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山西 忻州)
脊柱骨折多因暴力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工矿坍塌、战争和自然灾害,其发生率约占全部骨折的6.4%,胸腰椎骨折较为常见,但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发生率高达70%,常导致患者高位截瘫甚至死亡。脊髓损伤导致的截瘫会存在不同程度和时间的四肢功能不全及各器官系统的并发症,如压疮、呼吸泌尿系统感染、消化功能障碍等[1]。脊髓损伤的恢复过程缓慢,护理干预对疾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连续性护理干预包括了院内和出院后的护理照顾,解决了出院治疗即停止的状况,使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够在医护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2]。本研究拟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就诊于本院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 例,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八版中的诊断要素。对纳入的100 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14 例,年龄在25 岁~71 岁,平均年龄46.88±17.61岁,病程在0.5~3h,平均病程1.93±0.82h,胸椎骨折22 例,腰椎骨折13 例,颈椎骨折4 例,胸椎合并腰椎骨折11 例。观察组中男性33 例,女性17 例,年龄在28 岁~73 岁,平均年龄44.05±18.37 岁,病程在1~4.5h,平均病程2.69±1.02h,胸椎骨折19 例,腰椎骨折11 例,颈椎骨折6 例,胸椎合并腰椎骨折14 例。纳入标准:年龄≥18 岁;神志清楚能合作;既往无脊柱骨折病史、无脊髓病病史。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创伤;营养不良、肌无力疾病;精神神经疾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两组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并成立连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1 名骨科医生、1 名康复科医生、1 名骨科专科护士、1名高年资临床护士组成,所有人员经专业连续护理培训并通过考核。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首先保障病区清洁安静,利于患者休息康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向家属演示协助患者正确翻身活动、肢体训练的方法,保证患者的安全,防治坠床;遵照医嘱用药。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脊柱骨折类型和脊髓损伤程度采取最佳休息和康复体位并垫软枕,避免手术部位和功能障碍的肢体受压。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评估整体病情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反馈康复效果,及时调整方案。心理护理:突发脊髓损伤的患者伴有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存在焦虑抑郁心理,心理应激不利于治疗,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向患者解释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拟采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使治疗顺利进行。并发症护理:首先应预防压疮,勤翻身、容易受压部位涂抹润滑油及舒可贴,轴向翻身避免再次损伤脊髓加重病情;对功能障碍肢体进行按摩和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肌肉萎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3];保持胃肠道通畅,协助患者排便;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扣背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饮食护理:长期卧床的患者应予高蛋白、富含纤维素、易消化食物,增加营养促进疾病康复。院外护理: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出院后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指导随访,出院前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定期随访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并予正确的指导,定期组织座谈会,解决患者的问题[4]。以1 年为此次连续护理干预的期限。
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量表共10 项内容,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好。生活质量[5]: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 对患者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症状四个维度进行评价,以总体健康状况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评分[6]:采用由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推荐的功能评价量表(FIM),该量表满分126 分,108 分~126 分为完全独立,107 分~54分为部分依赖,53 分~18 分为完全依赖。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7]:采用ASIA 评分量表对感觉进行评定,包括轻触觉和针刺觉,每侧肢体有28 个感觉节点,0 分为感觉完全丧失,1 分为感觉迟钝,2 分为感觉正常,总分共56 分,两侧总分共112分,两种感觉共224 分。采用手法肌力检查测定肌力运动功能,每侧10 个关键肌,0 分为完全瘫痪,5 分为肌力正常,总分共100 分。并发症发生率:压疮,呼吸泌尿系感染,肌萎缩等并发症情况。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描述,采用卡方检验,P<0.05 即为差异具显著性。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比较(±s)
组别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7.37±8.44 51.77±13.81 61.37±8.44 69.81±11.42观察组 49.38±9.05 68.43±10.57 59.38±9.05 86.17±12.67 t 0.938 5.105 1.316 6.827 P>0.05 <0.01 >0.05 <0.01
表2 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组别 感觉功能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107.93±26.04 168.25±27.74 51.32±12.85 63.99±8.04观察组 110.32±31.61 125.14±22.48 53.74±10.13 78.17±10.35 t 1.317 4.646 0.931 6.833 P>0.05 <0.01 >0.05 <0.0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13±1.65 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9±0.87 分,行独立样本t检验,t值为3.01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对照组发生压疮11 例,肌萎缩8 例,深静脉血栓1 例,呼吸道感染2 例,泌尿系感染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8%,观察组发生压疮2 例,肌萎缩3 例,呼吸道感染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行卡方检验,χ2值为8.041,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会引起损伤部位以下肢体功能障碍,包括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患者一定程度丧失自理能力,由此引发的褥疮、感染、肌肉萎缩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8],术后锻炼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最重要治疗措施。康复过程漫长,且需要长期坚持,专业的护理指导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往的治疗患者出院即表示治疗结束,对患者的康复情况了解较少,连续性护理干预解决了这一现状,患者出院后能够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问题,脊髓损伤患者大小便失禁、感觉运动障碍,而脊柱骨折人群多为青中年,对机体功能的恢复要求较高,且患者存在一定心理问题,连续性护理意义重大。蒙荣徽等[9]研究表明连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包凌燕等[10]的研究认为连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增加患者康复锻炼的信心。罗筱玮等[11]总结了连续性护理指导的临床意义,连续性护理指导可有效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校正骨折畸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认为连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脊髓损伤并发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作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优先选择的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