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平
今年年初,因为新冠疫情,学生不能按时开学。教育部门号召学生“停课不停学”,各个学校则提出“停课不停教”。从传统的“面授教学”转到“在线教学”,不少教师表示压力颇大:线上教学如何实施?教学设计有何变化?技术问题如何解决?技术与教学内容如何有机结合?如何提升在线学习效果?这些都是亟待需解决的问题。
网络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还要求他们熟练使用录播软件。一般来说,年轻教师学习新技术比较占优势;而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进行网络教学的难度较大。为了使教师们顺利地进行网络教学,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务处组织了近10场云端培训,但仍然有教师一时难以掌握新技术。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些陌生,上手比较慢。
网络教学一般有录播和直播两种形式。录播需要教师运用录播软件录下自己的课,之后生成二维码,学生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观看视频。直播课则需要教师线上进行现场教学,将课件、视频等教学辅助资料上传到网上,学生不仅需要电脑或手机,还需要耳麦等设备。否则课堂上学生就无法与教师连麦,教师也无法知晓学生有没有在听课。
网络教学时,网络卡顿是经常出现的情况。面对这一问题,运营商已经在想方设法解决。笔者所在的学校还通过采用错峰上课的办法,缓解网络压力。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从2月17日开始进行网络教学的。3月30日,九年级复课;4月7日,八年级复课;4月27日,七年级才复课。网络教学结束后,八年级语文组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近50天的网课学习情况。调查结果让我们非常吃惊:认真听课的学生只有76.5%,掌握情况好的学生只有53.5%,建议教师对所讲内容进行复习的学生高达82.2%,还有3.96%的学生建议教师将所上内容重新讲一遍。
教师努力地备课、上课,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就是网络教学的“痛点”。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听课状态不可控;二是教师无法详细地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三是课堂形式比较单一,课堂容量不足。
网络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自律能力。缺少家长与教师的监督,很多学生无法做到专心听课。同样,没有家长的监督,学生很难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完作业后,也无法掌握学生的订正情况。
以上两个“痛点”是学生方面的。教师方面的“痛点”主要有“知识灌输”“互动缺席”等。网课的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连麦虽然可以缓解“互动缺席”的问题,但如果连麦次数过多,课堂容量又会变得很小。
虽然目前学生已经复课,但“云端课堂”可能将长期与我们共存,可以作为面授教学的补充。因此,针对网络教学的“痛点”和“堵点”,一线教师需要多用心,多用力,多用情。
线上与线下课的最佳整合点在哪里?重庆的熊熙老师也许可以告诉我们。她针对网课“互动缺席”的问题,不断思考和探索。在上“说新闻”这一课时,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每名学生上传之前准备好的新闻播报视频,并邀请学生及家长做评委,将传统的由几名学生参与的课堂模式变为全员参与的课堂模式。熊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是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二是提前一周发布线上活动通知。最终,这节网课的效果极佳,达到了“多元交流、积极参与”的效果。
从熊老师的课例中不难看出,办法总比问题多。网络直播课容易产生“知识灌输”“互动缺席”等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多设计一些让学生参与的活动,这样也许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的职业性质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充电。教师的勤学不怠恰恰是对学生最好的“言传身教”。“互联网+教育”是大趋势,教师不能故步自封,拒绝新技术,否则必将被时代淘汰。这里说个反面例子。一位老教师拒绝新技术,基本不用手机,不会用QQ和微信,更别说其他新技术了。他上课从不用PPT,课堂容量受到很大限制。这次的网络教学,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
要想提高网络教学效率,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显得特别重要。这次的网络教学,笔者聆听了语文备课组每位教师的课,发现他们很重视课堂的“情感投资”:郭老师在课前与学生聊天,畅说上课的激动心情,以此打动学生;刘老师一直打开摄像头,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与他们进行交流;俞老师不断设置悬念和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期待;何老师动辄来点高科技“小点心”,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圈粉无数;贲老师精心备课,恩威并施,能够牢牢抓住学生;徐老师采用聊天的方式上课,不仅聊语文,还聊相关的历史及人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也不同于高中生、大学生,他们处于“他律”与“自律”之间。因而初中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时,要针对“痛点”和“堵点”,想办法努力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