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态泛读是生态阅读理念和英语泛读策略的结合。陈永国教授提到生态阅读就是要在师生、文本、阅读环境之间建立起没有污染的联系,根据语言习得规律,自由开放,和谐共生,在动态中追求生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网学习法。Nuttall说泛读是除“去母语国生活”外语言学习的最好方式。两者结合,突显生态、生本、生动、生成、生机的泛读学习方式。而在西北农村的高中学校,英语环境和资源匮乏,英语文化建设缺失,学生缺乏持续泛读,长文本阅读,真实材料阅读。基于此,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英语生态泛读模式来担当重任,提升农村学生的泛读素养。
关键词:生态泛读;模式;农村高中
一、 生态泛读的理论基础
生态泛读模式的构建基于如下理论:生态阅读理论倡导营造体验场;全息感悟本质;活动体验;开放式心灵对话;理论反思与提升,从而形成师生、文本、环境之间追求生命品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网。泛读学习理论指出成功的泛读包括真实材料、动机、非测试、持续阅读以及背景环境创建等。自主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不受外界干扰地自主学习。阅读理论指出读者要基于自身的知识体验和阅读技巧去获得与作家的共鸣,从而获得新体验,过程可能是bottomup,可能是topdown。动机理论从物质唤起和精神唤起两方面对学生的动机培养提供了保证。
二、 生态泛读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关于生态课堂,Doyle和Ponder提出生态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信息以及环境相互影响,有机发展的网络系统。Agard证实教学生态物理环境直接影响学习,如座位,光线,温度等。关于泛读,Elley和Mangubhai证实了泛读对二语习得的有效性,并提出成功泛读的策略:阅读质量提升,共享图书,动机培养,关注意义,多阅读。David Eskey指出阅读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泛读以及反复练习,而二语习得中成功的泛读包括真实材料、动机、非测试、持续阅读以及背景环境创建。
在国内,2011年熊美华总结了生态阅读课堂的核心原则:教学互补,输出入平衡,知识与技巧融合,对话教学的完整统一,语言与文化的整合。2012年康淑敏提出生态教学的四个特征:共生性、愉悦性、开放性和整体性。2018年丘思娜提出生态活力因子的概念,指出批判思考,愉悦心态,语境分享,自觉独立阅读都是生态活力因子。蔡明更是倡导裸读、美读、多读、常读、硬读的阅读策略。
三、 生态泛读模式的构建
立足于农村独立高中的英语泛读,通过对本地区教学策略,阅读品格等生态失衡问题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对于生态阅读、泛读教学和阅读品格的研究成果,去构建一个生态泛读法的理想框架:构成要素、遵从原则、风格特征、实施策略。
(一)构成要素
基于Doyle,Ponder,以及熊美华等人对于生态阅读系统的描述,又结合了丘思娜对阅读生态活力因子的描述,最终确定生态泛读的构成要素为:学生、文本、老师、家校环境、生态活力因子、激励保障机制。其中,学生和老师属于主观人的因素,文本和家校环境属于客观物理因素,生态活力因子属于精神,心理及系统催化因素,而激励保障机制为前三者的有机开展保驾护航,促成成功泛读的果实。
(二)遵从原则及风格
生态泛读模式依然遵守生态教育学和泛读理论的要旨,把成功泛读无测试、真实材料、动机以及持续阅读和阅读场建设等要素与生态阅读生命体验场、开放对话、全息沉浸以及活动扬起等要素进行结合,最终,我们生态泛读的原则涉及教学互促,输出入平衡,环境与学习共生,知识与技巧融合,对话教学完整统一,语言与文化整合等;风格特征应该是和谐共生,自由开放,整体统一,动态愉悦。
教学互促意味着在生态泛读中,老师是导师,要有极高的解读水准去帮助学生,并能在技巧和心态方面给予学生模范和激励。输出入平衡涉及学生生活经验及认知程度与所读真实材料的匹配性,越接近学生认知的材料,越能引起学生共鸣;此外,周围环境的营造和老师对于背景的介绍也会对泛读中的生态平衡起到重要影响。环境与学习共生即指家校阅读场的营造,要考虑到光线、位置、噪声、学生的喜好、素材的张贴等,要让学生全享受全息沉浸的泛读场所。知识与技巧融合,即指为达成生态泛读,我们需要一些策略支持,如:多读,真实材料读,自由读,无困难读,跳读,浏览读,非测试读,元认知读,互动联系读,互动会话读等。对话教学完整统一,指学生在读中或读后都要有深入而自由的展示和倾诉,整个过程是以完整的认知——扬起过程来推进可持续阅读的形成。语言与文化整合,指学习过程要让学生自然地感受文化魅力,满足学生对于生命意义渴望的需求。
(三)构建策略
结合以上,实施策略关系到家校物理环境的构建策略,主体心理环境的构建策略,学生文本的对话策略,师生元认知策略。
1. 家校物理环境的构建策略
对照西部农村的现状,我们家校联动,创设家庭阅读场和班级阅读场。家庭阅读场中,我们把桌子、光线和环境主题设计成学生最喜欢的样子;在班级阅读场中,我们尝试把桌子摆放成马蹄形形状,教室的英文主题设计以安静、素雅、励志、卓越为主旋律。
在时间安排上,班级阅读场主要选择在早读15分钟,下午上课前20分钟,晚自习前15分钟,分三个阶段限时持续默读,家庭阅读场有家长和学生自由安排,最后每周一或五安排一节课作为分享,扬起平台。
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坚持以学生的ZPD(最近发展区)为基础,以学生兴趣需求为准则,挑选英美真实材料——小说、报刊、雜志,并且按学生不同层次供应材料。
2. 主体心理环境的构建策略
在西部农村地区,就英语泛读而言,先应该解决老师难教和学生难读的心理劣势问题。打破农村学生的固态心理,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格,同时增强老师信心和水平,其策略如下。
首先,开展周或者月讲座,向老师、家长和学生讲述我们英语学习的缺憾以及阐释英语泛读的作用,英美国家的文化,英语学习的潮流以及它带给人的巨大效益。同时在家中和学校内张贴英语知识画报,和设立英语小美文、小典故、小新闻等知识书架。
其次,针对老师、家长、学生展开培训,重点放在生态泛读的一些技巧和激励措施上:美读,裸读,多读,广读,真实材料读,持续默读,自主泛读等生态泛读策略。
再次,降低阅读材料的难度,选择与学生兴趣相关的真实英文材料,鼓励学生多看英文报刊,浏览英文网站,并定期在扬起平台上进行自然,自主的展示和分享,而无测试或考试活动。
最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制定短期目标,填写泛读学习记录表,老师和家长及时给出养成性评价和鼓励。
3. 师生文本的对话策略
在山区农村,阅读学习以词汇和语法解释为核心,缺乏意义的文化建构,从而导致学生对泛读缺乏信心和兴趣,总是被迫阅读,谈读色变,效果和效率都极其低下。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实施生态泛读的时候,学生的困难就显而易见——生词,长难句,词语文化内涵,句间逻辑关系等。对此,我们的策略如下。
第一,我们倡导interactive reading(上下文互动阅读):不查字典,通过上下文,背景知识,猜词,预测情节,推理。
第二,我们的老师进行modal reading(榜样范读):让学生养成沉默自主泛读的习惯;在学生求助时,给予高屋建瓴的文化解读,并及时给与鼓励和启迪。
第三,鼓励学生进行长文本阅读,因为长文本自带背景,可以让学生跨越自身背景的限制,让学生更容易地从词汇、语音为中心的泛读转向意义为中心的阅读,更加接近阅读的实质。
第四,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疏导者和指导者,可尽可能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多采用激励性的nonvobal language(肢体语言)。事实证明,肢体语言能更让学生产生信任,真诚感。
第五,学生科采取多种阅读方法,如裸读,美读,多读,常读,硬读,自由读,无困难读,跳读,浏览读等,老师从旁协助。
第六,在扬起平台上,让学生采用费曼技巧,interview,presentation等方式进行自由的分享和交流。
(四)师生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一般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计划策略,通过一些讲座,提前对学生培训,让学生根据小阶段泛读的特定目标,在泛读之前制定计划,预计结果、选择方法、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具体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泛读任务。
监控策略,在泛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泛读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的程度、水平,并通过泛读记录表进行自我提问,自我升华。
调节策略,通过扬起平台,老师和学生对生态泛读活动结果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鼓励,提升,动机创造。
四、 总述
以上是我们对生态泛读的建构设计,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作为西部农村地区的英语老师,我们不敢松懈,我们从贫困地区高中英语阅读品格失衡的实际入手,借鉴及探索国内外生态阅读和英语泛读教学的研究,对两者进行创造性的结合,实现反思性,本土化的实践研究,实现一个真正的英语生态泛读模式,切实解决当前农村高中英语泛读生态缺失及阅读品格失衡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努力着,我们相信我们会不斷实践,把生态泛读做好、做强。
参考文献:
[1]Stoller. Extensive reading activities for teaching language. TESL Quarterly,2005,40(1):109-131.
[2]Nuttall.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 Oxford:Heinamann,1979.
[3]陈永国.回归本体的生态阅读[J].江西社会科学,2020(2).
[4]王崧泽.运用张思中教学法的体会[J].人民教育,1988(12).
[5]沙建华.英语整体改革实验报告.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22-26.
[6]应慧兰,徐慧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选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209-211.
[7]刘文辉.国内外泛读研究教学成果评述.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2):23-26.
[8]蔡明.向着生态那方:生态教育团队的愿景选择与价值追求[J].江苏教育,2016:54.
作者简介:刘子甲,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