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英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课程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这不同于以往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各方面技能的培养。而素质教育在明确学生应该学习必备的专业文化课外,还积极引导学生继续追求个体发展等其他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初中阶段,由于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独立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可以相应地开展学生兴趣活动方面的课程,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美术课程的开设也是在这样一种教学理念下应运而生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确有很多值得教育界思考的地方。
一门课程的开设需要经过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虽然美术课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直处于人文学科的边缘位置,但其重要性仍不可忽视。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文化课程中逐渐理解和感悟美的艺术,这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初中生而言,学生的学习压力陡增,如果能很好地利用美术课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在欣赏艺术中放松心境,那么美术教学无疑是具有熏陶学生情感、发挥学生审美倾向的作用,还可以运用审美的双眼和心灵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美术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不会用太多的时间去讲解有关美术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着眼于学生的直观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笔者在教授苏少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图案之美”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一朵花的颜色、气味、形状等特征来做出自己的评价。学生的头脑中先开始有美的图案,经过独立的思考之后,把脑海中浮现出的一幅幅图画进行加工创造,再通过笔勾画在纸上,创造出来的美的图案是自己动手能力的体现,人人也都成了艺术的创造者。更进一步说,学生在感悟花美的过程中,露出喜悦的笑容,心情也得到放松,渐渐地感悟出美的事物令人愉悦,而丑的事物令人厌恶,在美的艺术感染下,自然也会崇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美”,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的教学是以系统化的美术知识和美术作品为主。首先,美术知识是了解这门课的前提和基础,比如我国美术发展的历史、历史上伟大的画家和作品等,这样的知识储备一方面完善了学生的人文科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艺术瑰宝的魅力所在;其次,美术教材上选的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苏少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里,笔者在带领学生欣赏南宋马远和夏圭的经典代表作品以及元代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时,结合宋元时代的历史事件以及元代黄公望的生平,为美术课的教学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发展性教学观强调的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态过程反映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体现在对艺术最直观的理解上,最突出的特征是学生的情感因素与艺术审美相联系。一幅美的艺术作品通过学生的眼睛传达到大脑中时,学生内心的情感也会适当表露出来,就像看到一副笑脸令人心情愉快一样。理解是欣赏艺术的起步阶段,学生看到艺术作品时,这种直观的感觉来自艺术的强大感染力。学生的心灵需要美的“添加剂”,在审美的过程中,学生逐渐适应了美的事物,情感表达也相应地变得更加丰富了。
就发展中的学生在教学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变化而言,美术教育只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提升自我的艺术道德修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观察,让学生明白美的东西可以使人类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但这并不是说学生的艺术审美和道德品质具有同步性。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感不可控制,因为艺术既来源于生活,又往往高于生活,也就是说,艺术不仅能表现生活,也能创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初中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艺术的崇高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很可能会陷入艺术中无法自拔。艺术道德修养是审美品质和艺术道德修养的自我感悟过程,审美品质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可塑性,艺术道德修养则对学生心灵净化具有强大的感染性。在教授苏少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外国风景画”这一课时,笔者结合莫奈的生平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从而达到美术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修养为主的目的。
美术教学贯穿在每一堂美术课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文化课程,学生也能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二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也是发展性教学观的重要体现。一般而言,教师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学习艺术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对美术知识的有效讲解,学生自主吸收;教师解决疑难,指导审美教学的方法,学生理解思考;教师的审美倾向与全班学生的共鸣,或者是教师与每一名学生不同的审美追求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课堂互动相互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性是教师与学生合作最客观的评价。在教授苏少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用心灵接触自然”这一课时,笔者邀请班上一名酷爱绘画,也有一定绘画水平的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创作,教师负责拍视频。被邀请的孩子很开心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创作过程,其他同学则怀着好奇心认真观看了她的创作过程,并参与讨论绘画的方法和技巧,最后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创作。这既达到了师生的积极互动效果,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从发展性教学理念出发,必须明确美术教学中的客观评价方法的运用。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具有客观性,这种审美能力需要长时间的教学,客观评价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其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艺术想象与创作。例如,笔者在教授苏少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熟悉的物品”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对静物画的观察与欣赏,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再进行绘画。课堂上,教师就每名学生提出的问题做总结,发现学生对物品的外形特征,如线条的粗细、明暗的对比、颜色的深浅的理解较好,而对物体的空间感的理解较差。由于每名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对物品的整体描绘也就不同,这体现了学生审美的个体特征性。
发展性教学观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课堂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授苏少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人类的朋友”这一课时,让学生从教师所给的几幅艺术作品中探讨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类型。学生往往将动物绘画与生活中常见到的画做比较。在讨论环节中,学生能够自主合作,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喜欢这幅画的原因,而且能够准确判断出动物艺术的情感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是积极活泼的。课堂的学习还应该注重结果的评价,学生最终的测评有利于更好地反馈信息,从而有助于教师找到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发展性教学评价对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发展性教学观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虽然初中生个体的可塑性很强,但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爱。美术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习美术,发现美的事物,还应该是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让学生正确看待审美,引导其积极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