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枝
(兰考第一医院,河南 兰考 475300)
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突然,病情发展速度较快,若不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则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补液、糖皮质激素、吸氧等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虽可抑制疾病的发展,但治疗效果不佳。无创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常用的治疗手段,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通气功能,改善预后[2]。本研究探讨了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1~67岁,平均(54.32±2.7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5 h,平均(2.74±1.23)h。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3~69岁,平均(56.34±2.1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6 h,平均(2.93±1.14)h。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3],且经X线片等检查确诊者。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异常者。②存在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肺部疾病者。③存在血液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④撤机后存活时间低于48 h者。
对照组接受祛痰、调节水电解质紊乱、气道舒张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厂家:北京康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KD300)治疗,给予患者仰卧位,头部抬高角度为45°,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适宜的鼻面罩,S/T模式为通气工作模式,氧流量参数为3~5 L/min,频率设置为15~20次/min,呼气末正压参数为2~6 cmH2O,吸气末正压为5~20 cmH2O,之后根据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合理调节呼吸参数,3 h/次,3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7 d。
①血气分析指标:通过多功能监护仪记录患者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pH值。②炎症因子: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介素-6(IL-6)水平。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因子测定时间为治疗前1 d、治疗7 d后。
观察组治疗后PaO2、pH较对照组高,PaCO2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4、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随着重工业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程度的加重,导致该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4]。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主要是因支气管黏膜出现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情况,造成呼吸道气流发生异常,呼吸阻力上升,进而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衡,甚至造成低氧血症等症状的发生,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对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极易发生全身炎症综合征,不仅对肺组织造成不利的影响,还可损害肝脏、肾脏等其他重要脏器,加重病情,延缓患者康复进程。
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虽可有效优化组织供氧状况,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可导致气道内广泛痰栓的出现,引起呼吸道堵塞、呼吸衰竭等症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手段,常规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正常情况下需建立人工气道,辅助患者呼吸,但其治疗时间较长,不仅加大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医疗费用,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概率,致使病情加重,预后质量降低[6]。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不仅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其主要是通过口鼻面罩的途径,利用双水平气道正压给予压力,减少气道阻力,增加气体吸入量,维持肺部膨胀,提高肺泡通气量,减少耗氧量,降低呼吸肌疲劳,加速二氧化碳排出[7]。此外,无创机械通气可确保通气的稳定性,改善机体缺氧状况,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且不产生机械性损伤,预后效果较为理想[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O2、pH值较高,PaCO2、TNF-α、IL-4、IL-6水平较低,表明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施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减轻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应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抑制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