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文静,张 玲,陆昶谋,罗 隽 ,吴娟娟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 广西 南宁 530001)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是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1]。主要特征为患者反复诉说自己的躯体不适,四处求医,各种医学检查均显示为阴性,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以往研究认为[2-4]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躯体疾病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病情的恢复也有较大改善。与真正的躯体疾病患者不同,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身体本身无损害,但出现了躯体症状,且坚信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认知偏差是导致该疾病治疗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综合护理干预是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调节心理的同时提升其对治疗的依从性,以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5]。与传统心理护理不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既重视患者心理、也重视患者的躯体护理,认知行为干预则侧重对患者不良认知、行为的矫正,将两者联合起来进行配合治疗,为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为了探究综合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疗效,本研究对31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睡眠障碍病区2017 年 1 月至2019 年 9 月收治的62 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实验组男13例,女18 例;年龄17~73岁,平均(48.81±14.68)岁。对照组男9例,女22例;年龄17~64岁,平均(40.18±12.74)岁。文化程度:实验组文盲2例,小学7例,初中及以上22例;对照组文盲1例,小学7例,初中及以上2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①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的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②排除标准:无相关精神疾病、器质性疾病、家族史和精神疾病史。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1.3.1 综合护理 ①与患者建立良好治疗性关系,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现存的躯体症状不要急于否定,保持非批判性的态度,患者诉说躯体不适时,要切实做好身体评估,采取接受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②用药护理: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大多都经历过反复就医,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服药,护士要加强患者的服药护理,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服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③家庭支持系统干预:向患者家属及时汇报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家属要打消患者的疑虑,不要过度的埋怨患者,多关心和鼓励患者,弱化他们的负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分散患者对躯体症状的注意力,教给患者一些减轻焦虑的应对方法,如适当的鼓励和暗示;指导患者应用转移注意力或放松技术等方法,如:散步、听音乐、绘画、做保健操、森田治疗、肌肉呼吸放松训练、打球、打牌、下象棋等,这些对缓解患者躯体不适症状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⑤健康教育: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症状持续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护理人员在患者能接受时进行心理卫生及躯体形式障碍知识的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疾病并掌握预防复发知识。同时指导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从事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为出院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嘱咐患者坚持服药,适度锻炼,规律生活,定期复诊等。
1.3.2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短程方法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7]。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后,采取单独对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一般分为4步交流:①引导患者充分认识情绪、思维、生理反应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情绪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理反应,比如生气可以引起头部疼痛,从而引起相应的行为。②使患者逐渐认识和识别焦虑压抑的情绪,对随着情绪变化产生的想法进行回忆,并理解其中的相关性。③对患者错误观念或思维予以纠正,并寻求到相对恰当的思维替代。④锻炼并引导患者灵活运用代替思维和正确表达出自己情感、用适当的方式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以上4步,一般前2周,3次/周,交流50 min/次,以后2次/周,直到出院。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以及住院后第1周、第2周、第3周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8]对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评估,以分析比较其临床效果。
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3周后,两组HAMA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分,
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3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出现的躯体症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原因,其发生和发展与自身的认识、性格、既往的经历有关。相关研究[9]指出,躯体形式障碍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知、判断、评价均可导致其行为的缺陷[10]。临床试验证明,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躯体形式障碍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等干预来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认知和不合逻辑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变患者回避性行为模式,面对现实,勇于接受现实的挑战,从而形成良好的积极应对行为,重建新的认知,帮助其消除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行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可以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进而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综合护理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和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11]。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综合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HAMA和HAMD评分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研究相一致[12-14],说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在系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心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效果,经过干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根据认知行为理论,个体的情绪反应主要由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及评价所决定。个体的不良认知造成了个体的不良情绪与不良行为发生,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在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认知矫正尤为重要,以往研究表明,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可有效矫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自身病情的认知歪曲[15]。
本研究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心理干预及行为矫正获得了躯体形式障碍治疗的满意效果。综合护理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消除患者顾虑,分散患者对躯体症状的注意力,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改善躯体不适感。认知行为心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负性思维识别训练,中间信念、核心信念矫正,认知重建、放松训练、行为矫正等方法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负面思维,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良好认知,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两种护理模式应用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还能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本研究中由于纳入病例数较少,尚存在诸多不足,需大样本容量验证,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