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性说明文《蝉》和《蜘蛛》教学与反思

2020-12-18 02:24陆华奎
初中生世界 2020年44期
关键词:蝉蜕法布尔美感

■陆华奎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有四盏“灯”,它们是听、说、读、写。这四盏“灯”需要“思”来点亮。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拓宽思维的广度;让学生比较蝉的窠与金蜣的窠之间的不同,挖掘思维的深度;让学生想象蜘蛛捕食的画面,提升思维的高度;让学生思考法布尔是怎么知道蝉的奥秘的,提高思维的品质。

【课堂实录】

师:人类已知的命名的昆虫有100余万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却乐于耗费一生的光阴去观察、研究它们。他为什么乐于这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跟着法布尔,走进蝉的世界,去揭开谜底。

(板书课题:蝉)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并根据课文所介绍的蝉的相关知识,绘制了思维导图。谁愿意展示一下?

(板书:知识)

(生1展示。)

师:哪位同学补充一下?

生2:文章还介绍了蝉的出洞时机。

师:蝉选择什么时机出洞?

生3:天气晴好的时候。

师:蝉如何考察气候?

生4:通过地穴上面的薄盖来考察气候。

师:薄盖还有什么作用?

生5:抵御风雨。

师:接下来,我们从刚才介绍的关于蝉的知识里挑选几点研究一下。

师:蝉的窠与金蜣的窠有何不同?

(投影相关段落。)

师:请各组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蝉的窠与金蜣的窠有何不同。

(课前,学生被分为七个大组。)

师:哪个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跃跃欲试。)

生6:金蜣的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由洞口开始,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窠洞口是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约一英寸口径,洞口周围没有一点土,地穴是由里面开始挖掘的。

师:蝉的窠洞口周围没有一点土,挖掘出的土哪里去了?

生7:挖掘出的泥土被喷上汁液,变成烂泥,然后被挤进泥土的罅隙里。

师:蝉是从哪里汲取汁液的?

生8:植物的根须。

师:因此蝉的窠常常建在哪里?

生9: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

师:对,蝉的地穴常常建在富含汁液的植物根须上,这是为了从根须上取得汁液。

师:除了这个作用外,汁液还有哪些作用?

生10:抵御泥穴里的尘土。

师:蝉还喜欢把窠建在什么样的地方?

生11:建在干燥、阳光多的地方。

师:蝉的窠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生12: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师:可以发现,作者运用了比较手法写蝉的窠。

(板书:比较)

师:蝉干起活来简直就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这个说法很有趣。

(板书:趣味)

师:文章第15小节中有两个表述也很有趣味。

生13:“大怪物”和“倒霉的蝉”。

师:是的。研究了蝉的窠,接下来大家说说本文是如何写蝉蜕皮成虫的过程的?

(投影相关段落。)

生14:文中在写蝉蜕皮成虫的时候,用了一系列动词,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板书:动词、拟人)

师:用了哪些动词?

生15:裂开、露出、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上来、钩住、挂、摇摆。

师:蝉蜕皮需要多长时间?

生16:半小时。

师:蝉蜕皮后是否立即成虫并变得强壮呢?

生17:不是。

师:蝉从蜕皮成虫到变得强壮,需要四个小时。

师:作者用一系列动词,采用拟人手法,赋予蝉以人的情感、行为,细致描写了蝉蜕皮成虫的过程。可见法布尔是以人性观察虫性。

(板书:以人性观察虫性)

师: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把蝉蜕皮的过程写得具有美感。

(板书:美感)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几段文字。

(生齐读。)

师:研究了蝉蜕皮的过程,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蝉的卵。

师:蝉的家族产卵时的大灾祸是什么?

生18:蝉的卵一产生,蚋就立刻把它们毁掉。

师:生命是如此脆弱。

师:蝉在地下生活多长时间?

生19:四年。

师:在阳光中唱歌又是多长时间?

生20:一个月。

师: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蝉的生活。

生21: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师:蝉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活动,而在阳光下唱歌的时间只有五个星期。从蝉的生命历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生22:我们现在所付出的努力,都是为未来的成功蓄势。

师:生命如此脆弱,生命如此艰难,生命却又如此坚强。我们要在奋斗中升华短暂的人生、渺小的生命!

师:作者是怎么知道蝉的窠与金蜣的窠不同,又怎么知道蝉的蜕皮过程和蝉的天敌的呢?

生24:源自作者细致的观察。

生25:他不仅观察细致,而且有耐心。

师:是什么支撑他细致耐心地观察?

生26:对昆虫的热爱。

生27:对科学的热爱。

师:因为法布尔热爱昆虫,热爱科学,所以他乐于耗费一生的光阴去观察、研究昆虫。

师:巴金先生曾这样评价法布尔的《昆虫记》:“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师:同学们,我国生物学家周建人介绍蜘蛛也同样出色。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蜘蛛的世界。

师:结合文本内容,从知识、趣味、美感和以人性观察虫性这几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理解。

生28:我选择知识这个角度。文章介绍了

蛛丝的生理机制,它的腹内有数种腺(略)。生29:还介绍了蛛丝的用途(略)。

生30:我选择趣味这个角度。比如“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但走不多远,又回转去,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着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蜜蜂被包在这样的袋中时,往往还会发吱吱的微声”这一段,用一系列动词,采用拟人手法,细致描写了蜘蛛捕捉带枪的飞将的过程。

师:“带枪的飞将”这个说法的确很有趣。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个段落,其他同学在脑海中想象一下作者描写的画面。

(一名学生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31:我仿佛看到蜘蛛绕一下,转身便走;再绕一下,又走开。

生32:我仿佛看到蜘蛛在与蜜蜂巧妙地周旋,斗智斗勇。

师:《蜘蛛》这篇文章介绍了有关蜘蛛的知识,写得很有趣,很有美感,也体现了以人性观察虫性。法布尔是在荒石园观察、研究小生命,而周建人是童年时跟他的哥哥们在百草园观察、研究小生命。

师:同学们,我们再回看一下《蝉》和《蜘蛛》这两篇文章。两篇文章都提到了蚋。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蚋的世界。在两篇文章中,蚋扮演的角色一样吗?

(投影相关段落。)

(生窃窃私语,小声讨论。)

生33:《蝉》中的蚋是蝉的天敌,而《蜘蛛》中的蚋是蜘蛛的美餐。这就是食物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发现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会对小生灵有新的认识。也许你们会爱上这些小生命,产生探究它们的欲望,愿意像法布尔一样,耗费一生的光阴去观察、研究它们。行动吧,同学们!去探究奇妙有趣的自然!

【教学反思】

《蝉》这篇课文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更像小故事,是带有文学性的说明文。本节课,笔者带领学生从知识、趣味、美感、思想、人生感悟和以人性观察虫性几个角度,探索蝉的世界的奥秘。这一教学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趣味,又知晓了作者是如何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客观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还学习了说明事物的独特方法,更体会到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思考法布尔是怎么知道蝉的窠与金蜣的窠不同,又怎么知道蝉的蜕皮过程和蝉的天敌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笔者还将昆虫世界与人类生活巧妙联系起来,让学生从中获得人生感悟:在奋斗中升华渺小的生命、短暂的人生。

教材与读本配合使用,教学效果会更加有效。我国生物学家周建人的《蜘蛛》也是一篇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文。这篇文章与《蝉》有许多相似之处。笔者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从知识、趣味、美感和以人性观察虫性这几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样就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猜你喜欢
蝉蜕法布尔美感
法布尔
蝉蜕
几何映射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纹样美感
滴心湖:致蝉蜕
我想对法布尔先生说
蝉蜕糯米酒治荨麻疹
蝉壳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读《“怪人”法布尔》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