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结合目标管理在开展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19 05:30杲绍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
关键词:满意率输液小儿

杲绍莉

(邳州市中医院,江苏 邳州)

0 引言

Plan-Do-Check-Action)循环是一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主要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 以及处理(action),是一种十分科学的管理方式[1]。目前,PDCA 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护士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和完善,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有效提高PDCA 循环管理的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小儿输液是临床中最有效且能最快达到目的的给药方式,但大多数小儿由于年龄较小,相较于成人,患儿不仅年龄小,其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也比较弱,加之认知不足,对于打针普遍存在排斥甚至是恐惧的情况,在进行静脉输液时经常哭闹,配合性以及依从性较差,因此常出现针管滑出等状况,导致患儿出现局部肿胀、疼痛、以及液体外渗等状况,这不仅不利于治疗,还阻碍了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这种情况也会导致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2-3]。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穿刺的次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痛苦。本文主要对PDCA 循环结合目标管理在开展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8 月在我院开展静脉留置针的50 例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儿25 例,包括13 例男性患儿,12 例女性患儿,年龄2 个月~8 岁,均值(4.52±0.36)岁;观察组采用PDCA 循环结合目标管理的方式,患儿25 例,包括12 例男性患儿,13 例女性患儿,年龄2 个月~7 岁,均值(3.58±0.21)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首先需要对穿刺后的穿刺部位进行消毒、覆盖,并固定导管。

观察组:进行PDCA 循环结合目标管理的方式。

(1)护理计划制定(P):以护士长为主,带领儿科护理人员,对过往开展静脉留置针期间出现过的并发症和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2)计划执行(D):实施操作前需由护理人员为患儿家属耐心的介绍该种输液方式的用法、优点、安全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其次,在穿刺前需做足准备工作,提前备好无菌静脉留置针、一次性棉签、输液贴等穿刺物品。穿刺前再次核对患儿姓名等基本信息,借助扎脉带充分暴露患儿静脉,将蘸取碘伏的一次性棉签就患儿穿刺部位皮肤实施消毒处理,范围大致在穿刺部位向外延展5cm 左右,关闭输液器,将头皮针插入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中,并将针头瞄准穿刺位置实施穿刺,在此过程中需保持一定的角度,一般为15°~30°,直到回血后才能降低针头的角度,之后对针头进行推送,将其推送到静脉中,长度注意控制在0.2cm~0.5cm 范围内,该步骤完成后需要将导针管固定好之后才能拔除针芯,然后使用输液贴来固定静脉留置针和肝素帽,最后调节输液速度即可。在穿刺操作完成以后,还应当采用无菌输液贴来盖住患儿的针眼,然后将无菌棉球垫在肝素帽下面,最后用胶布来对留置针实施固定处理,注意采用环形固定的方式。第五,穿刺过后还应当做好相应护理措施,在每天交接班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患儿针扣情况进行仔细的查看,主要检查输液贴是否破损、针扣周边皮肤是否存在肿痛及发红等情况,如异常需立即拔除留置针并实施紧急处理。第六,对输液过程中个别细节的护理,输液前需使用生理盐水来进行冲管处理,输液后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来实施封管处理,全过程要求严格按相关操作标准来进行。(3)检查(C):患者的静脉留置针使用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实施检查,并记录护理效果。(4)结果评价(A):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对护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汇总,召开会议针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改进[4]。

1.3 评价标准

(1)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主要包括输液外渗、皮炎、静脉炎等。(2)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值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非常满意:分数≥85;一般满意:分数在60~85 之间,不满意:分数<60,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原理

以SPSS 23.0 软件对本文中纳入病例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将所纳入的指标进行分析,所分析的数据均通过(±s)的形式呈现,同时给予t检验,以P值作为2 组指标间差异的参考数据。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2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可知,观察组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以上2 组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组间具备明显差距(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2.2 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

对比2 组的护理满意度可知,观察组的总满意率较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以上2 组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组间具备明显差距(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n(%)]

3 讨论

大部分小儿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由于年龄较小,都有容易工具和哭闹的情况,甚至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情况也比较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治疗及护理造成了较大的阻碍。钢针穿刺是传统的药液输注方式,临床运用也比较广泛,但由于该方法会引起一定的疼痛,加之患儿比较好动,该方法存在很多缺陷。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对疾病的治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小儿的静脉血管壁比较薄,且自身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多次穿刺会对血管造成严重的损伤,导致输液外渗、皮炎以及静脉炎等不良情况的发生[5],而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穿刺的次数,进一步降低对血管的损伤[6]。PDCA 循环模式是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方式,目前在多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中应用PDCA 护理管理,可以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的经验以及患儿的病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对其实施置管护理,成效十分显著[7-8]。研究显示,观察组在实行PDCA 循环结合目标管理的方式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28.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应用PDCA 循环结合目标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感染率,提高满意率。

综上所述,PDCA 循环结合目标管理在小儿留置针中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价值,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且该管理方法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满意率输液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