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是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高尚的品德、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多元价值观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二中的教师们在养成教育的实践中达成了对其本质的共识: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养成教育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乡二中校园内有八株浓荫覆地的梧桐树,学校的“梧桐文化”也由此而始。我们努力构建一种会“说话”的校园环境,力求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热情。我们做好校园文化的整体布局,从细处关注校园文化的品位,完善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灵动的文化环境。
雅洁的校园环境。我们对校园进行了合理改造;充分利用空间建设立体花园,扩大绿化面积;操场边缘开辟的一块小菜园,是微型生态教育基地,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劳动的好习惯。
丰富的楼层文化。学校至美楼楼道内展示了师生的绘画、手工、摄影作品,既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又陶冶了师生的心灵;致学楼里学生的生活照和人生格言,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学生的成就感;走廊顶部横梁上的寄语,默默提示学生要举止文雅、语言文明、言行一致。
一班一品的班级文化。在学校梧桐文化的统领之下,各班的班级文化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与自主规划设计的班级文化内容,形成了多元的班级特色。
为落实养成教育,学校开发了以梧桐文化为核心的德育校本课程,包含“梧桐启航”“梧桐护航”“梧桐方圆”“梧桐知礼”“梧桐茁实”“梧桐艺趣”等。
“梧桐起航”即入学教育课程,把日常常规和一日常规纳入其中,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校本教材;“梧桐护航”即安全知识课程,把所有安全相关的知识汇总为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习惯和防火、防盗、防震等技能,并把预防校园欺凌、自护自爱、传染病预防等内容收录其中;“梧桐方圆”是讲“规矩”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收录了中小学生守则、校规和初中生应知应会的内容,把日常行为习惯的要求也纳入其中;“梧桐知礼”收录了基本的中外礼仪常识,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正确交往的好习惯;“梧桐茁实”是主要针对预防近视和肥胖的健康课程;“梧桐艺趣”即学校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包含合唱、管乐、民乐、舞蹈,是学校以艺启智、以艺养德的重要课程。
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其内容又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的“学规范、养习惯、正行为”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道德认知,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相结合,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统一的目的。主题教育活动做到月月有重点,周周有主题。例如:四月,开展养成教育之乐于助人主题教育,以“博爱在京城”捐款活动为契机,争做乐于助人志愿者;五月,开展养成教育之以艺养德主题教育活动,以艺术节为契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品德修为;十一月为“养成教育之爱读书”主题实践教育月,以读书节为契机,引导广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合作与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培养人、活动中塑造人的育人目标。
养成教育不是快刀斩乱麻,而是慢工出细活,需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从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把教育内容融入各种活动,让学生实现“知、情、意、行”四个维度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