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观察

2020-12-20 04:57:56陈金晶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我院

陈金晶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腦卒中是指患者因脑血管疾病而诱发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的疾病类型,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随着医学的进步,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升,但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院为研究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对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组别,临床效果显著,现对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首次发病,临床确诊为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且均自愿参与研究,按护理方案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9~73岁 ,平均(60.7±9.24)岁,24例患者为脑梗死,24例患者为脑出血,观察组48例患者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48~74岁,平均(59.8±7.39)岁,30例患者为脑梗死,18例患者为脑出血,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具体包括饮食指导、体位护理、健康宣教以及必要的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训练,具体步骤包括:第一早期的体位护理方面,护理人员与家属沟通,引导家属学习翻身和体位护理常识,患者取仰卧位,患侧垫软垫,手指伸展、下肢微曲,夜间加强巡视,2小时翻身1次。第二急性期早期康复训练方面,患者苏醒后,确保其生命体征平稳,引导患者开展早期床上患肢锻炼,并对患肢进行按摩,每天3~5次,每次15~20分,床上从被动向主动过渡逐步过渡,患者病情好转后,开展平衡训练,每天4~6次,每次30分,患者首次站立时,加强指导训练,每天2~3次,每次15分。第三恢复期早期康复训练方面,此阶段以语言训练为主、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利用录音机等辅助设备帮助患者学习发音,循序渐进,给予患者必要的鼓励,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日常练习,每天1~2次,每次30分。第四患者出院时,指导家属掌握必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嘱咐患者及家属坚持康复训练,并定期随访,时间约6个月~1年。

1.3 评估指标

治疗效果观察主要是分成两个指标,其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8个维度,分值为0-45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生活自理能力分10个维度,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2],除上述指标外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经t检测;计数数据经x2检测;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

观察组48例患者中,1例发生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对照组48例患者中,2例患者发生褥疮,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3例尿路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且越早展开,效果越好[3]。本研究中,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价值突出,能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预后质量,可作为临床对脑卒中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案,并进行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我院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 18: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