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 林燕琴
产教融合将学校作为平台,使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的生产环境有机融合,可以说是未来中职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为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能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相关部门要进一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为科学的合作体系,构建更加立体化、全方位的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可以在更加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下学习,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并促进中职教育的长远发展。
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培养更多拥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目标的设定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培养效果,且职业教育也与相关企业、社会的实际需求更加贴近,只有将企业(行业)的需求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将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与学校的师生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如在制订中职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第一,要多次深入相关的企业和行业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分析调研,结合所在区域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在对在校生以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合理将企业(行业)岗位技能标准与学校的教学标准有机融合,重构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课程体系、规范课程标准及相应配套的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第二,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采取“请进来,带出去”的教学模式,学校教师要和企业的人员共同组织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第三,校企双方可整合优化人才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产教融合的合作形态,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实训渠道。校企双方可依据岗位需要和专业标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专业技能教学,实现校企培养专业人才的无缝对接、同时,校企双方要达成资源的有机结合与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让学生到企业岗位实践,应用延伸专业理论知识,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加实习、实训,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应该深入地推动产教融合,充分地发挥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各自具有的优势,利用二者的价值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和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促进职业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客观性需求。
包括考试复习周在内,一共要创建大约四十周的教学时间,每周大概三十个学时。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中,学校通常会将第六个学期作为学生的实习期,并且分配给他们三十个学时的时间安排自己的实习任务,在第十八周进行实际的统计。如果每周是三十个学时,那么三年也就是三千学时左右,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度与学校进行沟通调整。
学校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应当规定十六到十八学时获得一个学分,在三年制的教学期内,学生的总学分应当在一百七十分之上。并且应当严格制定学生初次入学时的教育学分、军训期间的学分、在学校生活中获得的社会实践学分以及学生的毕业教育等,这些活动都应当一周一个学时进行,统一设置为一个学分,总共预计获得五学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自己的课时分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程应当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校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但应当保证学生能够在课时进度内将公共基础课学完。剩下的三分之二课时就是专业技能课,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完成集中的实习。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还应当引入选修的课程内容,并且学时占整体总学时的比例应当高于百分之十。
比如,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课“三段式”结构样式设置中,不仅要根据我国各个地区教育部门的要求设置品德教育、语数外和计算机基础等公共性基础课程,还应当根据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岗位方向设置有关专业的技能型课程。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二维动画制作、平面构成、运动规律以及图像处理等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3D Max室内设计、Maya 模型与渲染、Maya 动画与特效、游戏角色造型制作等,每一个课程都必须由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既可以是校内的教师,也可以是企业内的优秀专家,从而构建更加科学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学校与企业双方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充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每一个参与部门的责任与义务,深入地发现与探索多样化教育模式,确保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共同发展,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主体化管理,利用产业作为纽带,在维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学校的发展,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与资源的互补。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下所有参与部门、单位的义务与权利,从而实现多方面的共赢与发展。
同时,学校与企业(行业)双方,应该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比如技能等级鉴定、考试以及考查等。要将过程评价与终极评价进行结合,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综合、全面的考核。对于考试课程来说,应采取教考分离的原则,完善课程题库,保存好相关的试卷、评分标准以及参考答案等资料,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目前,随着科学水平的快速提升,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引入人才培养中,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可以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信息化人才。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结合,能够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提供确切的保障,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开放性优势,也能够实现多方面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更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流入人才培养的课堂中,从而最大化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同时,教师应做好教学管理。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具体的备课内容应当包含整个学期的备课、课程单元的备课、单元中每节课程的备课。其次,应该做好教案,理论课程中,应明确教学主题、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针对不同问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课上的重点教学内容以及课后学生的复习预习内容。实践课程中,应明确实习课题、明确实践目标、规范相关要求与安全要求、安排课内与课外训练作业、知晓相关注意事项。为了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前要有充足的准备,教案应该在上课的两周之前就准备到位。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掌握多种不同的教学技巧,明确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方式,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目标。
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中,学校应该借助企业的力量,为教学基地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企业的工作氛围中。同时,也要引进更多的实验设备,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比如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虚拟现实实训室,培养从事VR 资源开发与制作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除此之外,也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和行业内的专家为学生讲解专业岗位认知及实践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对于实际工作岗位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具有理论研究、教学经验、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企业有资金、硬件资源、实践经验等方面优势,校企双方要以互惠互利为合作前提,共同建立综合性实训基地,共同实施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让学生在综合性实训基地中,更好地将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企业方可指派专业素质过硬、具备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指导,将企业的经营意识、管理制度带进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实践环境,帮助学生适应企业文化和企业岗位的职业标准,促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涉及学校教育、行业企业、区域经济等多方因素,中职学校应该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考虑与社会人才市场的契合程度,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校企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从而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尽快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而带动中职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