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越秀校区 刁萍萍
多年来,素质教育的实施正在不断深入地进行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及上课模式也发生了极大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要求不高,体育成绩“充水”现象也较为普遍,而在新的素质教育环境下,体育逐渐得到重视,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和开展相关教学活动,通过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从而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性格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1.学生审美偏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缺少不了对美的追求。但在小学生中,审美却发生了偏离,有的小学生受成人的影响,以瘦为美,自称“阿姨”,说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多运动。而对运动带来的健康美和运动美以及由此带来的自信美却完全感受不到。美在体育中是十分具有感染力的。明确美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会觉得越瘦越美而拼命减肥,甚至产生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小学生处于思想形成的关键期,认识美能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认知,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
2.对课外活动丧失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老师的引导作用十分关键。如果体育老师上课很随意,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也会逐渐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现今来讲,学生的课业压力过大,体育课成了学生学习路上的“牺牲品”,小学体育教师相对于其他文化学科的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是较多的,合理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是对体育老师进行教学任务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学生也应在课堂活动中增加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学习之余适当释放一下自己的压力,杜绝学生中的“宅”现象。
3.团队意识得不到强化。体育教学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而展开的。体育教学中有一部分重要内容就是团队意识的养成,我们都知道,体育活动很多都是要团队协作完成的,这也是体育教学的价值所在。就目前来看,学生除了出勤学校课间跑操等必要活动,很少会主动且规律地进行体育运动,从而也减少了团队意识等体育精神的训练养成,随着体育运动的减少,体育精神和意识也会逐渐弱化。
1.教学观念落后,体育被作为“副科”。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成熟健全的心智,他们的性格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大部分都是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学生上课更多的是要看老师怎么引导,但是,现今看来,即使素质教育正在逐步推进,国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体育课仍是文化课教师间的“抢手货”,原因很简单,因为体育成绩不进入总评,往远了说,高考不考体育。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甚至体育教师自身都不重视体育课教学,学生的运动热情和积极性渐渐降低,本身性格受到压制。如此看来,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更进一步革新,教师应不断发现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或予以创新,提高体育课堂的质量,健全学生性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有待创新。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每个体育教师的上课流程都惊人地相似,“慢跑一圈——准备活动——自由活动”三点一线,甚至让人看来不得不质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固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十分有限,体育锻炼活动也并不多。在这种缺乏活力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性格养成不仅得不到发展,甚至可能被压制,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体育教学创新的要求愈发强烈。
3.体育设施不完备,无法满足学生锻炼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运动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体育设施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器材老化或者设施不齐全等现象还十分普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少不了要借助体育器材,然而器材的缺乏约束了学生的锻炼心态,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这也体现出了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设施投入力度的重要性。为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应该迫切更新改善学校体育教学设备。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顺应时代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愈发显现出不适应学生发展以及时代发展的教学短板,教学观念和模式都有待革新,教师应加强科研力度,总结体育课堂经验,为保证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创新体育课堂。在课前充分备课,综合考虑适合学生的锻炼需求,制定最佳的体育课锻炼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首先需要体育活动足够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堂设计,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型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释放学生的性格本质。除此之外,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教师的思维必须紧跟潮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比如最近学生都比较喜欢哪项运动,喜欢哪个体育明星等等,及时更新自己对于学生的整体认识,适时调整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2.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动起来”。由于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并不在于培养学生达到怎样的体育水准,学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养成,或者是学生性格的养成,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增加趣味性活动,淡化运动技能和基础的重要性,在快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增强同学间的沟通。
3.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力度。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良好性格养成有赖于健全体育设施,让学生能够运动,而不是没法运动。小学体育教学具有的育人功能跟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是直接相关的,体育课单纯只是体育课,而学校和教师却是充当学生人生中的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教学内容的正确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的正确性,对学生的正确做法应予以肯定,对于不良行为及时制止并适当进行批评和惩罚。体育课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等等,每节课都定一个小目标,长期下去,学生的性格肯定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由上述对现今体育教学现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影响学生性格的对策三方面的分析来讲,我们知道,体育课并不是学生学习之余放松的学科,也不是被强迫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科,而是对学生性格的形成甚至人生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的学科。学校方面应对体育课程予以更高程度的重视,加大对体育课的投入力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多方面地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自信、努力、坚强等优秀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