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特征分析

2020-12-18 03:4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学生宋雅南
少先队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少先队员少先队个体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学生 宋雅南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具有群众性和自主性。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组织的“以玩和学为核心的各种形式活动的总称”,具有自主自愿性和群众普及性,是少先队自主性和群众性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反映。自主自愿性“是少先队活动的第一位,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少先队活动是由少先队员当家做主、自主自愿、自主自动的参与过程。成人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指导绝不是自上而下的强制命令,也不是由成人包办代替”;群众普及性是指“少先队活动是普及性群众活动,不只是培养或展示少数‘尖子’‘明星儿童’的活动。它是广大儿童人人都能成群结队地自由参与,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表现和锻炼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群体性活动”。总的来说,尊重和培养全体少年儿童的主动性始终是少先队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少先队工作的优良传统,只有致力于培养少先队员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教育作用。有学者指出面对少年儿童,教育的目标“就是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从广义上讲这就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就不可能真正体现活动的“生命”和“灵魂”。

基于少先队以及少先队活动的性质、工作原则等,笔者将从“主动”以及“参与”的概念分析入手,探究队员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特征。

一、队员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的内涵

首先,需要分析什么是“主动”和“参与”,然后,才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队员的主动参与,因此笔者将先对“主动”与“参与”的内涵进行分析,随后在“主动”与“参与”内涵的基础上对队员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的内涵进行分析,为队员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特征分析奠定基础。

1.主动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上“主动”有两个解释,①“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与被动相对”。举例:主动性;②“能够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与被动相对”。举例:主动权,主动争取,处于主动地位。《现代汉语词典》指出,“主动”与“被动”相对,所谓“被动”,“待外力推动而行动”;“不能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

在已有研究中,有学者对于主动性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和学新指出“主动性就是指主体自觉主动地从事自己的活动,目的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在活动中,主体要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和客观实际出发,选择活动的客体、条件、过程”,主动适应和变革外在客观世界,主动性以自主性为基础,具有主动性的人不仅能意识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而且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能够按照明确的目的,采取科学的方法、策略进行实践;鄢超云认为“主动性是指个体不依赖外力推动,在个体的需要、动机、理想、抱负和价值观等推动下,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的行为品质,具体包括肯接受任务、愿意参与学习活动、学新东西时会进行合理的冒险(take reasonable risks)等”。

从上文可知,主动、主动性具有目的性,强调主体的人的积极自觉行动,并且最终指向实践、指向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体而言,主动、主动性蕴含以下几层含义:首先,强调主体的内发,表现为主体的自觉自愿,以个体的兴趣和需要作为行为的动机;其次,强调实践过程中个体的努力;最后,强调成效的获得,主要表现为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参与的内涵

“参与”最早使用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域,揭示的是成人卷入群体活动的状态,刚开始指个体作为有形的实体,在群体活动中是否“在场”的显性行为。之后,随着对人的心理的重视,开始转向对个体在群体活动中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卷入的研究,学生的“参与”(participation)又称为学生的“卷入”(involvement),反映的是“学生在与学业有关的活动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状态变量。

“参与”既可做为动词,也可用作名词,动词意为参与(指事业或活动),常与别人在一起;参与某事或在其中有份;“参与”的名词意为参加的动作或状态,具体为:(1)分享某种(其实体或其性质)的动作或状态;(2)与别人在关系(如合作关系)上或某一企业中建立联合,通常在正式基础上明确规定应尽的责任,尤指通过参加团体的活动或对之做出贡献。

“参与”的界定,部分学者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李宝庆、樊亚峤认为“参与”是一种基于自主自愿的活动和意识;王升则认为“参与”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所谓“共在”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或集体。郑金洲则强调参与者的在场和行动,认为“参与即参加,是对事情的发展产生一定作用的一种参预”。张雪龙认为“参与”是一种合作。

综上,参与有以下几层含义:其一,强调个体行为的内发,即个体的自觉自愿;其二,强调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两方面的在场和介入、卷入;其三,主张参与是团体中的行为和状态,尤其重视团体中个体之间的合作;其四,主张个体的努力,因为个体的在场和介入、卷入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都需要个体的努力加以支撑;最后,强调成效的获得,即“共同生成活动的结果”,表现为个体能力的增长和团队的发展完善。

基于上述“主动”与“参与”概念的分析,笔者认为队员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就是指队员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不待外力推动,在自己兴趣与需要的支配下,自觉自愿地全身心地介入少先队活动中,在活动中积极想办法、订计划、组织并实施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与他人进行互动,最终促进队员和少先队的成长。

二、队员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特征

综合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主动、主动性是人的行为的应然特性,参与是人的行为的表现之一,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蕴含着主动性。从主动以及参与的概念分析可知,主动、主动性侧重描述个体的行为特征,而参与侧重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强调组织中个体的行为。

基于少先队以及少先队活动的性质、工作原则等并结合“主动”以及“参与”的概念分析,笔者认为队员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内发性

所谓内发性,即队员的行为是出于队员的自觉自愿,以队员的兴趣和需要为动机。换言之,就是少先队员以主人的身份进行活动,表现为“我要……”,而不是“要我……”。但在现实的少先队活动中,还存在着很多“要我……”的情况,即少先队员主体性的遮蔽,其具体表现为两种现象,一是虚假的主体性,即从表面上看,整场活动都是由少先队员自主、主动地开展,但是辅导员才是真正的主体,从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内容的确定,活动的具体实施等都是辅导员在全权策划。在活动过程中,队员只是按照剧本进行表演,甚至队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已固定好,看似是主体性的发挥实际是主体性的遮蔽。二是辅导员的主体性发挥直接替代少先队员的主体性,在活动中主要采取“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形式,少先队员则主要扮演服从者和配合者的角色,对辅导员的提问进行例如“对的”“好”这类机械的应答。总的而言就是在活动中少先队员的主人翁身份以及作为主人翁应有的兴趣和需要被忽视甚至无视,辅导员对于少先队活动的过度控制,使得活动开展始终的自由和主动被服从和执行代替,少先队员以外在控制的形式而非自觉自愿的形式参与活动,活动具有强烈的“形式化”和“预设性”。

2.队员的在场和行动

队员的在场和行动是指每个队员能够全过程全身心地参与活动。所谓每个队员即全体少先队员,正如前文提到的,少先队是全体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少先队活动具有群众普及性,少先队不应该是少数“尖子生”的组织,少先队活动也不应仅仅是班干部等“明星”学生的展示平台,要将组织中所有的儿童团结起来进行教育。在现实中,部分少先队员主体地位被边缘化的现象并不少见,部分队员既不在场,也几乎没有行动,几乎全程扮演着听众甚至局外人的角色;所谓全过程就是队员不仅参加活动的实施,而且还需要参加活动的准备和总结,活动具有连续性,队员的在场和行动也应该具有连续性。在现实中,部分辅导员对于少先队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仅仅将活动的实施环节视作少先队员参与的全部,而忽视了活动的准备和总结环节。在笔者看来,少先队员只有全过程在场和行动,活动的教育功能才能尽可能得以发挥;所谓全身心即少先队员不仅需要身体在场和行动,还需要思维和情感的在场和行动,身体的在场和行动是基础,思维和情感的在场和行动是关键,也是少先队活动的目标之一。只有身体的在场和行动,不是真正的参与,也不是有效的参与。在实践中,还有辅导员单纯和盲目追求活动的热闹,只看重队员身体的在场和行动,而忽视对于队员思维、情感在场并行动的引导,在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员不仅要动口动手,更要动脑,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3.注重队员的努力

正如前文所述,主张每个队员全过程、全身心的在场和行动,这就需要队员的努力,即动口、动手和动脑。正如1958 年《关于改进少年先锋队工作,开展共产主义儿童运动的决议》提倡的“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来出主意、想办法、组织活动”和1962 年《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提倡的“要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办法,把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在队的组织里学习过集体生活,学习自己管理自己,学习为国家为集体做事情,在共同的活动和工作中逐渐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具体到少先队活动中,队员的努力应贯穿少先队活动的始终,当然辅导员的支持和指导也应该贯穿整个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少先队员需要就活动的策划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问题组织讨论,不断完善策划方案,最终确定活动主题、目标、内容等;在活动实施阶段,少先队员要积极围绕活动主题,克服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实现活动目标;在活动总结阶段,少先队员要在指导下对活动的准备、实施等进行梳理和总结,采用自己的方式敢于、乐于、善于呈现活动的结果和自己的收获,为自己后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4.提倡主体间的互动

上文的“参与”概念提出,“参与”是一种群体活动中的状态,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在少先队中,格外强调队员之间、队员与辅导员之间的互动。因此,主体间的互动是少先队活动中队员主动参与的重要特征之一。少先队活动中主体间的互动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强调互动是一种主体间的互动,在哲学中,“主体”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其中一个含义就是指人,并且这个人是某种活动的发出者,实践者和认识者,主体之间的互动表明了队员之间、队员与辅导员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关系,即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其二,主体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队员之间的合作和队员与辅导员之间的互动。队员之间的合作应该贯穿活动开展的始终,具体表现为在活动准备阶段,共同组织讨论,商议活动主题、目标、内容等,确定策划方案;在活动实施阶段,少先队员要积极围绕活动主题,携手克服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齐心努力实现活动目标;在活动总结阶段,队员要共同呈现活动的结果,交流自己的收获等,提倡队员之间的合作有利于避免部分学生展示而另一部分学生旁观的现象,有利于促进全体队员的成长。队员与辅导员之间的互动也是少先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为队员毕竟还是未成熟的孩子,能力有限,缺乏辅导员的正确指导,容易导致放任自流的状况。在现实中队员与辅导员之间几乎都有互动,但是有部分互动是一种虚假的互动,例如,辅导员向队员提出较为封闭性的问题,队员只需做“对的”“好”这类机械的应答,或者辅导员对于队员的应答只做“好的”“你真棒”之类的机械反馈,这种互动是一种无效的互动,有效的互动是辅导员能够捕捉活动中教育的契机,然后引导队员进一步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深入思考,帮助队员获得成长。

5.强调队员和少先队的成长

队员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既会促进自身的发展,又会促进少先队的发展。对于少先队员而言,通过主动参与。一方面会促进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长才干;另一方面会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小主人意识和责任心,还会培养和增强队员对于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和光荣感。总的来说,“少年儿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只有帮助他们自己学习出主张、做决定、办事情,才能锻炼他们成为有见识有能力的接班人”(1958 年《关于改进少年先锋队工作,开展共产主义儿童运动的决议》);少先队组织是少先队员的组织,少先队员的成长势必会促进少先队的发展,尤其是少先队员在主动参与活动中获得和增强的组织归属感和组织荣誉感对于少先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和组织荣誉感能激励少先队员积极向上向善,引导队员按照组织成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引导队员个体与组织成员建立和睦的关系,进而能够使得少先队散发积极向上向善的光辉。一方面团结凝聚着组织成员,另一方面吸引组织外成员加入组织,从而进一步扩大组织,完善组织。

总之,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的灵魂所在,是少先队开展教育的必要途径,少先队以及少先队活动的性质和工作原则等规定了队员主动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特征。这五个特征之间也具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少先队员主动参与的内发性是队员在场和行动、队员个体的努力以及主体间互动的基础;队员的努力和主体间的互动是队员在场和行动的重要表现;基于队员的自觉自愿,通过队员的努力和主体间的互动,必然会促进队员个人和少先队组织的成长;队员个人和少先队组织的成长又会进一步激发和培养队员的自觉自愿性、提升队员努力以及队员之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促进队员的成长和少先队组织的完善。

猜你喜欢
少先队员少先队个体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社区少先队的“一二三”
加入少先队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少先队员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