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芸, 刘 嘉, 欧工华, 申贵芳, 陈正林, 杨秀江
(1. 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 贵阳 550001; 2. 贵州省从江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从江 557400)
截至2020年8月,从江县是贵州省9个尚未摘帽脱贫的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广,贫困人口较多,2020年上半年尚有贫困人口3 991户11 830人,贫困发生率为3.6%,脱贫攻坚任务重,减贫摘帽形势严峻。为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江县针对当地产业基础及发展情况,将生态鸡产业作为全县四大扶贫产业之一,以发展蛋鸡为主,兼顾肉鸡适度规模发展。全县已建成规模养殖场37个,其中生态肉鸡规模养殖场31个,标准化蛋鸡规模养殖场6个,成立养鸡合作社35个,建设育雏基地3个,脱温鸡苗供给能力为30万羽/年。生态肉鸡养殖主要由从江县林下种养殖产业发展公司实施,形成“一带多点”发展布局,以天鹅山为中心,延伸高增乡、丙妹镇2个乡镇的弄向、美德、建华、新生、林场、东歹、岑报等区域连为“一带”,建设成养殖规模12.6万羽的10个林下养殖点;标准化蛋鸡养殖场形成“一核两翼”发展布局,以贵州凤和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贯洞镇贯洞村10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为“核心”,贵州乡滋源农特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谷坪乡流架村8万羽蛋鸡养殖基地和帮土村4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西山坪寨村6万羽蛋鸡养殖基地为“两翼”。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县生态肉鸡存栏量68.38万羽,生态蛋鸡存栏量64.8万羽,出栏生态鸡32.5万羽。到2020年底,全县生态蛋鸡存栏量将达到154万羽。
2.1 贫困程度深,产业基础薄弱从江县是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人口较多,贫困面广,目前有47个贫困村尚未退出贫困序列,产业发展“散、小、弱”问题较为突出。与此同时,受地理条件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乡村公路普遍坡度陡、弯度大、路面窄,产业发展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虽然近年来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
2.2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从江县生态鸡产业主要以土杂鸡为主,目前绝大部分鸡苗是外来品种,而适合本地地理环境、品质优异的黔东南小香鸡在原种选育、扩繁种群建立方面技术力量较弱,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2.3 技术力量薄弱,疫病防控风险高全县林下养鸡专业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县林下养鸡产业专班仅有技术人员3名,全县林下养鸡产业布局涉及19个乡镇,有3个乡镇目前还没有专职畜牧兽医人员,技术指导服务和疫病防控等难以跟踪服务到位。由于各乡镇是自行组织实施林下养鸡项目,购苗渠道不统一,引入品种较杂,多数养殖户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缺乏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技术,管理粗放、饲养技术水平低、疫病发生风险高,导致成鸡出栏量少、经济效益差。
2.4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产品竞争力不强从江县生态鸡产业主要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为进一步保障和促进从江县生态鸡产业的持续性发展,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引进由省禽业协会8家企业组建的贵州凤和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培育壮大当地的贵州乡滋源农特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展生态蛋鸡产业。生态肉鸡产业发展则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生态鸡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强。规模化养殖起步较晚,缺资金、缺技术、缺专业管理人才团队,导致整体发展落后、带动力不强,加上市场运作机制不健全,产业链尚未形成,出现产销脱节、市场销售不畅、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2.5 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产品销售以传统的活禽销售为主,销售渠道窄,附加值低,养殖效益不明显。由于规模小,缺乏深加工,产业品牌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条有待于进一步延展。
3.1 加大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江县生态鸡产业起步晚,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在发展规模化养殖中需要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较多,希望各级部门在从江县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
3.2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良繁体系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支撑体系,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应建立完善从江县原种、扩繁和商品场有机结合的良种繁育体系,保护和开发黔东南小香鸡品种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及疫病风险,提高种苗供给水平。
3.3 积极引进生态肉鸡龙头企业针对目前从江县本土生态肉鸡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带动能力较差等问题,需要积极引进和培育具有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开拓性好的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建立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提高贫困农户参与的组织化程度。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加强县、乡二级特别是乡镇畜牧兽医机构队伍建设,增加人员编制,理顺管理机制,夯实工作基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提升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和养殖户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一是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及饲养管理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经验,不断提升现有饲养管理人员的技术和能力;二是依托省厅产业专家团队对县、乡、村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现场指导有机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疫病防控、生态养殖技术、生产管理等技术培训工作,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的防疫技能和管理水平。
3.5 抓好产销对接,以销订产,完善家禽发展产业链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建立稳定销售市场和窗口,坚持生产和市场两手抓,坚持省内省外并举、活体白条兼顾、线上线下协同,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积极引进、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生产、屠宰、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补齐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和市场流通产业短板,确保家禽养得出、卖得好,推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3.6 用好家禽政策性保险,降低家禽养殖风险帮助落实家禽政策性保险,指导龙头企业及合作社主动与商业保险公司沟通对接,购买生态鸡疫病及价格保险,降低养殖、销售风险,解决养殖户后顾之忧,做到“无灾保收益,有灾保成本”,提高养殖户发展生态鸡产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