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开放性四肢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类型,手术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由于患者创伤、切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其手术后可能会面临着切口感染的风险,切口感染不仅影响了患者康复,严重的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在骨科手术中,就有多种护理模式可以预防并降低骨折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本文就对手术室护理这一护理措施应用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中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纳入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诊的84例进行开放性四肢骨折的患者。将“入院顺序编号抽签法”作为分组原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5.29±9.88)岁,男性25例,女性17例,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8例,肱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1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5.17±9.02)岁,男性22例,女性20例,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9例,肱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7例,股骨骨折15例。2组患者均签署了研究相关知情同意书,且一般资料相比,P>0.05,可比较。
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护理。手术前为患者讲解抗生素作用,手术时及手术后常规进行注射,切口处备皮,同时做好切口及周围的清洁消毒工作。观察组接受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基础上抗感染,具体措施为:(1)术前沟通。接诊患者后,进行各项临床指标检查,然后对患者讲解手术方式、注意事项、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以及讲解抗生素类型、作用等健康知识,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体质弱的患者补充营养,重点对手术部位的皮肤进行护理,指导患者做好术前清洁消毒工作。(2)手术配合。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要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减少手术中大出血发生,预防患者失血失液过多造成休克。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的术中保暖工作,手术室温控制在24℃左右,温度波动<1℃,术中补液及相关冲洗液应在使用前加温,具体为37℃左右,减少寒颤,影响切口愈合。医生可在不影响手术的基础上将切口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注意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切口暴露。(3)严格的无菌操作。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无论是手卫生操作还是术中配合,还是手术器械物品,都要严格无菌保证手术能够在无菌环境下进行。(4)术后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还要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体位安排,以及告知饮食禁忌、清洁注意事项等。同时还要将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情况等仔细向病房护理人员讲解交接,便于其安排后续护理预防切口感染[1-3]。
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主要对比2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和愈合情况,对比指标包括:(1)切口感染率。(2)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分为Ⅰ级(切口愈合状况良好,无不良反应)、Ⅱ级(切口存在少量积液,或存在红肿、硬结等炎症反应,未脓化)、Ⅲ级(切口化脓,急需采取治疗措施),其中Ⅲ级为最差的切口情况[4]。(3)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对护理服务进行评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5 结果
5.1 2组切口感染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无人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对照组患者5人切口感染,感染率11.90%,2组行卡方(x2)检验P<0.05(x2=5.317,P=0.02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5.2 2组切口愈合分级情况对比:观察组切口Ⅰ级愈合35人(83.33%),Ⅱ级愈合6人(14.29%),Ⅲ级愈合1人(2.38%),对照组患者切口Ⅰ级愈合24人(57.14%),Ⅱ级愈合11人(26.19%),Ⅲ级愈合人7(16.67%),2组Ⅲ级愈合人数对比P<0.05(x2=4.974,P=0.026),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
5.3 2组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9.73±6.11)分,对照组为(76.25±7.03)分,2组行t检验P<0.05(t=9.379,P=0.000),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会出现脓液,发生炎症,严重干扰了患者的康复,而对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因为手术患者肌肉、血管等受到创伤,有着较高的切口感染风险[5]。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了手术室护理,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Ⅲ级愈合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手术室护理相较常规抗感染护理在预防患者切口感染、提升切口愈合效果方面效果更好。分析原因:(1)由于手术环境是造成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所以手术室护理强调创建无菌、温湿度适宜的手术室环境,如保持24℃温度,进行手术室消毒杀菌等工作。(2)切口暴露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的风险越大,所以手术室护理强调医生尽量小切口操作减少切口暴露时间,同时通过术中保暖、预防休克等措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感染风险[6]。(3)手术室护理还要求护理人员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如手术器械、传递物品等都严格无菌,减少了切口接触细菌的机会,进而减少了切口感染。(4)手术室护理还通过注射抗生素、预先进行相关部位皮肤清洁、对创口进行冲洗以及指导患者补充营养加强身体免疫力等方式,控制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了切口感染风险[7]。以上措施均能很好地预防切口感染,所以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更低。从切口愈合情况来讲,手术室护理措施通过改善患者手术环境,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措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避免过多地对患者组织造成损伤,减少术后疼痛,促进了切口更好地愈合,并且感染少了,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也就随之提高[8],所以观察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率低的同时切口愈合情况也较好。
综上可得结论:手术室护理应用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升切口愈合质量,其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值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