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征程中,在实施依法治国理政方略成就举世瞩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效显著的大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面临新形势进行学校行政、教育和教学管理,必须立足新变化、适应新常态,从校领导到全体师生员工都应牢固确立依法治校理念,联合家长及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践,统领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与运行。为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文章从校情实际出发,围绕确立依法治校理念,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这一主题简要展开论述。
关键词:确立理念;推进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从修订完善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始,中央与地方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法律、规章制度,凸现了法制建设的崭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日益加快,从而推动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全面深刻总结了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成功经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从理论到实践充分表明,社会大环境是制约教育体制机制运行、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依法治国是“纲”,依法治校是“目”,“纲”举则“目”张。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为推进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提供了方向指南和行动纲领、实施平台和强力支撑。也就是说,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的具体实践丰富了依法治国的理论内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进程中,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理应加强对依法治校和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研究,并不断付诸实践,这是不可推卸的职责。
一、 依法治校的含义及其主要目标
依法治校,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学校,或称管理学校,其核心是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也是依法治校的本质。鉴此含义,笔者认为,依法治校的主要目标就是,严格遵循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依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科学、规范、合理地制订学校章程和涉及行政管理、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的各项配置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国情、市情及校情的变化,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使之成为相对固定的现代学校制度,最终形成一种制度文化,且成为整个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实现文化管理学校的依法治校的最高境界。
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实践应当遵循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行政、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内涵发展,人事、经费以及对外交往等方方面面,其中必然存在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在抓学校管理时,体会最深的就是不仅从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构建并加强制度建设入手,而且在实践中严格遵循以人为本、改革开放、民主平等和实事求是这四个基本原则,这样便能促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即使困难重重,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本质是育人,管理的对象是人——教师和学生。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终极而言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本。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实践,首先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正因如此,建校伊始,我们就明确以“办有灵魂的理解教育 育全人格的未来公民”为办学使命,以“立德固本和爱润心 知行一体 实践创生”为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懂情理 明事理 求真理”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开放的原则
在当今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大趋势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着力构建现代化学校制度就是一个日益开放的系统,也是一个深化改革的过程。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既应具有开放的思维和开放的心态,更应具有改革的勇气和改革的精神。开放将不断更新理念,改革创新不断创新体制,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发展当有不竭动力,前路必然无限宽广。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依法治校、构建制度这一学校的伟大工程始终健康、稳定、有序、持续地向前推进,不断抵达既定和创新的远大目标。
(三)民主平等的原则
民主与平等的概念本是法律与法治中的应有含义,这无可争议。依法治校说到底也就是民主办学,看似矛盾,实则一致。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并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理应充分发扬民主,校内外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达成共识,制度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制度一旦公布,就应无一例外地共同遵守,自觉履行并维护规章条例要求,接受所有人员的监督,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形成“决策民主化、执行科学化、监督具体化”的共建共享法治生态。
(四)实事求是的原则
无论怎样依法治校,无论怎样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切记必须实事求是,就是要有校情意识,从本校实际出发,才能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好制度,也才能实现学校管理效益的最优化、最大化。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决不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学校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更不复制他们的治理模式,而只是借鉴那些具有启示意义的做法与经验,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探索,反复实验,取长补短,走出一条融合发展的平坦之路。
三、 实施依法治校、构建与运行现代化学校制度的途径和方法
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重点所在。显然,从教育、教学环节考虑,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必将成为实施依法治校、构建与运行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有明确的标准,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课程代表了国家意志,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和强制性,各规定学科的设置、教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课时等均有严格规定,是带有方向性、法规性的框架结构,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只是国家课程的细化、活化。国家赋予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我们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开设任何一门课程,都应以国家课程与党的教育方针、重大法规为准绳,决不可偏离轨道,更不能突破底线。制度是实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更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基础。法律观念、自律意识、法治思想与法治思维更多地体现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师生双方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浸润,故在建设校本课程体系和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同时应当高度重视构建和完善与之相应的课程实施与管理制度,以及符合教育规律、学生认知与身心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制度。如此看来,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过程已然成为實施依法治校、构建与运行现代学校制度的主渠道,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笔者认为,但凡制度都具有“刚性”的特点,文化则具有“柔性”的特点,依法治校必须做到“刚柔并济”。从现代管理学的视角看,制度一旦上升到文化层面,其影响力将更为宽泛和深远,制度教育功能的力度远不及文化教育功能的渗透力。前文已述,制度的构建需要严格的民主程序,但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制度的运行又需要宽松的民主氛围,而文化正体现了这种民主氛围。归根结底,依法治校与制度构建都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育人的手段和方法。为此,我们反复强调共建、共享、自治、自律,切实做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依法治校与民主办学相结合、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相结合、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法规与制度的教育功能作用,从而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育的高品质与人才的高素质成正比,这也是营造浓厚学校文化的必然结果,正是我们不懈追求的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常州市明德实验中学践行国家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通过各种举措促使德育贴近学生生活,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经论证规划,将新建教学楼五个楼层的共享空间分别辟设为智艺学堂、悦享书吧、艺术殿堂、科创中心和生态课堂,致力于营造开放和谐的教育生态系统,建立健全理解性德育课程体系,从班级管理向班级文化建设转型,以班级文化促进班级管理,以此为抓手,师生共同建构以理解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确保依法治校的有效实施,现代学校制度的顺利构建和健康运行。
实践证明,依法治校,构建与运行现代学校制度最有成效的方法就是走群众路线。我们坚持从师生中来,再到师生中去,使得依法治校得以扎扎实实、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与运行得以稳稳妥妥、循序渐进。
依法治校,构建与运行现代学校制度是教育领域的依法治国实践,是改革学校管理模式的一项创新性工作,更是学校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因而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周密计划、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此,我们设想,拟成立一个校级依法治校工作指导委员会,由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方面的代表组成,并聘请法律专家任法律顾问,负责这方面工作的规划、编制、制定学校章程、计划及其审核发布与修订完善,指导工作开展、监督执行、检查考核等相关事项。同时,还可设立校长接待日、设置校长信箱、校长专线电话,定期或不定期召開这方面的专题座谈,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经常召开专题情况通报会,确保师生员工的知情权;组织师生参与法律知识讲座、旁听法庭庭审;组建模拟法庭,要求自行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法制宣传栏目;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剖析各地学校发展的典型法治案例,提升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依法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必须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学生社团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应尽量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
现在已进入全新的网络、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融入既给依法治校,构建与运行现代学校制度提供了有利条件,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依法治校,学校管理离不开大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研究和应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学法用法、创新法治理念、创新治理体制、创新治理方法,不断推进依法治校,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与运行工作迈上新台阶、呈现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建华.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变革原理与运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程红艳.为了公平与质量: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探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戴界蕾,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明德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