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星
(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疼痛是人体受到损伤而产生的一种痛苦体验,然而实际上疼痛不仅是躯体感受,更是与情感、认知、社会成分息息相关的痛苦体验。1995 年,美国疼痛学会(APS)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1]。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3-6个月的疼痛。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已经成为社区医生面临的最常见、最棘手的健康问题,其疼痛特点以神经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为主[1],常见症状有骨节疼痛,四肢沉重难举,有麻冷感、麻痹感,甚至其证痛苦彻心,关节浮肿等,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2],加重社会负担。
针刺能调和气血,活血通络;运动能加快人体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及加速新陈代谢,促进微循环的重新建立。而针刺与运动两者结合,使术者和患者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气至病所,改善局部病变[3]。笔者通过学习观察发现针刺运动疗法对于缓解因骨关节病导致的局部或下肢慢性疼痛疗效确切而迅速,为了评价针刺运动疗法的疗效及其安全性,选取40 例骨科慢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选取2019 年4 月至2020 年5 月门诊诊治的患有慢性疼痛性疾病的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由于社区卫生站门诊的综合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有条件采取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男性17 例,女性23 例,年龄65-81 岁。
(1)患有慢性颈肩腰腿任何一个部位疼痛并且病程超过6个月符合慢性疼痛诊断者。
(2)疼痛部位符合相应脊神经分布特点。
(1) 急性疼痛,包括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急性外伤性疼痛;
(2)伴随症状不适宜配合运动者,如:头晕、明显活动受限等症状;
(3)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纳入病人根据病情按照传统针灸疗法辩证施治,选穴原则及定位均参考《针灸学》中国中医院出版社新世纪(第二版),针具选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40×0.25mm 规格及25×0.25mmm 规格;治疗1 个月后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运动疗法,针具同上,按照远端取穴原则,根据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神经反射区的夹脊穴或反应点,并指导患者作环转动作。
本研究针刺运动疗法涉及的取穴部位[4]如下:第一腰椎区疼痛取曲骨穴平刺;第二腰椎区疼痛取水分穴;第三腰椎区疼痛取血海穴;第四腰椎区疼痛取三阴交穴;第五腰椎区疼痛取解溪穴;骶部疼痛取昆仑穴;反之亦然,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选取该腰椎夹脊穴。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 评分标准具体分为,0 分为完全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9 分为重度疼痛。分别于治疗前、传统治疗后、加入针刺运动疗法后进行观察评价。
痊愈:局部疼痛消失、活动性疼痛消失,日常功能活动自如,随访1 月未复发;显效:局部疼痛减轻,活动性疼痛减轻;有效:局部活动性疼痛消失,活动性疼痛减轻,不影响日常功能活动;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40 例患者中,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VAS 评分显著下降,且对照组即加入针刺运动疗法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
表1 治疗前后VAS 评分对比
疼痛是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也是疾病症状,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是由于长期消耗,人体骨关节自然退化从而对周围组织形成压迫、损伤,其根本原因在于骨关节病,目前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中医针灸及针刀治疗等[1],本病中医认为年老肾衰、骨髓空虚,加上邪气侵袭,郁久成顽疾,属于中医学中”痹病”范畴中的“骨痹”。骨痹语出《素问·痹论》,属于五体痹之一。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寒湿、瘀血阻络致不通,肝肾亏虚则不荣,外伤损伤经脉,血溢脉外为瘀,外感寒湿均可进一步使筋脉不通疾病后期临床多采用中医中药、针灸的方法治疗。
针刺运动疗法是一种在针刺的同时或在针刺之后或在针刺之前指导患者作相应运动,调动患者自身潜能的治疗方法,因其强调医者与患者的配合互动,故又称互动式针刺法[5]。这一概念是由何广新[6]、陈氏[7]等人提出,并对其选穴、手法、治疗范围进行了阐释,目前已广泛运用于骨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其取穴原则主要是远端取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配穴方法,传统中医学称其为“远道刺”,即 患病在上,取穴在下,上病下治,引而竭之,充分体现了中医经络理论[8]。
早在1986 年就有学者发现在针刺督脉即华佗加急刺及背俞穴时,针感不仅出席在同经络相一致的方向,还出现向两侧及体前的传导,并且自第二椎体到十三椎的各椎背部俞穴针刺时皆有向前传导的显效,因此提出了存在与十二经脉相对应的十二条横行经脉[9]。笔者亦学习了贾海忠教授的“纬脉理论”[10],以横向的带脉为启发,把横向的脉与神经解剖相结合,从解刨层面解释了神经支配与中医经脉之间的联系,用中医整体观念下的思维模式驾驭现代医学解剖学知识,把针灸治疗理论由“繁杂的经验假说”上升到“简约的科学理论”,更方便我们学习掌握,更容易掌握治疗效果。
近年来,相关文献研究证实针刺运动疗法在治疗疼痛方面疗效确切,如:单云龙[11]运用物理配合运动疗法治疗37 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的研究者,发现运动、手法能够起到很好的舒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有效的缓解膝关节疼痛;秦氏[12]研究发现针刺运动在改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方面较单纯针刺疗法疗效更优;曹文胜,钟蕾,唐燕等人[13]运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4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研究中得出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雍启正[14]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研究中指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疼痛症状的治疗效果更佳明显,且在均衡肌群用力、改善颈胸椎活动等具有一定优势。
综上所述,在诸多治疗手段对老年患者慢性骨科疼痛性疾病束手无措的情况下,针刺运动疗法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有确切的疗效,能够让医生在现有疗效的基础上缓解患者更多骨科疾病引起的疼痛问题,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且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无副作用,确实值得学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