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良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打造一支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浙江省越州中学以党建引领、党员全员带头示范,坚持一个党员带动一片,以点带面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学校有党员教师159名,按学科分为5个支部,重在支部思想建设与学科业务学习、支部组织建设与学科梯队建设、支部作风建设与学科师德建设的紧密结合。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抓好 “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基本作用”,让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各支部基于教师的理想信念,开展 “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的 “三亮三比”活动,落实 “党员干部争做管理育人的先锋,党员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先锋,党员教辅人员争做服务育人的先锋”三项任务,党员带头学习理论,做依法执教的模范;带头钻研业务,做敬业爱岗的模范;带头争创佳绩,做教书育人的模范;带头服务群众,做排忧解难的模范;带头弘扬正气,做为人师表的模范。每名党员教师与1—2名群众教师结成对子,实现党员带全员,提高全校教师的育人能力。
教师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只有以德立身、以德立言、以德立学、以德立行、以德施教,才能深刻地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也才能从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中,获得职业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学校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师的培训学习内容,坚持价值引领,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引导教职工增强政治认同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学校建立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月组织一次教师政治学习,每月组织一次师德师风建设或教学业务学习为主题的党日活动。通过学习和活动,让教师对自身的工作更富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此同时,学校坚持典范引路,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激励全校教师崇德向善、创先争优。
学校在确保师德红线的基础上,将师德建设的主动权交给教师。学校成立了由教学处牵头,民主推选师德建设工作小组,每学期期末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等,让师德评选更接地气,更富影响力。教师要签订 《师德承诺书》,严禁教师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严禁教师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严禁教师参与、组织或动员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班。实行师德 “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奖的首要标准。
教师的职业尊严来源于扎实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技术。学校通过“内培外引”等措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按照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教师的视野,加大培训力度,统筹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精心培育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党建引领,党员先行,以党员带全员,指导各层次教师做好专业发展规划。
针对工龄不满5年的教师,学校开展 “一课 (上好校级汇报课)、一听 (做好听课笔记)、一得 (上交教育心得)”系列培训,通过拜师结对、传承分享、入职课分享等活动,提高新教师 “专业适应力”,缩短新教师角色转换期,让新教师在快速成长中收获喜悦。
学校教学处、教研组要求每位新教师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注重课堂信息反馈,及时总结反思。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其中听师傅的课不少于10节,至少写3篇不少于500字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学反思,至少在备课组指导下独立制作本学科试卷2份,至少上1节校级汇报课。做好班主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坚持家访,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学校要求新教师要坚持自学,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教育专著,每学年至少撰写1篇论文或教学案例。通过 “一年合格,三年胜任,五年成熟”的成长要求,使新教师具备较扎实的专业教学水平,能独立开展教科研工作,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升级为学校明日的中坚力量。
学校以教龄5年以上的近90位青年教师为培养对象,通过培训让他们在教学论文、课题、课堂教学、选修课程开发、基本功比武等方面取得成果。通过经验交流、集中研修、名校观摩等方式,开展“一课 (执教一节校级及以上公开课)、一编 (参编一本教材或一门选修课程)、一赛 (参加一次基本功比武)”系列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
除常规的教学环节外,学校本着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形成特色的原则,主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定期头脑风暴”两种培养措施。即选派青年教师与外校名师、骨干教师结对子,并组织外校名师、骨干教师来校传授教学经验。此外,学校定期组织教研组青年教师之间、中青年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知识分享,为有志青年教师量身定制全程跟踪平台,以期成为学校明日的骨干力量。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切实培养具有示范性和引领辐射力的名优教师队伍,形成支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开展 “一师 (担任一名导师)、一讲 (开设一次讲座)、一研 (研究一个项目)”系列活动,旨在以精准的课程供给、个性化研修活动、创新性策略与机制运作,建构新时代名优教师培育模式。
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坚持以专家引领、任务驱动、实践锻炼、名师带教、科研提升等多种方式,打造名优教师阶梯培养工程。“领雁”教师们通过专题讲座、课堂研讨、名师课堂、跨校交流、与专家同台竞技等,充分发挥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有效发挥了“团队提升效应”和 “互促优化效应”,使这批名优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师专业发展的 “主引擎”。
学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青年班主任培养活动,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阶段。组织青年班主任集中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职业素养、班级管理、心理健康辅导、家庭教育指导、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经验分享、专题讲座、外出观摩等方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做好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第二阶段,是实践提高阶段。组织有经验的党员老班主任蹲点班级,与青年班主任进行结对活动。如坚持一日常规管理和考核、每月一次主题班会制度等,通过蹲点、结对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第三阶段,是总结考核阶段。德育处指导青年班主任准备并开好班会评比课,组织有关人员观摩并评奖,定期、不定期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及时整改,最终依据学校制定的 “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对班主任进行评优、评先。
党建有力量,教师有成长。学校党建引领下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学校连续3年获得绍兴市市直学校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优秀团队,获一等奖的教师中党员占比近70%。连续两年在绍兴市课题成果和论文评比中获奖,数量列市直学校第一,其中66%是党员的研究成果。在近两年中,有8人被评为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或教坛新秀。
由于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坚持了党员带头,发挥了党员的模范作用,因而也提升了学校党建的影响效果。在党建引领下的 “四个工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旨在唤醒各层级教师的 “内生长”意识,从 “培训”到 “培养”,从“计划”到 “规划”,从 “外建”到“内输”,从 “讲台”到 “平台”,让学校每一位有梦想的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速成长、提升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