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翔海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从校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因材施教”原则,推进差异教学,实施了“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发掘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质,促进每个层次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全面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学习要求也不断提高。到了九年级的第二学期,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将全部学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愈加明显,特别是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学科,差异更大。这就出现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而教师在实施统一的教学时,一般都是以中等难度为主,难以兼顾两头,导致教师、学习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都十分苦恼,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接下来的中考复习过程中有所进步,我们采取了“行政班”与“分层走班”教学相结合的措施。首先,我们把相邻的两个平行班(1班与2班,3班与4班,……)看作一个整体,在安排课务时就把这相邻两个班级的数学和英语学科的任课教师调整成同一位任课教师(一人教两个班),课表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其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或学业水平的相似性,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在稳定“行政班”教学不变的前提下,只让学生在上数学和英语这两门课时才进行“分层走班”教学,其他学科则仍在原班级上。例如:1班在上A层学生的数学课,那么同时2班在上B层学生的英语课,反之亦可。这样一来,由于授课对象的层次比较接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针对性就更强,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我校各年级都是均衡编排的平行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时,原“行政班”的任课教师、日常管理、其他学科的学习等均保持不变,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分层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分层上,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分层教学目标和具体的学业水平,采取师生协商分层、学生自主定层、浮动分层(依据学生学习的进步与退步状况)等方法来决定。
我校据此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包括“基础性目标”与“提高性目标”;再把课程标准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都有针对性和挑战性。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发展性学习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注重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促成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其自主完成作业,减少作业差错发生等。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的关键。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重在点拨,启迪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部分学生要适当加深与拓展相关知识,注重归类总结与变式训练,注重提高性作业与留白时间。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多加辅导,实行低起点、小步骤、多训练、勤反馈的教学,注重基础性作业的独立完成与作业差错的订正,不断夯实学习的基础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内分AB层的同时,组建学习小组是必须的。每一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A、B两层学生混合编组,形成异质组,创造“兵教兵”的机会,打造互助学习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创造场景,引导质疑解难,鼓励互助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挑选优秀学生回答问题、演示练习,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检测与反馈,还是要多挑选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有勇气表现自己。实践证明,一次成功的互动表现能够激励他们更用心去学习。
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这是教育的大忌。应当从标准到方法建立起科学、艺术的评价机制,使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衡量之间构成一个封闭的回路,既可检测学习过程,又有利于呵护被评价者,以最大可能地消解教学要求与学习成效之间的落差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激励性评价的方法去鞭策学习优秀的学生,同时保护学习后进的学生。
评价学生学习后效究竟牢固不牢固的关键是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没有达标,对基本能力(包括学习方法)的习得有没有过关。从学生学习的外在表征来说,就是表现为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等。仅仅关注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多少、讲得多难是没有用处的。教师要从知识维度、方法维度和思维维度去考量,思考学生如何学得牢,如何学得有效。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采取相应策略,或提优或补差,使不同学生都能向更高目标前进。
对于分层递进教学,我们原先最担心的事情主要集中在“分层”标签效应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带来的负面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对于“分层”带来的标签效应,并没有事先想象的那样大。因为原“行政班”的任课教师、班级管理、其他学科的学习等均保持不变。
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分层”的目的则是为了“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更何况学生的分层不是一直不变的,只要足够努力,每个学生都有向高层次“递进”的机会和可能;而学生如果不努力,就会面临退步甚至降级的可能。在这里,“分层”只是手段,“递进”才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我校的办学思想。在分层递进教学的道路上,我们坚持“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好的”,会继续不断探索教与学的改革,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