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育人、思政若干问题思考

2020-12-18 12:50重庆警察学院
亚太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育人思政

重庆警察学院 聂 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不但深刻地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更提纲挈领地指出了这项工作的系统性、立体性、长期性。作为任教大学语文课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课教师,我们对此深有体会,希望在此把近年来在不断探寻和摸索中所获得的,关于教学与育人方面的些许经验、感悟、思考与大家分享,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一、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意义

自1978 年南京大学率先恢复大学语文课程始,其先后历经了从20 世纪80 年代的小高潮,到90 年代以后日趋边缘化的窘境,再到近十年来的逐渐回暖等阶段,40 余载的发展史可谓几经沉浮。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本课程的定位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能得以厘清,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

就大学语文课程性质而言,其理应归属于通识课或公共基础课的范畴,但教学内容绝对不只是高中语文的简单延续与扩展,更遑论重复。大学阶段是青年人思想观念定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从单纯学校生活到多元社会生活的过渡时期。在之前12 年语文教学构建的基础之上,并结合大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诸多因素,本课程的教学宗旨和育人目标应当是通过必要的文学修养与文学赏析能力的提高,以实现“三观”的引导与人格的塑造。而此种宗旨与目标,与高校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无疑是高度吻合的,这就为本课程教学活动与育人活动的无缝连接,及已经有机融入其中的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育人、思政的实施路径

正如前文所述,本课程教学、育人、思政是有机结合、天然融合、高度契合的“三位一体”关系。从操作层面而言,其实施的基本思路是本着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综合发力的原则,以期取得最优的效果。

(一)课堂讲授

讲授是教学中最传统的基本方法,尽管在各种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冲击与挑战之下,弊端渐显、疲态已呈,“满堂灌”的模式也被证明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是过时且落后的。但有重要的一点在实践中往往容易被人所忽视,即任何知识体系的构建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牢固的理论基础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前提,而必要的课堂讲授目前仍然是夯实理论基础的关键环节,也是引领学生并把握方向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并不赞同某些同行全盘否定传统讲授的做法,但一定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做到恰到好处、点到即止,适于传统讲授的内容主要为文学发展史分期概要、文学流派介绍、历史背景剖析等。文史结合的方法可以充分活跃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授课对象为文史哲领域知识相对薄弱的理工科专业学生时,对于其有效理解文学作品内在精髓大有裨益。

(二)课堂提问

提问也是教学中惯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之一,几乎所有教师都会用到,但其中的一些技巧值得总结。首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应该有较为普遍的代表性,提问的目的不是“装门面”或“惩戒”,而是相当于抽样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态与掌握情况,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所以,不能只盯着少数几位“优生”或“差生”不放,而应统筹协调,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次,所提问题应富于启发性和针对性,可以设计将社会热点及当代青年比较共性的思想倾向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总结、去探索。但需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切忌出现“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三)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模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代入感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如将之与小组讨论、分组辩论等形式结合起来,还可大力发挥“朋辈教育”的正面作用。但必须清醒认识到的是:传统教育的一大诟病在于,“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亦无助于其按照自身的学习水平和消化能力制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那么翻转课堂的模式是否就真正完全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不会有任何一种范式能够适用于所有情况,这是早已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在此无须赘言。实际上,与传统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对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能力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高,如果实施不当,极有可能造成优生更优、中等生停滞不前、差生更差的不利局面。所以,又回到了上文探讨的问题上来,“传统模式”与“自主模式”应充分结合,不可偏废,教师更不能做“甩手掌柜”,全程都应积极跟进,认真引导,把握大的方向。

(四)线上教学平台

线上教学是大势所趋,其优点是时效性强、互动性好、参与度高,但正如翻转课堂无法完全取代传统讲授一样,线上教学也并不能包打天下。旧难题的解决和新麻烦的产生本身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两面性的充分体现,对于网络的特性要能够充分认识,扬长避短方为正途。例如,各线上平台的留言讨论区与普通BBS 论坛如出一辙,这就让熟悉且习惯于网络生活的“95 后”“00 后”们倍感亲切,他们也愿意在这样一种平和、对等、轻松的场景之下倾吐心声。因此,在线上平台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将学业上的答疑与生活中的解惑串联起来,升华到诸如价值引领、人生定位等层面也显得颇为自然,毫无违和感。可以说,线上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线上线下相辅相成将会事半功倍。

(五)课下交流沟通

古语云:“上医治心,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又何尝不是同理?其他学科亦然,语文更是如此。因为本课程的教学宗旨和育人目标本来就是以文学为载体和桥梁,从而着眼于“三观”的引导与人格的塑造。对于某些同行“课了拂衣去,不留言与文”的做法,吾等深不以为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无压力下的交流才是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的最有效手段。教师课堂上的上佳表现或许可以赢得学生的信服,但只有再加上课下的真诚沟通才能获取学生真正的信任。只有建立起真正的信任,了解、帮助、引导才会成为可能,这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人际交往、难以打开心扉的学生更是如此。

三、注意事项

(一)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工具,不论是选购现有教材还是自行编写,都应慎之又慎,有的放矢。我们认为,大学语文教材应坚持文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而言,所选篇目应具备一定的文学代表性,且对于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育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应以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为主,同时兼具国际视野,精选适量正能量的外国名家名篇收入,两者比例以七三开为宜;应尽量避免与广泛使用的中学语文必修版本教材所选之篇目重复。

(二)试题库建设

“教”和“考”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正确看待,重“教”轻“考”,难以衡量育人的成果,为“考”而“教”没有实际意义。如何为大学语文课程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值得大家深思,试题库的建设无疑是其中有益的探索之一。我们认为,建立试题库应坚持如下原则:一是题型多样化,大力设计创新性题型;二是以素养培育、能力培养为导向,例如多选题应减少只考查单一知识点的题目数量,增加融合了文学、历史、地理、风俗等的多角度复合型题目的数量;三是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为导向,例如阅读理解和作文可以参照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科目的形式出题,全面考查学生归纳、总结、分析、判断、写作的综合能力以及对现实的关注情况。

(三)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的建立

组建学习小组是师生互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但在分组时要注意,既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组队,也不能简单依据花名册按学号随意分组。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应尽量把握如下原则:一是每组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交流与学习的效果,以5—7 人为宜;二是文科生与理科生搭配、男生与女生搭配(主要是考虑到男女思维方式有所差异,可以互补)、优秀生与后进生搭配;三是小组组长可由组员推荐产生,若组内无法达成一致,教师可指定组内较为积极者担任。

综上所述,人格塑造、素质养成、价值引领、审美提升作为贯穿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育人、思政全过程、全环节的主线,体现在课程运行的方方面面。任课教师皆应牢固树立尽职尽责的担当意识,栽树栽根,育人育心,站好岗位,守好阵地。吾辈衷心希望与诸同仁同心协力,为使本课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本科教育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