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在精神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20-12-19 05:30王春丽夏萍景莉周美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
关键词:精神科精神病满意度

王春丽,夏萍,景莉,周美芳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江苏 扬州)

0 引言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的机体各项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免疫和应激水平也随之下降,其适应能力与反应能力远不如年轻群体,是社会中一大主要的弱势群体[1],老年精神疾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人,护士或家庭成员在他们的日常护理中给予额外的关注至关重要[2-3]。精神科老年患者病情较复杂,易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存在多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其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更需要得到重点的聚焦[4]。护理安全属于评定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和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密不可分,是整个医院生存及发展的重要基础[5]。鉴于此,本研究重点分析精神科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护理对策及应用效果,旨在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2018 年12 月至2019年5 月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39 例为对照组,2019 年6月-11 月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24 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男、女 各88、51 例,年 龄61~83 岁,平 均(74.23±6.45) 岁,疾 病类型:精神分裂症86 例,抑郁症25 例、器质性精神病11、阿尔茨海默症10 例、其他7 例;观察组男、女各81、43 例,年龄63~85 岁,平均(75.67±5.64)岁,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76 例,抑郁症22 例、器质性精神病10 例、阿尔茨海默症8 例、其他8 例。2 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住院10 天以上;②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CD-10)精神疾病诊断诊断标准;③意识清楚,可以下床活动;④本人和/或监护者及陪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急性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②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③具有较严重的视力、听力障碍病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如病情观察、抗精神病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精神及智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照护、健康宣教等。

1.2.2 观察组

采用风险预警护理干预。成立以科为单位的风险预警管理小组 由科护士长担任组长,各区护士长担任副组长,护理骨干担任成员,小组成员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工作经验均在10 年以上,熟悉风险评估流程与制度,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护理风险评估量表,严谨准确的评估患者护理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精神科老年患者的特点,制定出具有前瞻性、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采用不同的形式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强化患者及照护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根据其不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反复培训。完成护士、护工、家属相关培训后,组织相关干预措施实施。

(1)对于存在跌倒坠床患者:跌倒是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6],使用抗精神病药的老年住院病人跌倒风险更高,抗精神病药大部分有镇静、短暂性缩小视野、体位性低血压、步态不稳、迟发性不自主运动以及锥体外系症状群等并发症,而这些因素又可能是导致病人跌倒的原因[7]。病区安全质控小组检查患者跌倒坠床评估的完成情况、与病情是否符合、护理措施是否有效落实、责任护士是否掌握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及流程,患者、家属、照护者对跌倒有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配合情况等。根据患者的跌倒评分值,及时在床头放置放跌倒标识,组长要加强检查护士在跌倒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效果,及时纠正偏差。护理人员教会患者及照护者跌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8]。每天对病区走廊和病房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地面干燥,无障碍物;监督保洁员在清洁地板时放置醒目的警告标志,定期检查病房内的灯具,确保室内光线充足,为患者营造安全的医院环境。

(2)对于存在噎食风险的患者: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容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还会受药物不良反应、精神症状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吞咽功能异常,进食时易出现噎食[9-10],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噎食风险评估,对于中高风险患者,护理人员在患者床头放置警示标识,同时在护士站白板上予以标注,患者进餐时医护人员密切关注,重点患者专人照看进食情况,引导患者科学的进食、饮水方式,避免抢食及暴饮暴食情况出现,防范出现呛咳及误吸状况,必要时改变患者的饮食结构,保证患者得到充足、有效的营养供给,增强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同时若患者伴有肺部感染,痰液较多或难以咳出状况的患者,及时使用机械辅助排痰装置,或使用吸痰器协助患者排出痰液,使用过程中注意对器械消毒,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3)对于存在走失风险的患者:老年精神病患者有专人照顾生活起居,其活动的范围不能离开照护者的视线,保证患者安全;加强巡视,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做好心理护理;满足患者合理要求,鼓励其参加合适的工娱疗活动;为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佩带腕带,将患者姓名、联系方式标注在腕带上或缝制在衣服上,一旦走失可联系到家属或相关人员。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出现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临床护理质量 安全护理质量 病房环境质量对照组 139 81.56±2.69 86.24±2.74 81.68±3.16观察组 124 93.15±3.85 96.18±3.05 94.12±4.86 t-22.703 22.336 19.736 P-<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n(%)]

(4)对于存在暴力风险的患者:首先做到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暴力风险的意识和技能,开展防范暴力技能培训;其次,对患者进行暴力风险评估也是关键环节,对于存在中高暴力风险的患者做到仔细观察病情,及时识别暴力行为的先兆,严加防范;老年精神病患者因为生理功能下降及钙质摄入不足等原因易发生骨折等意外,在采取保护性约束时尤需注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观察并比较管理前后跌倒坠床、暴力行为、噎食、外走、其他(自杀自伤、意外骨折、烫伤)等不良事件的出现情况。(2)采用我院护理质量控制评分表,包括临床护理质量、安全护理质量、病区环境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的评分四方面,各项分值在0-100 分,分数与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成正比[11]。(3)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采用院内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将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即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100%,由患者或家属、生活照护者自行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出现情况比较

观察组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出现显著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用药安全以及病房环境安全等方面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满意度

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别明显(P<0.05),见表3。

3 讨论

精神科的老年患者存在一定特殊性,其精神、智力状态与常人不同,且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病情较复杂,同时目前的常规护理常忽视老年人特点及住院期间坠床、跌倒以及压疮的预防[5],进而使得临床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11-12]。因此,加强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对其各种风险的发生开展有效评估,评估出高风险人群是关键一步,后依据评估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出现,对避免发生护患纠纷,促进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3-14]。

精神科患者部分病人自知力缺如,对自身的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有些患者因受到精神症状的控制,如:幻觉、妄想等而出现暴力冲动行为、自伤等事件发生,医务人员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危险[15],笔者通过分析实施常规护理期间发生的风险不良事件得出,常见的风险事件有跌倒坠床、噎食误吸、暴力行为、外走等,依据以上安全隐患实施相应的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后发现,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出现显著较前明显降低,分级护理质量、安全护理质量、病区环境质量等方面评分明显升高,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评价也显著提升,差异有意义(P<0.05)。这与朱俊青,王丹宁[16]等研究中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重视护理安全管理,开展风险预警护理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确保精神科老年患者的安全。同时也提示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护理的开展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有效减少或者避免安全隐患出现,保障患者住院时期的安全,给患者提供出良好病房环境[17-18]。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科老年患者加强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护理,重视患者的风险评估,主动分析风险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健全管理机制,同时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

猜你喜欢
精神科精神病满意度
精神科护士再任职后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病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都有精神病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