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灸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IL-1β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2020-12-19 05:14李子勇杨炎珠钟伟泉
大医生 2020年17期
关键词:电针针刺关节

李子勇 杨炎珠 钟伟泉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骨质增生、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以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逐渐导致关节僵硬、变形,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针刺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中医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普通针刺组、电针组、温针组及电温针组四组, 每组各30例。普通针刺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9~74岁,平均(65.8±2.9)岁,病程8月~7年,平均病程(4.2±1.1)年;电针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1~75岁,平均(66.7±3.1)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2±1.1)年;温针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55~74岁,平均(64.3±2.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8±1.2)年;电温针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49~75岁,平均(68.2±2.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3±2.1)年。4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如下:按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进行临床诊断。①近1个月内反复出现膝关节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检查2次)清亮、黏稠,WBC<2 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即>40岁);⑤晨僵<30分钟的患者;⑥活动时有摩擦感(音)的患者。其中符合①+②条或①+④+⑤+⑥条或①+③+⑤+⑥条,均可诊断本病。排除标准:已接受其它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其他膝关节疾病者。

1.2 方法

治疗措施如下:①针刺穴位取穴:膝眼、血海、梁丘、阳陵泉、膝阳关、阴陵泉、阿是穴。②普通针刺组:患者仰卧,充分暴露膝部,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常规消毒后,采用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用0.30 mm×40 mm毫针垂直刺入穴位,针刺深度在0.8~1.2寸之间,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③电针组:操作同普通针刺组,针刺得气后,接G6805-1型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疏波,频率为2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后起针。④温针组:操作同普通针刺组,针刺得气后分别在各穴位上施灸。将药用艾条折成约1.5 cm长的小段,每段为1壮,一端戳一小孔,孔的深度约为整段艾条的2/3,点燃后有孔一端并套置针柄上,并根据艾条燃烧程度及患者的耐受程度,在皮肤与艾条间垫以纸片,避免烫伤患者,每穴燃烧艾条1壮,使药力循针内传。留针30 min后起针。⑤电温针组:操作同普通针刺组,针刺得气后接G6805-1型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疏波,频率为2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然后分别在各穴位上施灸。将药用艾条折成约1.5 cm长的小段,每段为1壮,一端戳一小孔,孔的深度约为整段艾条的2/3,点燃后有孔一端并套置针柄上,并根据艾条燃烧程度及患者的耐受程度,在皮肤与艾条间垫以纸片,避免烫伤患者,每穴燃烧艾条1壮,使药力循针内传。留针30 min后起针。

疗程:以上治疗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抽取膝关节液0.5 mL, 用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白介素-1β(IL-1β)水平;评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炎指数(WOMAC): 通过患者对 24 个问题,包括 5 项疼痛、2 项僵直和 17 项失去功能指标的回答,无为0分,轻度为 1 分,中度为 2 分,严重为 3 分,极重为 4 分。上述评分结果累加后进行病情评估,总积分>48分为重度;21~48 分为中度;小于20 分为轻度;进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判定:①0 分:无痛;②3 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③4~6 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 ④7~10 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对比

治疗前各组患者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普通针刺组与电针组、温针组及电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温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电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组与电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对比(,pg/mL)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对比(,pg/mL)

注:①普通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P<0.05;②普通针刺组与温针组比较,P<0.05;③普通针刺组与电温针组比较,P<0.05;④电针组与温针组比较,P>0.05;⑤电针组与电温针组比较,P<0.05;⑥温针组与电温针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普通针刺组 30 2.71±0.34 2.47±0.33①②③电针组 30 2.76±0.36 2.20±0.28④⑤温针组 30 2.75±0.37 2.19±0.31⑥电温针组 30 2.80±0.34 1.49±0.26

2.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对比

治疗前各组患者WOM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普通针刺组与电针组、温针组及电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温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电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组与电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对比(,分)

表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对比(,分)

注:①普通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P<0.05;②普通针刺组与温针组比较,P<0.05;③普通针刺组与电温针组比较,P<0.05;④电针组与温针组比较,P>0.05;⑤电针组与电温针组比较,P<0.05;⑥温针组与电温针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普通针刺组 30 58.00±7.73 48.90±8.09①②③电针组 30 59.30±7.66 39.50±6.83④⑤温针组 30 58.30±7.13 39.90±7.44⑥电温针组 30 60.20±6.92 32.50±7.42

2.3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各组患者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普通针刺组与电针组、温针组及电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温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电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组与电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KOA)属于中医“痹病”“骨痹”范畴,《素问·痹论篇》提出感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是痹病发生的病因病机,风寒湿三种邪气是导致肢体关节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的主要原因,佛山位于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常年多雨,湿邪成为当地致病最常见原因。湿性重浊黏腻,易袭阴位,容易侵犯人体下肢关节,其次湿邪容易阻滞气机,阻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加以南方炎热,空调普遍使用,关节容易受寒邪侵袭,寒湿互结阻滞肢体关节经络气血成为本土关节病变的常见原因。结合以上致病因素,治疗上取足阳明胃经经穴足三里、梁丘可调理经络气血,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配合血海既可益气养血,又可行气活血。因机械化、智能化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变化,机体锻炼的减少,筋骨越发脆弱,容易发生退变,膝为筋之府,阳陵泉为筋会,《针灸大成》提出阳陵泉可“主伸膝不得屈,髀枢膝骨冷痹”、“膝阳关,治风痹不仁,膝痛不可屈伸”。针刺膝阳关可发散局部冷湿水气。阴陵泉及足三里分别为脾胃两经之合穴,合治内府,可补益脾胃,健脾祛湿。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针灸亦然,对于寒湿痰饮等阴邪,除了取有健脾祛湿、温经散寒的穴位外,亦可用艾灸治疗。《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用艾叶施灸,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效。

表3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分)

表3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分)

注:①普通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P<0.05;②普通针刺组与温针组比较,P<0.05;③普通针刺组与电温针组比较,P<0.05;④电针组与温针组比较,P>0.05;⑤电针组与电温针组比较,P<0.05;⑥温针组与电温针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普通针刺组 30 6.10±1.19 3.90±0.87①②③电针组 30 5.86±1.12 3.10±0.73④⑤温针组 30 6.13±1.45 2.71±1.06⑥电温针组 30 6.20±1.24 1.93±0.56

现代医学认为,膝骨关节炎的发生与软骨的退化、炎症因子的作用及免疫应激反应等有关[3-4]。IL-1是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循环系统病变、肿瘤的发生过程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IL-1β是IL-1的重要成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抑制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同时刺激软骨细胞以及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产生炎性介质,加速关节软骨的降解及破坏,从而引起膝骨关节炎[5-6]。多项研究表明,IL-1β的水平与关节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8]。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经针灸治疗后,随着炎症的减轻,症状的缓解,患者的IL-1β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接受电针、温针、电温针治疗的三组患者治疗后的IL-1β水平均低于普通针刺组,膝关节炎指数(WOMAC)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低于普通针刺组,说明电针、温针及温针治疗均有助于改善膝关节活动、减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电温针组疗效最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电针针刺关节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清明的雨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分析及年龄相关性研究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