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淬炼商学院 胡佳婷
在新兴产业与新经济风起云涌的当下,办学者的责任是根据社会需求,对所有专业进行升级改造,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商科课程,完善“商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商科”理念下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中小企业管理人才。
新商科教育的实现,离不开专业建设的支撑,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结合点,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平台,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基于此,搭建新商科背景下新营销专业建设体系,通过共建、共享、共生、共赢的模式实现新营销人才的复合培养,满足新商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问题。
传统商科背景下,大多数应用技术大学都是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理论方面出发,结合一些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来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这种方式一度很盛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新商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涌现,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要求他们具备传统商科知识的情况下,拥有最新的信息化技能。
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必然引起专业建设的更新。移通学院的定位是信息产业商学院,且形成了“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学校的商科教育是一种能力结构,这意味着除传统商科课程外,通识教育和完满教育是这种能力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传统商科教育理念的不同还在于通识教育和完满教育不仅仅打造商科教育的能力结构,还超越于传统的商科教育,助力学生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还意味着我们必须将现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商科教育整合,嵌入经典创业案例分析,以项目制的教学方式,在指导学生策划、酝酿、讨论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管理能力、商科思维等。关键不在于创业的结果和产出,而在于整个过程中对各种知识的运用与现实社会给学生的反馈,随之带来的才是能力与成长。
在移通学院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淬炼商学院的使命,确定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目标,构建出符合信息产业新商科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体系,并探讨具体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资源组织、教师团队、教学方式、特色体验实践项目和评价形式。
专业定位既要紧跟社会人才需求,又要与学校总体定位相统一。根据学校文件精神:淬炼商学院专业建设要紧靠学习“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定位,重新细分定位。因此,明确市场营销专业定位为新媒体品牌营销经理人,注重培养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企业或产品品牌的专业人才。
1、构建出符合我校信息产业定位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即基于“三融合”的TOS(Theory Teaching + Organizational Involvement + Social Practice,即理论教学课程+特色体验项目课程+社会实践课程)课程结构体系。
1)理论教学课程
理论教学课程方面除传统营销课程之外,需要添加与信息产业相关的营销课程,课程的设置要以能够培养学生在“互联网 +”时代下灵活处理各种技术型营销问题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但不是简单添加,而是要相互融合;
2)特色体验项目课程
特色体验项目课程可以增加组建师生品牌营销读书会、开展营销系列讲座、组建营销案例中心等,达到课上和课下的相互融合;
3)社会实践课程
社会实践课程尽量借助校企合作的资源,定期选派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与其合作开设专向培训班,双方共同培养,达到产教融合的效果。
2、其次,组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本专业拟划分为3个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主要以市场营销专业基础类课为主;营销对象课程群主要以企业与客户、消费者等供应链末端角色进行营销、管理的技能类课程为主;营销传播途径课程群主要以4P营销环节为研究对象的课程为主。
构建课程群的目的主要以集体备课、共享资源为主,以期创建信息产业新商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品牌课程。
首先,既然要结合信息产业新商科的背景,需要老师们也具备信息产业相关知识,可以鼓励老师们多学习和参与信息产业方面的课程和实践,比如可以进行全校内部各系部座谈,即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与淬炼商学院四个学院进行 “新商科”和“新工科”的碰撞,也可以与校外相关企业进行“双能型”老师的培训。
然后,每位老师需要开设一门特色课,形成自己的完美品牌。
再次,引进信息产业领域的企业导师与我校老师进行配合教学,形成学校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
最后,重点关注战略绩效,基于学校定位及商学院定位的核心考核要素(课程信息产业案例比重、校企深度合作质量等),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机制。
1、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采取教学资源平台来管理课程,迫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程中来,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平台上的小测试,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3、加强课堂讨论与典型案例分析,把案例分析和课堂小组讨论联系在一起。
4、构建以职业技能大赛推动动项目导向,企业实际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5、教学手段方面,可采用微课、情景模拟教学、VR技术等信息产业新产物拓展教学新领域和新方式。
围绕“信息产业商学院”定位和“未来社会中坚力量领导者”人才培养定位,在商学院“问道”名师课堂、“商道”大讲堂、“大学生领导力工作坊”、“信息产业案例研究中心”、“淬炼 CEO 精英班”等品牌的基础上,组建师生品牌营销读书会,开展营销系列讲座,创办营销案例中心,成立营销大赛特培班,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创建实际运营的营销实训基地,开展营销培训生项目。同时通过其他讲座、小论坛、研究报告、案例分享、成果汇报等方式,进行有效传播和推广,以在校内外形成较高的知名度。
学校需开展专业建设评价,主要是针对专业运行质量的评价,评价内容不仅要考量专业设置的目标,即结果是否实现,还要考量专业运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否有效。就要把专业建设的质量保证,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融为一体,过程评价通过各环节反馈,结果评价通过整体反馈为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的调整提供依据,以使专业建设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
新商科教育的实现,离不开专业建设的支撑。市场营销作为新商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专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特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从专业定位、课程设计、教师团队建设、教学方式及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新商科环境下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改革与重构,以期为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过程提供相应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