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崇真小学 钱淑萍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在课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让音乐课堂美一点。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呢?教师可以从兴趣的激发、活动的创建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来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音乐就像是一幅画,画中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参与兴趣的激发则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依据,将学生想要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前,很多教师对于音乐故事的讲述过程缺乏审美力和欣赏力,让学生无法与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音乐是需要无尽的想象和联想的,教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不要单纯地停留于音乐内容的本身,而应加入生活化的场景以及童话般的想象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兴趣。
例如在《爷爷为我打月饼》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动人的音乐故事,让学生乐于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对于打月饼这样的故事,学生很容易就产生聆听的兴趣,而这首歌当中写到了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故事来激发学生感悟音乐的兴趣。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旋律也融入其中,让学生可以在这样的音乐与故事的融合中感悟到音乐之美。教师讲述完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也讲讲这样的故事,也可以由这个故事想到其他的故事,然后用音乐旋律来诠释故事,这样,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
参与才能获得成功,也只有学生参与课堂更多一些,教师的教学才会更加轻松和有效,而就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而言,音乐故事的讲述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音乐的基本属性,为学生讲述音乐故事。
欣赏是学生自主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内容。欣赏音乐作品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音乐才能凸显出它自身的美。音乐欣赏活动的创建不应单纯地只是聆听,它更应该是一种信任和尊重,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主体的自我融入,这就让课堂教学走进了一个更加狭隘的误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无法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美的。真正的属于学生的课堂应该是基于学生更多的自我释放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充分展示出自我的个性魅力。
例如在《喜洋洋》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建一些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这首歌曲当中动人的旋律和愉悦的氛围。“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来听听这首歌曲。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们开始仔细地倾听,在这样的倾听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可以从旋律、情感中体悟音乐内在品质,从而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有的同学说:“在这样的欣赏中,我觉得内心都跟着跳起来啦,非常开心。”还有的同学说:“这首歌曲让我想到了很多开心的事情。我喜欢这样的旋律。”学生们开心地交流着自己的欣赏心得,这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建音乐欣赏活动离不开学生主体的参与,活动的创建必须与学生的心理需要为依据,也必须要在信任和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去实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美,才能体会到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那份自信和满足。
音乐学习同样需要实践,教师在课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实践中感受音乐之美,让学生乐在实践中。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利用各种乐器来体悟旋律的变化,利用各种舞蹈来诠释音乐的情感等。当前小学音乐课程大都局限于教室之中,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思想单一,这也就阻碍了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步伐。故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校园中、在操场上、在田野中、在生活中去窥看音乐的内在属性,去建构不一样的音乐课程。
例如在《飞吧,飞吧》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到操场上听这首歌曲,然后让学生随着歌曲一起奔跑、跳舞,从而体会到歌曲当中那种自由欢快的情感氛围,从而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在这样别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感受会更加地真切,他们会在无形中感受到音乐对于自己的影响,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机会更多,对于音乐的感受也就更强。在课后的调研中,教师发现百分之百的同学都喜欢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都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的最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感悟力。实践才能看到音乐的美,才能使学生看到音乐世界的多姿多彩。
学生主体参与音乐交流活动,学生的音乐素养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往往是通过思想交流而渗透出来的,这会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而且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会将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与其他同学的理解相融,在这样的互相融入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加深对于音乐中潜藏的思想品质的理解,而这份理解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展示出自我的内心世界,感悟到音乐的美好。当前,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为了使自己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交流感悟这一环节,这就让学生参与没有了实际的效果,他们的音乐素养形成也受到了阻碍。我们应还给学生一份交流和讨论的空间,让课堂真正为学生而生,因学生而更丰满。
例如在《红星歌》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体悟这首歌曲的思想内涵,在这首歌曲当中有一种爱国情怀,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对于这首歌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在其中感受到了爱国。”有的同学说:“我在其中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力量。”还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只有先有国而后才有家,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学生们对于这首歌的思想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交流讨论中,他们可以自主地将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课堂参与度很高,而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在这样的交流中得到了提升。
每一次的交流活动,教师都要参与到其中,将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加以锻造和引导,使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力逐渐增强,让学生能够自主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并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多一点,那么课堂就会更加美一点。学生的主体性参与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给予学生讨论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可以从容地面对课堂,获得音乐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