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任庚 谢晓鸣
[摘 要]文章以本科药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为例,通过校企共同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的试点研究,探索大学本科课程建设新模式,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药学专业课程;天然药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12-0065-03
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已成为普遍现象,做法也非常成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企业的合作,在理论上有探讨,但真正付诸实践的案例不算多,高校的课程建设与企业的要求存在脱节现象,因此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课程改革十分必要。
天然药物化学是本科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的专业核心课程,着重介绍各重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纯化精制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与分离是该课程教学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首要及质量评判的最终环节。本文以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为例,通过校企共同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的试点研究,探索本科课程建设新模式,为深化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天然藥物化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与生产企业“用工荒”的突出问题,体现出我国高校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1]。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课程改革的归宿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组通过对制药企业进行走访调查,深入了解相关企业的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照发现这门课程现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课程的建设缺少企业的参与,课程内容未融入行业标准,导致课程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尤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不符合企业的要求。其次是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占的比例大,没有按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来安排,未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课程教学模式是“教室+实验室”,缺乏企业的真实环境,学生缺少实践机会,教学效果差。再次是课程的考核标准未融入企业的要求,课程考核模式仍然是以期末理论考核为主,未能体现企业职业能力的考核要求,这种考核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校企共建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改革探索
校企共建课程强调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课程组依托江西省级教改课题“校企共建《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选择南昌济生制药厂、江中制药集团这两家省内知名制药企业为合作方,针对本科院校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制药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要求不完全吻合,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检验评判方法不甚科学,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等问题,通过校企共建方式,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一)校企合作调整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组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根据职业关键能力制定课程培养目标。江西中医药大学与南昌济生制药厂、江中制药集团等制药企业深度合作,将现阶段制药行业常用产品的种类与特点,采用的工艺、设备、生产流程、管理模式与质量检测内容,以及制药行业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模块、综合素质等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制药职业能力要求实时调整课程培养目标,使课程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课程总体目标为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药材要求选择相应的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按照要求绘制提取分离流程图,掌握提取分离仪器设备的工作流程,按照有效成分或药品特有成分性质制定药品质量检测方法,并对各阶段的半成品或成品进行检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奋工作的态度、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诚信守法的品质,为学生今后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制订课程建设方案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秉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以校企共建为切入点,在分析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出发点,找准专业的核心能力,然后根据本课程实际侧重培养学生的某个核心能力,或某个核心能力的某一部分,明确课程目标[2];依据课程目标,构建以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为主干的课程内容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再以完整的教学单元为载体来完成课程教学的实施;通过对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表现的考查和评价来完成课程考核。课程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三)校企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制药企业常见药品生产的技术流程,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若干个教学单元,明确每个重点教学单元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计划教学时数,具体见表1。
(四)校企共同参与课程教学过程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3]与实践实训教学相互渗透、交替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相吻合、物质的理化性质与提取分离相结合、提取分离工艺设计与药物质量控制相结合、有效成分与制剂工艺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生产管理及质量监控相结合、生产操作与质量控制相结合等环环相扣的教学链。课程教学增加了与企业生产接轨的实践环节,特别是设计性实验的开展,使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既动脑又动手的能力大大增强,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实践教学安排如图2所示。
(五)校企共同制定课程考核标准
课程考试成绩是评判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评优评先和颁发毕业文凭的主要依据,考试的指挥棒指向哪里,学生平时就往哪里努力。不少高校课程长期以来侧重考核学生“知”多少而忽略了考核学生“会”多少,侧重理论考核而忽略技能考核,这就导致了通常所说的“高分低能”现象出现,使得“学”与“做”脱节,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有所脱节。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将职业能力要求融入课程考核之中,校企共同制定考核标准,采取将学习过程关注、知识检查与能力考查相结合的成绩评价模式,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知识点考核为辅,以过程考核为主,比如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研究方法考核的重点是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常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技术的基本原理、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這样有助于提高技能考核的占比,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六)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为了让学生更方便、牢固地掌握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技能,江西中医药大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校企共同开发微课、教材、课件、网络课程、实验指导书等教学相关资源,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要来编排实验、实训内容,确定实验、实训项目[3],探索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微课程建设,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将网络课程变成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网络学习相结合。
三、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改革成效
经过三年多的应用实践,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改革效果显著,课程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对试点班级和其他班级的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进行对照分析表明,试点班级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规范要求,其职业素质、就业率、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潜质普遍高于其他班级学生。试点班级的学生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实践技能竞赛、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江西省创新创业学术交流活动、浩瀚杯“创青春”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竞赛中获金奖、一等奖、二等奖奖项合计14项。校企合作编写了《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与方法》《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程》等9种教材,在本校及全国同类兄弟院校推广使用,其质量得到认可。
四、结语
校企合作培养合格人才是高等学校与现代企业的共同愿景。校企共建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的新模式,通过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参与,企业一线人员和高校教师的共同配合,完成课程建设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能较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趋势下,校企共建课程将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高等教育必须在改革中求发展,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应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可能效应与主要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14(6):29-34.
[2] 谢晓鸣. 高职“现代纺纱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17(1):59-62.
[3] 李洪娟,代现平,孙居锋. 引导学生开展天然药物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 (3):298-300.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