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宏,邓玉英,李 猛,刘世洁,刘汉立,叶 宁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广西 桂林 541001)
一个医院的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诊科医师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较高的人际沟通技巧[1],因此顺利完成在急诊科的实习教学任务是实习医师能否未来成为一名急诊科医师的重要前提。因为急诊医学存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并且急诊科环境错综复杂、患者病情变化多端,导致以教师授课为基础结合学生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是指通过教师设计教学问题,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3],这类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及积极性,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实习医师50名为研究对象,观察PBL教学模式在实习医生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实习医师5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传统教学组及PBL教学组,每组各25名。其中传统教学组中男10名,女15名,年龄22~25岁,平均(23.13±1.54)岁;PBL教学组男11名,女14名,年龄22~25岁,平均(23.21±1.50)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比及成绩基础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传统教学组 由带教老师结合授课教材以课堂形式进行板书、讲课,并予以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教学课程,对疾病及实践操作的讲解和病例分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4]。
1.2.2 PBL教学组 以4~5名实习医师为1个小组,每组推选1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记录。教学流程如下:①设计问题: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内容,准备临床真实病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 、临床检查、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等内容,汇集成纸质版本提前提供给实习医师。②自主学习:每组围绕教师提供病例及问题开展自学,通过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手段查阅资料,集中分析、讨论并解决相关问题,最后予以归纳总结,以 PPT形式在课堂上展示。③集中讨论:先由教师概述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及治疗的基本原则等内容,然后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各组实习医师推选1名代表来阐述该组对所提问题的观点和提出相关治疗方案,其他小组成员对该小组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通过相互探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出现较大的争议,可由教师分析并解决。在此过程 中,教师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控制讨论的范围及时间,协调各组之间的关系。④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完毕后,将各组提出的问题及意见进行归纳总结,指出本课程的重难点,并对各组的学习情况予以分析,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要求[5]。
1.3.1 在急诊科结束实习后对两组实习医师进行统一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技能考试及综合考核,各项总分100分。
1.3.2 采用本院教学管理部自制的临床实习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实习医师对在急诊科实习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PBL教学组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及综合考核的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技能考试及综合考核成绩比较(分,
PBL教学组的实习医师在急诊科实习的总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在急诊科实习的满意度比较(n,%)
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由学生向医护人员进行角色转变的必经之路[6],由于急诊科涉及疾病急、种类多、复杂并且危重[7],因此在急诊科实习目标就是提高实习医师的快速抢救、观察、判断、沟通能力。目前普遍教学医院的急诊科都采用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过于单调、乏味,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及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8],美国Barrows教授提出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通过“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检索资料、小组讨论、小组总结”这一流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9]。本研究表明,PBL教学组的理论考试、技能考试、综合考核的成绩及总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对在急诊科实习的实习医师采用PBL教学法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实习医师的急诊临床思维,值得在各教学医院急诊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