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的小学班训设计探究

2020-12-18 04:15陈慧川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2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班级管理设计

陈慧川

摘 要:班训是“一班之训示”,既是一个班级引以为戒的行为准则,也是需要身体力行、为之努力奋斗的前行目标,富有行为导引性和德性培育性。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在遵循以言导行、主体性、民族性、形象性、过程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探索言语行为理论指引下的班训设计。

关键词:言语行为;班级管理;小学班训;设计

一、绪论

《诗经》有道:“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训,有教导、训诫的意思。对每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班级而言,一条适宜的班训就如一面鲜红的旗帜,感召着每一名学生努力进取,将言语转化为其行为的有效动力,仿若春雨悄然洗涤学生的心田。

(一)国外言语行为理论

关于班训,国外的研究是作为“校训的衍生物”来看待的。作为一种促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言语力量”,言语行为理论则为班训言语行为及其行为效力的研究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论支持。所谓言语行为(speech act),指的是人们为实现交际的目的在特定语境下使用语言的行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从“人类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不应是词、句或其他语言形式,而应是人们用词或句子所完成的相应行为”出发,确定其核心为“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行为”。以一言而蔽之:说话即做事,而做事意在取效。

(二)国内言语行为思想

相较于国外,我国的文化典籍与教育家文集亦或隐或现地提出了“言语行为思想”。孔子对“以言行事”做了详尽的辩证阐述,指出“正名”是当政的首要工作,是维护封建礼制社会秩序的唯一途径。荀子:“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则慎率民而一焉。”亦是言明了语言在社会统治以及维系社会制度中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主要概念的界定

1.班训的基本内涵

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之一,“校训”中的“校”,具有“学校”的意思;而“训”,则有教诲、劝说、训导与鼓舞之意,“校训”一词即“一校之訓示”之意。由此而来,班训则应是“一班之训示”,不仅是一个班级引以为戒的行为准则标准,更是需要身体力行、为之努力奋斗的前行目标,指引着学生与老师共同发展与提高,引导班级形成更加融洽的适宜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精神文化氛围,更加多元的班级生活文化氛围。

2.班训概念的诠释

班训是校训的衍生物,因而探寻班训的内涵必须从校训内容入手。类比于校训概念,班训作为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理念的核心,是教育目标与原则的集中概括,是一个既凝练了班级的治班宗旨与特色,又承载了与时俱进的班级精神和教育价值取向的综合概念。

二、现行小学班训设计特点

(一)现行班训设计分类

1.按班训的语言组织形式分类

古训型;名人名言型;简洁词组型;干练独字型。

2.按班训语言内容特点分类

行为习惯养成;精神风貌形成;为人处世。

3.按班训语言发生分类

引用借鉴型;自主创作型。

(二)现行小学班训设计存在的问题

1.班训语言缺乏行为指向性

现行班训语言的行为指向并不明确,大多都是概括程度较高的结果性目标,而体现行为指向的过程性目标乏善可陈,大部分班训“高大空远”,成为班级的装饰品,华而不实。

2.班训设计缺乏学生的主体性

班训设计的价值本应指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现行小学班训内容大多都是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质的培养,学生被动成为班训实施主体,而班训的设计制定与其组织实施排除了学生主体,都是学校、班主任在主动发挥主体作用。

三、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小学班训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以言行事原则

言语行为作为人类交流、沟通的最小单位,其中涵盖了以言表意、以言取效等行为。以言表意行为指向说话者能合乎社会规范地将信息传递出去,而以言取效行为是否被完成则是衡量言语行为是否达到目的的重要标准。遵循以言行事原则,其实质就是班训乃学生行为习惯的导引词,是品德修养的总号召,有助于班训导引学生的道德行为,化道德认知为道德实践。

(二)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指的是班训设计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在班训设计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师生一道根据学生德性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班训选取、提炼与规范的主体。

(三)民族性原则

所谓民族性原则,就是根据民族文化的特点,尤其是本民族文化所蕴含的思维习惯、语言表达特点设计具有民族风味的班训。

(四)形象性原则

形象性原则就是利用言语直观来进行班训的设计与制定。基于中国人的思维形象性特点,重视直观经验,习惯于通过直观的感知觉来直接进行叙述,用词具体,以实表虚,以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内容等言语特点,将之概括为形象性原则,用以指导班训的设计与制定。

(五)过程性原则

所谓过程性原则,指的是班训的设计不是一次性消费,而是班级精神、班级风气,乃至学生德性培育、发展的过程,也是班主任治班理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循环往复地动态生成教育智慧的活动。

四、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的小学班训设计

奥斯汀分析归类出5种不同类别的语用力量,每一类都列出了经过严格分析后确定下来的一些动词,分别为判定式、执行式、承诺式、行为式和阐述式。而塞尔则认为语力与字面意思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语句的意义,表意行为应该被归类于言外行为即以言行事行为中。据此,塞尔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法发展为言语行为四分法,即发话行为、命题行为、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取效行为四部分。将言行事行为划分为五类:断定式、指令式、承诺式、表情式和宣告式。

(一)班训言语行为

1.根据班级教育主体,确定发话行为

发话行为即“说出语词(词素和句子)”。即在制订设计班训过程中,师生的话语发出行为。班训作为一种语言的特定组织形式,其中所蕴含的言语行为发出对象主体为师生。言语行为作为交往双方的最小沟通组织单位,行为主体为交往双方。而班训中发话行为的行为主体则为教师与学生,其基本表现形式为师生对话与讨论。

2.根据班级教育内容,把握以言表意行为

以言表意行为即“进行指称和断定”。指如何说话以恰当表意的行为,即说出符合日常话语习惯的话语并使这种话语具有意义和所指的行为。体现在具体的班训言语行为中则是指师生之间的班训制定过程中,双方的提议及对其的诠释断定。这一过程是班训制定过程中班训基本理念、基本方向的确立过程。

3.根据班级教育过程,规划以言行事行为

以言行事行为即“做出陈述、提出问题、下达命令、进行允诺等等”。运用于班训言语行为中,则是师生之间所制定的班训承诺,双方所达成的共识,是行为对象双方最终对班训的定稿。

4.根据班级教育效应,反思以言取效行为

以言取效行为即说者的话语“在倾听者的行为、思想或信念等方面产生某些效果和影响”。即那些通过说话来践行实现的行为,即说话主体所说出的话语对听话者及其自身或者其他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既包含了思想上的影响或作用,也包含行动上的以及感情上的影响或作用。其在班训言语行为中体现为班训的实践过程,是班训实施过程中对师生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二)班训以言行事行为的具体分类

1.断定式

以言行事行为的行为目的是使得倾听者认同说话者所断定的内容,其指向是使得话语适应世界,其心理状态是说话者认为其断定的内容为真。这类以言行事行为表示说话者对某事的表态,判断话语所表达的命题内容的真假。

2.指令式

这类以言行事行为指向说话者不同程度地指使听话者做某事。它的适从方向是使现实发生所期望的变化,以便使用说话者的话语;在心理层面,说话者的需求是希望与需要;话语的命题内容指向让听话者即将做出某种行为。这类行为在班训言语行为中主要表现为传统师生观中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有关班训相关理念的执行指令。

3.承诺式

这类以言行事行为指向说话者对未来的行为作出不同程度的承诺。适从方向是使现实发生改变,用以适应说话者所发出的话语;说话者的心理状态是有所意图;话语的命题内容指向说话者即将做出某一行动。

4.表情式

这类以言行事行为指向说话者在表达话语命题内容时所附带的心理状态。它没有适从方向,因为说话者在发出这类行为时既没有改变客观现实用以适从说话者话语的意图,也不寄希望于话语符合客观现实。然而,话语命题内容所具备的真实性是实施该行为的前提。

5.宣告式

这类以言行事行为指向话语所表达的命题内容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其适从方向是让客观现实符合说话者的话语内容,同时让话语适应客观现实,它不需要真诚条件。正因说话者可以通过宣告类行为改变有关事物的状况和条件,所以它并不与其他类型的以言行事行为相同。

五、班训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以言导行,有利于凝聚班级精神

言语行为包含交往双方的共同作用,而班训设计与实施过程就是一种典型的言语行为。加强师生在发话行为、命题行为、以言行事行为过程中的参与度,有助于以言取效行为的实现。在此过程中,语言的发出、表达,利于不同思维之间的碰撞,产生新思维,促进思维发散,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彼此之间的了解程度,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立人立德,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人格

班训的言语行为的实现,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正统积极思想的接触与熏陶,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利于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积极人格。

(三)开口开心,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对班训所达成的共识,共同参与与共同实施,能够改善师生之间的主客体对立相处模式,利于消除师生隔阂,融洽师生关系,使得班级处于良好的氛围之中,有助于和谐、美善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总之,在遵循以言导行、主体性、民族性、形象性、过程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将班训设计指向学生道德的言语行为,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班训的认同,更有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Lyons,J.Linguistics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荀况.荀子[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5.

[4].Searle.Speech Acts[M].Cambridge.The University Press,1969:P17.

[5]贾青,王媛.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论以言行事行为的构建[J].理论界,2011(6):84-86.

[6]董金平.关于言语行为的哲学思考[J].教书育人,2010(36):26-27.

[7]劉丽娜.浅谈言语行为理论综合评述[J].青春岁月,2012(6):56.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班级管理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