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蕾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近年来,我国高校一直在不断发展,致力于建设“双一流”高校,推动高校改革不断发展,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对此,在积极引入人才、提升社会服务职能背景下,高校涉税业务不断增加,而我国也在逐步进行税制改革,非常有必要构建出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涉税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从而促使高校进一步发展。
主要指的就是,高校在执行税收法规、上缴税金、计税信息准确完整、合理筹划有效节税等过程中,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并实施的纳税核算专人稽核、制定岗位问责制度、完善票据以及台账管理制度等相关的措施,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抵御涉税业务风险,完善纳税筹划效益的过程[1]。
高校涉税业务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主体是学校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中评价小组成员主要由内部审计人员组成。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找寻风险点,而后测试、核实内部控制情况,检验其设计完整性、有效性、执行效果。通过此过程,及时发现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执行过程发生的偏差和提升策略等,而后有针对性地客观评价现行内部控制设计以及执行情况,最终提出调整优化意见和建议。
1.准则层指标
在高校涉税业务中,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风险,其一,是业务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风险,由于高校涉税业务量、流程等方面的变化,容易在计税过程中出现固有风险;其二,是制度以及监管方面的风险,出现这一风险主要是高校缺乏对涉税业务的足够重视,在制订制度、履行监督等方面疏忽进而产生的风险。对此,可以设定三个准则层指标[2]:(1)在制度与监管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评价,其中包含了高校涉税业务制度环境、信息交流、审批管理、监督对账的风险控制情况,对其进行评价;(2)对涉税业务操作风险方面进行控制评价,针对其中的岗位设置、业务流程、固有风险的控制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3)最后是纳税筹划效益方面的评价,主要就是查看并检验当前税收筹划的效益情况。
2.方案层指标
方案层是建立在准则层基础上,找寻主要风险点而后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从当前高校涉税业务操作风险点看,可以划分为几个方面:(1)缴纳错误,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是因为报税人员在操作上发生错误,进而出现错误抄报以及缴纳税金的情况;(2)漏缴税金,报税人员由于没有全面理解税收政策,导致的税金漏缴情况;(3)计提、开票错误,工作人员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缺乏对政策的全面理解,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会计计提、开票发生错误。可以结合这三种风险情况设立对应的评价指标,即错误缴纳控制评价、政策漏缴控制评价、计提开票出错控制评价[3]。
而涉税业务的制度与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风险点,体现在几方面:
计税依据缺漏。严格意义上讲,高校属于非企业纳税人,所以对于纳税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度,在档案管理方面缺乏严格性。但当前增值税备案程序正在逐步简化,这对纳税单位自身保管计税档案提高了要求,而高校对此存在欠缺,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风险。税种逻辑关系差异性。由于高校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税种,且各自的核算方式不同,这对高校税务会计工作提高了要求,但实际落实却只依赖于单一税种计算方法,此种情况非常容易造成计税政策、方法混乱,容易发生税种逻辑性比对的风险提示;(3)一些不相容的岗位没有进行划分,而在稽核、对账、监督方面成效不高。这主要是因为高校财务人员不足,再加上缺乏对税务工作的重视,所以一人多岗的情况较为常见,此外,对于高校的税务监督工作,主要依靠主管税局,而高校缺乏自行对账、复核、监督方面的工作。结合以上风险点,可以设置出计税依据管理评价、税种逻辑关系评价、审批及监督控制评价三个评价指标。
(1)计税方法。采用合理的计税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纳税筹划节税效益。(2)税务人员执业能力。税务人员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到税务工作开展,人员执业能力高,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掌握税收政策情况,进而与主管税局以及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为税收筹划打好基础[4]。(3)税收政策运用情况。高校需要充分计算、分析税收政策,进而促使税收筹划节税效益可以最大化。通过以上三方面,可以设置出相应的评价指标:计税方法评价、税务人员能力评价、税收政策运用评价。
下文主要以某高校为例,具体分析了涉税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确定准则层和方案层的权重时,评价小组对该校掌管税务的领导、岗位人员、人才引进与工资薪金管理人员,该校税务专管员等采用了调查问卷形式,并将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采用算数平均法得到判断矩阵。而后利用ecxel进行计算,最终得到的权重情况如下:
在准则层指标权重方面,涉税业务操作层面风险控制效果为0.3,制度与监管层面风险控制效果为0.59,纳税筹划节税效益0.11;涉税业务操作层面风险控制的指标权重[5],政策漏缴控制情况0.65,错误缴纳控制情况0.13,开票及计提出错控制情况0.22;制度与监管层面风险控制的指标权重,税种逻辑关系一致性0.24,计税依据管理完整0.31,审批及监督控制情0.45;纳税筹划节税效益的指标权重,税务人员执业能力0.23,计提方法选择的合理0.32,税收政策运用充分0.44。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该校涉税业务内部控制总体情况相对良好,其中较为突出的涉税业务操作层面控制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在制度与监管层面风险控制、纳税筹划节税效益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1)加强稽核、抽查监督工作,对此,高校可以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将绩效考核成绩与工作人员工作挂钩,从而提升人员执行力度与重视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对二次核对的重视度,从而有效保证会计、税务稽核、对账程序的实施性,与此同时,也较好地发挥出第三方监督作用,进而有效控制工作中的差错,进而有效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高校涉税业务内部控制体系。
(2)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涉税业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涉税业务内部控制作用,高校可以合理规划岗位,明确划分各个工作岗位,将税收缴纳、会计凭证录人、核算、对账等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区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设定制度、规范流程、安排岗位等,最终有效解决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相互不能相容的岗位但没有分离的情况,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涉税业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3)合理进行纳税筹划,扩展节税空间。高校可以提高预算支出的效益,做到“应收尽收,应付尽付”,保证实际与项目规划相符合,进而使得实际项目进度情况能够符合支付进度,减少误差,从而保证项目可以按照预期规划进行,有效避免延期,最终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此外,还需要全面考虑到高校费用支出结构、增值税专票获取率、预算执行情况,采用最为适宜的计税方法[6]。
(4)高校需要在校内提高对纳税政策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报账人员的法律道德意识,禁止弄虚作假。同时,还需要提高对票据的管理,防止因出现滞留、丢失等情况受到税务处罚,加强预借发票管理,应当做到及时收款并及时入账,防止出现增值税销售额、企业所得税收入税基情况不相符的情况。而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方面,高校需要提高对政策的宣传,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并掌握政策,并落实到实际中,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关税务培训指导。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高校涉税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不难发现,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可以为高校纳税管理、控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可以帮助校内相关人员更加详尽深入地了解税务政策,提高税务管理,从而不断推动高校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