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暗示疗法是利用言语或其他方式使被治疗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从而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某种观点、信念、态度或指令,以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实现消除疾病症状或加强某种治疗方法效果[1]。肠造口术是腹部外科急症临时性或疾病根治永久性的治疗措施[2]。结肠肿瘤患者行造口术后经常会出现对疾病认知偏差、情绪异常、各种躯体不适、反复呕吐等。笔者对结肠肿瘤行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后反复呕吐患者经暗示法心理护理后明显缓解呕吐症状。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5例回结肠肿瘤术后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回结肠肿瘤行切除术并造口,术后有呕吐症状。②意识清楚,配合度良好。③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以上。④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肝、肾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对照组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预先设计的暗示法心理护理方案进行4次干预,每次持续30 min,实施过程如下:①明确护理目标并制定详细护理计划。患者行结肠肿瘤根治术并造口术常有情绪焦虑和抑郁,常会出现呕吐等躯体症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测量,做出心理护理的诊断,并做出暗示法心理护理计划。②暗示前的共情。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对未来充满担心,需要对患者进行了共情倾听。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和感受,让患者感觉到被支持理解。及时表扬肯定患者,提升患者自我察觉能力,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建立起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3],为下一步语言暗示做铺垫。③暗示技术的运用。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针对患者的干呕症状,进行语言暗示干预,嘱患者全身放松,告诉患者全身放松特别舒适,嘱患者张口,尽最大力张口后放松,伸舌,放松。检查患者的病情变化后告诉患者:“你的情况在好转,现在感觉轻松、舒服了吧?你试试练习从腹部呼气”。通过训练患者放松技术及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树立新的行为模式。④暗示后改变认知增强效果。针对患者对造口无知的恐惧,用手机小视频的方式讲解食物进入人体后的转化过程,并讲解回肠造口的相关知识,特别演示造口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自己亲自操作1次,及时肯定表扬患者的自主能力。通过对造口相关知识及造口护理技术的演示讲解,消除患者对造口的恐惧和担心。
1.2.2 评价指标 ①焦虑情况: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情况评定。 ②患者主观感受采用自拟自评量表。针对患者呕吐症状,设计问卷为严重呕吐评10分,一般呕吐评5分,没有呕吐感评0分,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感受评分。
采用暗示法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分及呕吐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呕吐评分比较(分,
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1]。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 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3]。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种权威性暗示[4]。呕吐作为一种生理反应可以通过患者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及态度而受到影响从而改变症状[5]。
心理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临床护理中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因为心理原因导致的各种躯体不适[3],让患者获舒适的身心状态,促进患者康复。笔者针对患者造口后焦虑导致的一系列身心问题,通过采用共情倾听建立良好关系,用语言暗示技术[4],在潜意识中改变患者认知[6],较好地解决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干呕的躯体症状。
结肠造口术后不但易发生皮肤损伤、造口底盘渗漏等问题,还容易发生恐惧、焦虑及胸闷、呕吐等心理躯体问题。针对焦虑、呕吐等心理问题,需要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7]。
本研究显示,用暗示法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SAS降为(41.52±4.54)分,大部分没有了焦虑症状,精神状态发生巨大变化,能接受造口的事实并学会了造口自我护理,对未来有了积极信念。同时,经常出现的干呕、呕吐症状明显减轻。实践证明,积极的心理暗示对控制患者造口术后的呕吐症状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