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亮,安会玲,梁海生,张 磊,李 鹏,常 月,张天柱
(1.涿州市医院普外科,河北 保定 072750,2.涿州市华丰医院,河北 保定 072750)
造口旁疝属于腹腔组织或器官中造口周围的缺损位置或者是薄弱的组织所形成的疝,在外科造口手术之后十分常见,属于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利用腹腔镜技术修补造口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后很容易复发,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1]。本次研究,以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腹腔镜联合开腹修补手术治疗造口旁疝临床效果。
将我院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受腹腔镜联合开腹修补手术治疗造口旁疝的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8例;年龄46~70岁,平均(53.78±4.52)岁,左侧有18例,右侧有11例,所有患者均没采取过造口疝修复术,且排除纹窄疝患者。本次研究经我院相关部门许可,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2.1 术前准备
对所有患者进行外科评估,应用低分子肝素避免形成血栓,手术开始的前一天,对结肠的造口位置做出标记,同时灌洗肠道。全部患者都采取受气-静复合的全身麻醉处理。
1.2.2 手术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1)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修复材料选择天助防黏连补片,大小为10 cm 15 cm,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经造口将引流管置入,长度应大于5 cm,置入引流管之后再次进行消毒处理。(2)利用腹腔镜探查。气腹的压力维持在12~15 Kpa,在腹壁的合适位置放入1 cm的Trocar当作观察孔,观察造口旁疝的程度及性质。(3)在造口旁的5 cm位置处切开一个弧形的切口,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直至疝囊,利用腹腔镜分离粘连,然后将修复材料固定在肠管壁,进行缝合,待缝合结束之后放回腹腔。(4)建立气腹,把造口肠管作为中心,每隔2 cm固定一颗5 mm的疝螺旋钉,修补材料的边缘应超过疝环的边缘,最好控制在3~5 cm[2]。
腹腔镜联合开腹修补手术全部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造口旁疝的造口直径在3~13 cm,平均直径(6.3±1.9)cm,发生合并切口疝的患者有5例,手术的时间在90~150 min,平均(103.5±15.1)min,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肠管损伤、输尿管损伤或者是肾脏损伤。随访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均未复发或者是发生感染。有6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48小时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为其提供了镇痛药物,镇痛药的使用时间为3天。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在7~16天,平均(9.2±2.5)天。手术结束后一周时间内,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感染。心肺功能障碍、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没有患者出现慢性疼痛、修补材料的感染或者是病情复发等不良反应。
现阶段,临床上旁疝修补的手术方式主要有4种,与这些方法相比,腹腔镜下腹腔内修补的创伤较小,术后的恢复时间较短,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染的发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腹腔的情况,不易复发,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且采用此种方法,还能够放置尺寸较大的材料,确保修补工作的全面,有利于疝环大小的测量以及固定修补材料,临床应用价值显著[3]。在本次研究中,术后出现疼痛的患者有6例,镇痛药物的使用时间为3天,未影响正常生活。而且并未出现血清肿、补片感染、肠瘘等综合征,患者随访期间均没有出现疝复发,表明腹腔镜联合开腹修补手术治疗造口旁疝的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开腹修补手术治疗造口旁疝的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