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人们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游戏在引导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帮助幼儿开发语言、肢体动作等方面的高价值,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验证应用。幼儿来到这个世界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听觉,因此,音乐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把游戏和幼儿音乐内容更好地结合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迈向另一层台阶的必经之路。为此,本文对游戏在音乐中的应用现状、必要性、原因、举措做简要分析,旨在为学前儿童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0-0133-03
【本文著录格式】武晶晶.游戏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分析[J].北方音乐,2020,10(20):133-135.
引言
游戏化教学法在当今各个阶段的学校中应用都十分普遍。在幼儿阶段,游戏化教学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从而为更进一步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是每一个阶段的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通过老师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幼儿進行音乐学习,可以帮助幼儿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游戏化教育在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了游戏化教学的含义;其次简单介绍了游戏化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再次对当前游戏化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应用的现状作出简要阐述,分析了造成现状的原因,最后介绍了如何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游戏化教学以及其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游戏化教学的含义及应用价值
(一)游戏化教学的基本含义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习内容和和游戏相结合,最后通过目标对象做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此种方式达到提升目标对象素质与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必要性
音乐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游戏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常常看见一些小动物的行为就会进行自发的模仿,这种由幼儿自己进行的游戏常常具有盲目性和散漫性,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才可以在满足幼儿兴趣的同时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1]
(三)游戏化教学与音乐教学结合的应用价值
第一,教学过程整体呈现积极化。教学过程的积极与否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紧密关联。幼儿兴趣是教师教学过程积极化和教学结果完美化最好的催化剂,只有在充分并且积极地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幼儿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才会呈现出积极化的状态。有研究证明:游戏化教学可以调动幼儿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呈现积极化的状态,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激发幼儿创造力,为幼儿更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2]
第二,为幼儿核心素养提升提供介质。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一定的介质实现,游戏就是幼儿与音乐的良好介质。幼儿教师通过游戏载体实现幼儿发展健康化的目标。幼儿的音乐教育是针对幼儿的发展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音乐氛围中感知音乐本身,并且在游戏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快乐感,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音乐教师通过内容游戏化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更加愉悦地体验音乐,也更加具有趣味性,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中得以健康发展,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3]
二、游戏化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家长的音乐教育观念仍旧滞后
幼儿教育的重点在于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最大化地开发幼儿的智力与其他能力。幼儿家长是除了教师以外接触幼儿最多的人,他们的观念影响着幼儿的观念行为。“非成绩论”是当前教育界所倡导的教育方式,但是,家长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目标的影响,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仍旧会以幼儿在幼儿园学会了多少故事,掌握了多少知识作为评价幼儿学习好坏的评判标准,这其实是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由于幼儿家长观念的滞后性也常常会给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使幼儿发展加大阻力。
(二)教育理念与实际行为不相符合
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陪伴者,任何一个幼儿园招聘一个幼儿教师一定是经过层层筛选,选出来的教师也是自身专业素质过硬。虽然幼儿教师也会不断关注教育行业的动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育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观念的践行能力十分欠缺,这也导致游戏与内容的结合流于形式。
(三)游戏化音乐教育流于形式
游戏化教学的观念随着发展而不断更新。游戏化教学虽然没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在教师的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也获得一定进步,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音乐教学内容流于形式就是一个显著的问题。比如,幼儿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唱《小鸟小鸟你真好》这首歌的时候,幼儿教师只是单纯地做游戏,在游戏中让小朋友学唱这首歌,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只顾着玩耍,到最后一首歌也没学会,对于音乐更是没有一个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幼儿的课堂体验感和愉悦感,忽略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从而导致了游戏化音乐教学只注重游戏化三个字,音乐教学也只是成为了形式。
三、造成现状的原因
(一)传统模式的长期影响
传统的教育是以“成绩”为评判标准的。很多幼儿的家长即使是受到了高等教育,但是在行动上仍旧会出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子。比如,天天的妈妈是经过了高等教育的人,有一次甜甜妈妈反应“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学校都没有学会古诗,或者是学会一首歌?”当时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十分的意外,但是还是很快用专业的态度和甜甜妈妈解释了“幼儿发展并不是靠学会什么知识技能才发展”的概念,在提醒之下,甜甜的妈妈才突然意识到不妥,之后这一类的问题甜甜妈妈也再也没有提问过。像甜甜妈妈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受到影响,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部分幼儿妈妈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妈妈们的行为,这都是极其不利幼儿健康发展的。
(二)教师观念的认知错误与行为的滞后性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一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淀,最后被大众普遍接受。但是在被大众普遍接受之前,一定是带头者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动,从而让产品呈现出大众化、完美化的效果,教育观念亦是如此。[4]教师就是新兴教育观念的带头人,在家长和社会普遍接受之前,教师需要在不断实践中促进观念的更新完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游戏化音乐教学的观念更新不及时,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让主要内容成为了形式的情况,也难免会出现因为交流不及时,观念理解的不深刻导致的不适合的行为出现,这些情况都是发展过程的必经之路。
四、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在学习交流中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增强对教育观念的理解
学习是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需要进行的,无论你的身份是家长还是学生。作为孩子的家长,要通过学习各种书籍,了解社会动态为自己增值的同时,还可以接受新的教育观念,避免老旧的思想观念带来的局限,从而为幼儿成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为幼儿教育方法提供新的指导。[5]作为教师,通过对专业书籍的学习还要注意教育实践的学习,在教育实践学习过程中促进综合能力提升,从而更好地扮演好幼儿成长路上的重要陪伴者的角色。
(二)吾日三省法,在反思中促进成长
任何一个人的进步一定是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从而为更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再一次的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幼儿教师在面对在幼儿音乐游戏化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教师认知与行动力不符合的情况时,幼儿教师要学会用吾日三省吾身法从教师、学生的不同角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在下一次实践过程中避免幼儿教师出现类似于以上叙述《小鸟小鸟我爱你》歌曲学习流于形式,执行力落后的情况,通过反思的方法让幼儿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做到更好。
例如,幼儿教师在反思《小鸟小鸟我爱你》的音乐课程时发现: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自己过于注重游戏的形式,忽略了幼儿学习音乐本质在于培养幼儿感知音乐能力的本质,从而为幼儿发展带来了不利。在反思之后,幼儿教师在教授《蜗牛与黄鹂》的音乐教学直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分成两组,这两组分别扮演蜗牛和黄鹂两个角色,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模仿两个动物的动作,跟着音乐肢体动作和嘴巴都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是注意幼儿的行为并加以指导。在结束之后,让小朋友自己演唱,之后教师给予纠正,最后重温游戏并且恰当地安排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在游戏和内容兼备的同时促进幼儿成长,巧妙地避免了因为过于注重游戏,忽略了音乐课程本身。
(三)生活化游戏音乐法
幼儿的成长经历远不如成年人的成长经历丰富,幼儿的成长经历直接决定了幼儿发展的特殊性。在幼儿的所有成长经历中,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一定是小朋友最熟悉的,这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游戏音乐教学方式一定会发生作用的情况。基于此,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便可以采用生活化游戏音乐方式,利用家园共育和小朋友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在小朋友的生活环境中适当地播放一些音乐内容,并且及时了解小朋友在什么场景下对音乐的感知力更高。让生活中小朋友所接觸的事物成为幼儿教师教学的隐性教材,最后将音乐内容与生活化场景相结合,从而促进小朋友音乐素养提高。[6]
例如,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时候可以播放《洗澡歌》,幼儿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洗澡的动画片,让小朋友对视频进行观看并让小朋友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洗澡的动作。之后和家长沟通,并且让家长在孩子洗澡的时候播放洗澡歌,让小朋友在洗澡的时候回忆起在幼儿园掌握的动作,之后让妈妈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对孩子进行夸赞。当幼儿教师再一次进行音乐课的时候,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让幼儿回想起自己洗澡的场景以及妈妈对孩子的鼓励,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自信心增强,也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间接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四)情景游戏音乐辅助法,在情境中提升音乐感知力
幼儿的发展特性决定了幼儿的抽象思维发展比较迟缓,具体思维发展比较成熟的现实情况。基于幼儿发展特性的事实,幼儿教师在教授幼儿学习音乐的时候便可以根据音乐创设具体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简言之,就是将音乐和歌剧进行结合,之后老师扮演幼儿,幼儿扮演老师,增强音乐内容的趣味性和强化幼儿的主体地位。
例如,幼儿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小兔子乖乖》这一首儿歌的时候,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道具,在音乐课开始之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小朋友知道见到陌生人不要轻易开门的道理。在开始的时候告诉小朋友我们要玩“小兔子乖乖”的游戏,然后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很多幼儿在看到视频的时候都会出现按耐不住的情况,之后按照小朋友的意愿,让小朋友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之后创设小兔子开门的具体情景对话,在这个游戏中我们要注意播放的歌曲。之后将歌曲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老师要适当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游戏与音乐播放结束之后,通过询问让小朋友回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听到的歌曲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之后,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歌曲学习,在学习之后老师扮演学生的角色,在幼儿面前适当的示弱,让小朋友把自己学到的歌曲教给老师,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感谢,并且加以展示,让幼儿评判老师唱的对不对与好不好,如果幼儿说唱得不好,幼儿教师要鼓励孩子说出觉得哪里不好,并且教师给予鼓励和改正,从而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与自信心,在教师示范过程中提升音乐素养,在幼儿教老师唱歌的过程中音乐素养得以巩固。
(五)渗透式音乐教育,让因素元素渗透进孩子的生活中
教育相当于长期投资,前期需要不断的付出,不断地找问题,后期才有可能会有不菲的收获,音乐教育亦是如此。教育环境是实施教育的一种印象素材,在无形中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就像是一些人受到不同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基于此,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采取渗透式的音乐教育,为了将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方式贯彻的更加彻底,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进行区域布置的时候,可以专门布置一些音乐游戏区域,在音乐游戏区域内可以放置一些类似于酸奶瓶、奶粉罐、铃铛、塑料瓶等可以发出声音的日常物品(注意定期对这些物品进行检查,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还可以在游戏区域内放置一些小锣,小木琴等乐器,让小朋友们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拍打,从而体验音乐节奏感带来的快乐感,实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五、结束语
教育是每一个人一生中都要学习的事业。幼儿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幼儿成长的好与坏对于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素养的培养作为幼儿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在幼儿阶段对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可以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此,将幼儿阶段音乐内容游戏化不仅仅是幼儿自身发展特性所决定的,更是幼儿在时代中发展决定的。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难免会遇见各种矛盾,但只要不断处理矛盾,矛盾就会成为发展的推力,在推力作用下,促进新一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大刚,唐雪溶.游戏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探究[J].北方音乐,2017(37):221.
[2]云蕾.游戏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探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9(17):234-234.
[3]宋群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探索[J].艺术教育,2017(Z8):126-127.
[4]魏娜.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体验教学法的运用实践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8(34):30.
[5]李咏云.浅谈如何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J].黄河之声,2018(1):121,125.
[6]陈凤燕.浅析音乐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5(10):52-54.
作者简介:武晶晶(1993—),陕西西安,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专业及美声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