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意识还不够,导致很多学生不具备反思性学习的能力。文章结合我国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从反思性学习概念入手,通过初中数学开展反思性学习的必要性进行合理的分析,分析归纳了最常用的三种反思性学习方法,由此提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性学习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教学;反思性学习;教育策略
一、 引言
反思作为人类独有的思维能力,是对自己以往的行为举止、言语思想进行回顾分析、思考判断、总结利弊的过程,反思能够让人们更加清楚理性地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从而达到发扬优势、改正不足的作用。
基于反思能力衍生而来的反思性学习,对老师数学知识点的课堂传授,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老师在反思性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围绕学生易错常错点,通过让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反思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反思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反思中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提升。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爱思考的良好学习意识,通过思考构建创新思维能力。
二、 初中数学开展反思性学习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大部分的初中数学教学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应试教育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容易在机械学习中形成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相脱节的情况,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出现知识点遗忘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初中数学教学任务紧、时间短、压力大,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反思性学习意识不明显,习惯不突出,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为此,数学教师面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各种客观现象和问题,根据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实际情况,合理融入反思性学习意识和概念,让学生能够通过反思性学习来达到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效果。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对知识点的理解全不全面,到不到位,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程度高不高,还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自我反思,通過换位思考来让自身的教学环节设计进行更加恰当的处理,让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都能够合理地分散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一种生动、丰富、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良好课堂氛围中学习成长。
三、 中学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具体方法类型阐述
(一)错误反思法
错误反思法主要是老师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作业,或者各类考试中习惯性出现的各种数学知识认识、分析、判断、应用错误,不能简简单单地指出错误的客观事实,大而化之地告诉正确答案,而是要带动学生认真回顾做题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处细节,然后告诉学生问题出现在哪里,应该怎么改正错误,并传授提高解题效率,推动正确解题思路的技巧。比如学生在解-6x=36的简单方程式时,一般在粗心的情况下都会得出错误的解为6,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是学习不够仔细,还是对负数的认识不够全面,让学生来反思中找出症结,然后对症下药避免日后再犯。
(二)比较反思法
这种方式对学生形成系统性地认识事物有着很好的效果。初中数学本身就有很强的知识内在关联性和整体性,为此教师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在关联知识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之间,形成对知识的辩证分析思考能力。比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x-16≥2x-32+1时,老师可以通过以解一元一次方程2x-16=2x-32+1作为类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来提高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
(三)批判性反思法
批判精神推动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反思能力的重要方式,科学失去了批判的质疑精神,就失去了不断开拓创新的发展动力,都是停留在对权威的盲目崇拜之中。而批判精神是建立在对自我认识的反思,通过反思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的体现。因此数学老师要合理营造推动学生大胆批判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不断反思,进而形成批判能力。比如在几何教学中,老师可以问学生,平面图形可以卷成什么样的几何形体,一般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可以卷成圆柱体。这是教师就可以抛砖引玉地进行进一步的追问“确定吗?”而有些学生就会思考圆柱体的结构原理,只有圆的周长与平面长方形的长相等才可以,然而原有问题中并没有这个方面的消息,因此需要通过实地测量来能判断能够真的卷成圆柱体。而数学教师应该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这种激发学生批判精神的活动,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便是塑造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可行性举措之一。
四、 提高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前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
数学老师在传授新知识前,可以以知识预习的方式开展自学,让学生在数学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中自行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只有先让学生自觉地预习了解新知识,提前吸收容易理解的部分,对于重难点知识进行备注,然后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听讲,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反思自己在重难点知识点学习中还存在哪些理解不足的地方,对教师的讲解还有哪些认知不明确的地方,然后再通过私下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实现答疑解惑的目的,最终形成对数学新知识全面通透的掌握能力。然而预习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计划的过程,老师应该通过自学目标、自学步骤、自学方法的系统安排,来让学生温故知新,在对比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
(二)课堂教学中通过解题来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穿插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习惯,这其中在知识点的传授中可以通过解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这样老师就可以直观地认识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错误中找原因,在错误中找出改进的方法,在错误中实现自身数学能力的进步,这才是通过解题来塑造反思能力的意义所在。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首先,通过与相关知识点问题情境的创建,让学生自己在答题形成反思回顾的意识。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带着疑问答题做练习,等练习完成之后再以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将反思中的体会感悟传递出来,然后指出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从而达到知识有效巩固之目的。比如:解这道题“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14,其他两边长均为有理数,则其他两边的长可以为_____,_____。”本题明显是勾股定理的运用,但它要求其他两边均为有理数增加了试题的难度。通过平方差公式与勾股定理综合,不难得出“只要符合两数和与这两数差乘积的绝对值为14”,学生得到答案152,132。进一步反思,有没有一种通法,可以直接应用通法就可以轻易得到答案呢?“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a(a>0),其他两边长均为有理数,则其他两边的长可以为_____,_____。”都有答案:
其次,要鼓励学生通过整理错题,写反思日记的方式来总结反思过程,归纳反思方法。练习题是巩固数学知识能力的有效方式,但是一些学生存在盲目做题不良习惯,对做题的认识不科学,认为题目做得多就会有效巩固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对错题进行反思的心态和习惯,这次出错的题下次遇到,植根在心中的错误没有进行有效的纠正,做起来还是会出错,这种答题效率不仅不高,而且不能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应用能力。
要扭转这种情况,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集,将易错题目集中到一起,经常拿出来翻翻看看,找出出错的细节,反思出错的原因,得出纠错的方法,达到全面巩固知识点的作用。比如,解题“已知关于x的函数y=(m-2)xm2-3+m+1是一次函数,则m的值为_____。”易得错解“±2”。出错原因反思:m的值隐含在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中,我们既要保证x的指数为1,又得考虑含x项的系数不为0,两者缺一不可。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反思感悟写在錯题集上,教师再对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行针对性的开导,对学生在反思中实现自行纠正的给予积极的肯定,在反思中仍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对症下药,直到学生弄清楚为止。
(三)课堂活动要善于通过合作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
数学课堂合理有效地开展探索式的主题活动,是对教学形式的有效补充,能够起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作用。下面以“轴对称性质”的数学课堂主题活动为例,详细分析具体的活动实施步骤:
第一步,将班级学生平均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安排小组长,作为与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第二步,老师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轴对称性质的概念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明白新知识的含义;第三步,老师安排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校园内寻找轴对称图形的物体。用找出物品最多的前三名将获得物质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第四步,集中分析每个小组找出来的物品进行分析判断哪些是,哪些不是。然后让那些找错的小组学生反思为什么自己找的物品不符合轴对称概念的标准,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加强对理解不足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达到亡羊补牢的效果。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以新课标为准则,发挥自己应有的教学引导作用,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来让学生在反思性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探索的能力,敢于创新的能力。为此,老师要利用反思性学习来有效推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推动以老师为主导的“一言堂”式教学状态向以学生为主导的互动式,融合式教学状态转变,让学生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反思中强化思维训练,提高数学综合水平,从而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菊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性学习的必要性及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12):42.
[2]陶福锦.浅析初中数学的教学反思和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4):164.
[3]王海俊.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成功,2018(4):225.
作者简介:薛旭,福建省福清市,福清龙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