务,引领网络新闻的新发展、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