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霞,左 霞*
(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临床实习是学生逐渐从课堂向临床,从理论向实践过渡的重要阶段,在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临床教学阶段对于护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是临床带教老师的重点内容[1]。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研究分区阶段化路径带教模式在提升急诊护生带教质量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的68例急诊护生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护生分为两组,各34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护生与女性护生的人数比为14:20;平均年龄为(19.12±3.20)岁。观察组男性护生与女性护生的比例为13:21;平均年龄为(19.24±3.14)岁。比较两组急诊护生的年龄、性别资料等的对比并不显著,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呼声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参照组
该组实行传统教学法,在护生入科之后要制定带教老师按照相应的教学方案来进行随机提问。
1.2.2 观察组
该组实行分区阶段化路径带教模式。①入科管理阶段。在护生入科的第一天,护士长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对科室的带教方式以及排班方式进行简单介绍,落实好分区带教。对科室中分阶段路径教学方式进行简单介绍,并且发放相应的路径表,由护生进行自行管理,在实习结束之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管理。②路径教学阶段。护生要根据路径计划表的方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实行护生管理、带教老师监督等方式来强化护生在实习阶段的积极主动性。带教老师要对护生的路径表完成状况进行监督,并且将其纳入到考核管理中。③教学反馈阶段。实行双向教学反馈,主要包括护生反馈以及教师反馈,由带教老师以及护士长组成相应的考核小组,对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和实习状况、提问回答状况、工作表现状况以及工作纪律状况进行评估。利用满意度调查表以及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反馈,并且对带教老师的教学状况以及整体性教学状况进行反馈。
对比两组护生的理论以及操作考核成绩评分;并且对两组护生的实习满意度以及教师对护生的整体性评价评分进行记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加以表示,并开展t检验,(P<0.05)时即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生出科理论(89.03±3.26)及操作考核成绩(94.18±1.49)高于参照组(83.55±3.38)(89.02±2.88)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护生实习满意度(91.17±2.07)及老师对护生综合评价评分(90.57±2.84)显著低于观察组(95.03±1.56)(94.26±1.57),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护生的学习以及实践的过程中,临床实习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护理带教的质量会对护生的工作以及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进一步提高护理带教质量对于培养优秀的护师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
在急诊护生带教的过程中,分区阶段化路径带教模式对于教学工作更加规范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方式还可以让护生有针对性的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且还可以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自身管理能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行分区阶段化路径带教模式的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生的实习满意度以及综合评价评分相对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分区阶段化路径带教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满意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护生的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分区阶段化路径带教模式在急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提高护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使教师对护生的综合评价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