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渗透德育的策略探寻

2020-12-18 11:55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海晏小学刘雁琳
小学时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国学集体道德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海晏小学 刘雁琳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当前小学阶段实施教育活动时,教师也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高素质、高品格的人才。而国学经典中包含丰富的道德品质内容,既贴近于学生的生活,也满足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开展德育指导活动时,教师也应当主动地挖掘国学经典中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在孝亲、敬长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一、创建多样方式,促使学生自主选择

在利用国学经典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形式也不能仅限于诵读这一种,避免学生的兴趣被抹杀。同时,教师应当对国学经典的引入形式进行优化设计,避免国学经典教育消解了学生的特点,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国学经典中的德育元素。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多样化可供选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以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完成对国学经典中的道德素养的探寻。比如,在进行活动形式的设计时,教师除了保留原有的国学经典名著诵读的活动外,也可以设计指向美术、音乐等艺术领域的国学内容,或者琴棋书画等陶冶学生情操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自己喜爱的国学学习方式。随后,在自己喜爱的活动方式中,学生能够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地完成活动中要求的任务,从而在落实活动要求中,完成对国学经典内容的建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此外,教师将多样化的国学经典活动形式展示给学生,也能够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平台,使得学生感受到学习高尚品德的自由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助力自身高尚品格的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国学经典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得学生在与自身兴趣偏好、知识建构特点相适应的活动方式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二、利用角色扮演,重现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是丰富的,不仅包含简单的理论内容,也包含丰富的故事元素,涵盖广泛的领域,在应用国学经典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故事进行阅读,从而让学生在理解故事中,明确其中的高尚品格。但是,文言文形式的故事内容对学生的理解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国学经典故事,使学生在感受趣味的同时,真正地走进故事之中,体会其中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将《三字经》中的《孟母三迁》这一故事呈现给学生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对这一故事进行诵读,使得学生基于自身的文学素养,初步理解故事当中的基本内容。随后,教师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改编,使其形成白话文的形式,以便学生以此为依据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孟母三迁的过程,深刻地认识到为什么孟母要三迁,加深学生对母爱的认识,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从自身出发,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如何与父母相处。

可以看出,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够给予学生新颖的国学经典学习体验,使得学生以实践的方式深刻地认识到国学经典中暗含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高尚品格的生成。

三、开展合作诵读,完成道德品质内化

集体意识是德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向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时,教师也会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存在的重要价值,从而让学生在与集体融为一体中发挥出最大的效力。所以,在实施国学经典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基于诵读的方式为学生创建集体,让学生在集体中围绕国学经典读物的诵读方式、诵读节奏进行探讨和交流,从而让学生在逐步掌握诵读方法中,真正地体会到集体存在的意义,完成对集体意识的内化。以《弟子规》的学习来说,教师就可以先根据学生的文言文诵读能力,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当中既有诵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诵读能力一般和较弱的学生。紧接着,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靠小组的力量逐步探索出《弟子规》的诵读规律和诵读技巧,理解其中主要阐述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在认识这一国学经典中道德品质的同时,完成对集体意识的内化,认可集体存在的意义。

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让学生拥有在集体交流中探讨诵读技巧的平台,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落实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中的内容进行传承,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中道德品质的认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完成德育指导的目标。

猜你喜欢
国学集体道德
我为集体献一计
“垂”改成“掉”,好不好?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警犬集体过生日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