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门运算性和论证性较强的学科,在新课改影响下,教师应当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文化加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与学科素养进行综合培育,以此,强化学生技能,提高教学效率。在此背景下,以新课程改革为视角,深入探讨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方式与实践措施,以期为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重点在于运算教学,此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以及运算方法的掌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而运算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之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多元形式的引领和教育,让学生对数学运算规律与法则深刻地理解和认知,进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与数学素养。对此,本文借助科学性和创新性培养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并在实际探究中提出以下方法和观点。
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现状
(一)小学数学能力培养不受重视,能力培养教育缺失
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小学生的启蒙教学,是未来各方面知识学习的基础,对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社会进步、经济建设,乃至科技发展、人才培养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基础学习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未来数学学科的学习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运算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运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能力之一。然而教师并未真正意识到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照本宣科,只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算。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尚小,贪玩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自我管理能力差,上课容易走神,在课堂教授时没有认真听讲,加之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强,学生对运算中的问题缺乏全面的思考。目前,小学的数学课堂上依旧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只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的讲述,造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实践创新能力缺乏。能力培养的长期缺失,导致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普遍偏低。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未达到理想的水平。
(二)小学生运算能力实践机会少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大部分中国父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家长会给孩子安排各种兴趣班,如舞蹈班、钢琴班、美术班等,注重孩子课外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视了基本的数学、语文、英语课程的能力培养。还有一部分家长会给孩子报作文班,但是选择报名数学运算逻辑班的少之又少。部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对学生的数学运算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过分重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应试教学的成绩,造成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缺失。小学生认知水平不足,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创造力,单纯地认为数学运算只是算术,小学生只会算1+1=2,没有真正意识到运算的内涵和数学逻辑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对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没有清晰的认识。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过基础的培训,但由于运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很多学生在没有看到效果时就主动放弃了。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在职的小学数学教师,一些数学综合素质低,教学能力不足,一些教师甚至没有读过大学或者非教育专业毕业,认为小学数学的难度低,便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部分教师缺乏小学生教育的教学经验,对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一无所知。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没有相关的教学资质。另外,一些数学教师年龄较大,教育观念落后,学习能力不强,固执不愿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故守旧,造成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此外,一些教师不顾职业道德的约束,对教学工作冷漠,只是单纯地混日子,拿工资,并没有想学生之所想,对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导致数学教学效率低下。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以及策略
(一)重视过程体会,产生正确认识
小學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面对数学知识及理论时,更加愿意体验结果和之前总结的结论。对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与思想,为学生创建一个很好的过程体验空间,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引导,让学生感受数学理论及概念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动手探索和操作,以此通过自主探究和论证来深度理解数学知识。而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定理、掌握算法,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知识形成与论证的过程,进而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难题解答。这种运算能力及良好习惯的形成,必然会给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提供有效帮助。
例如,我们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知识探究与论证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竖线和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进行自主探究与论证。如例题16-7,学生通过摆小木棍,先将16根小木棍分成10根和6根,然后用10根减去7个,再将剩余的小棒和其余6根相加,最后得出6+3=9根,学生在探究中论证了“破十法”的运算模式。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先用16根木棒减去6根,剩余10根,然后再用10根-1根,剩余9根,进而得出结论16-7=9,这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究与论证中运用到“连减法”。教师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询问学生每一个运算过程的原因,让学生发挥想象,拓展思维,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数学例题的运算方法,同时体会自主探究与论证的过程,对数学理论性知识更加具有思考和体验的想法,进而实现数学专项运算能力的提升。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自主运算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参与和互动作用,在学生体验解题后,让具有差异化想法的学生进行表达和论述,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掌握更加多元的运算方法,以此强化思维,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打破思维局限,累积运算经验
在实际开展数学计算教学时,小学生在运算时很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失误。分析其根本原因,学生受到各类因素干扰产生运算失误是因为自身抽象思维能力未成熟,这就阻碍了小学生从本质层面去理解数学问题。我们要认识到,影响小学生顺利运算,导致运算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教师过于强调某个教学板块的数学知识,使得学生在后期学习数学时出现负迁移现象;又比如学生还未能完全掌握数学运算规律和本质,只是简单地理解数学表面知识,因此无法深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因此在实际运算中产生了失误。面对上述问题,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帮助他们努力突破思维误区,并结合目的性、高效率的指导和训练,从而增加学生运算经验,使其逐渐形成熟练的运算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知识“运算规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容易出现的运算失误列举出来,并一一解决运算问题,从而转变学生错误理念,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在乘除运算问题“25×32×125”公式的分解计算时,一些学生会将“32”分解为“4×8”,但在具体书写计算公式时,却惯性地将式子写成了“25×4+8×124”。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区别清楚乘除结合、乘除分配概念,从根本上分析就是学生未能掌握运算规律的本质结构。要想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规律,就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和训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加强讲解,要求学生反复检查式子结构是否正确,在计算完后进行复查,使其学会反思总结,最终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加强运算训练,不断提升小学生运算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运算训练,是比较有效的一种途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一的训练,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运算水平。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给予一定的运算技巧指导,有条不紊地从简单到复杂进行训练,逐步增强其难度,进而有效地加强小学生的思维观念,使学生对运算相关知识有整体的感知与领悟,掌握其规律,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运算过程中速度以及准确率。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分数加法与减法”这一节相关知识时,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熟练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关加法以及减法,学生通过自身探究异分母分数运输时,领悟到数学知识存在的关系,体会到运算过程中“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并且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挑战性,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正确的自信心。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制定符合学生的训练习题,无形之中提升了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总体来说,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其中一项比较关键的能力,影响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创新数学教学方法,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其运算能力,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生今后的学習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万峰.如何有效提升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简便运算的能力[J].学周刊,2019(35):60.
[2]刘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运算能力的方法研究[J].才智,2019(32):129.
[3]闫辉,朱海燕.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策略:以“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30):34-35,63.
[4]董文彬.从运算能力走向运算素养:关于运算及运算教学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9(28):20-23.
[5]王小霞.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28):39.
[6]黄哲.“运”中有智慧“算”中有妙法:谈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运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24):36-37.
作者简介:蒋素影(1972.03—),女,汉族,大学本科,职称:中级,籍贯:安徽临泉县,单位:阜阳市临泉县田桥街道中心校城中路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