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2020-12-17 06:38李海燕
读写算 2020年3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李海燕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对其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虽提出已久,但对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以符号的编码、译码为基础,指出学习者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桥梁作用,辩证分析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化解了教师、学生课堂主体性的矛盾,从而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启示。

关键词 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089-02

小学语文虽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涉及的知识内容庞杂,不仅有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规范语法、行文结构、文学名著,还涉及到历史、民俗、诗词、歌谣、阅读鉴赏等一系列浩如烟海的基础知识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传授基础知识为核心,确保小学生能够掌握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必备知识,它贯穿语文实践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内涵与优越性

奥苏伯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在其著作《有意义言语学习的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该理论独树一帜,在教育学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是心理学和学校教育结合的产物,它以符号的编码、译码为基础,指出学习者通过编码、解码富有意义的言语材料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奥苏伯尔认为所谓有意义的学习,“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通俗来讲,即是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将元认知同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由于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接受的材料数量有限,如果不对学习材料进行反复的学习和经常再现,就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保持它们。若采用“机械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靠机械重复、死记硬背来巩固知识。此时,学生的元认知与所学知识之间建立的是生硬的、暂时的、表面的联系,便使得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知识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与之不同的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有意义学习是将学习者的元认知与新知识之间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是对一种信息加工和存储,意味着学习者以元认知为基,从而理解、领会、接受和固化新知识,将其有效地组织到元认知结构中,使之成为同元认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部分,由此具备了同元认知同样的稳定性。

二、奥苏伯尔对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比较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所谓发现学习是指教师不加讲述,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接受学习则是把学习材料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与目前教师、学生二者主体性适度问题的讨论有一定的关联,教学中经常遇到若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会被批判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若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会面临课堂涣散的困境。

奥苏伯尔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提出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不失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因为通过接受学习获得教材知识,通过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系统知识有助于问题解决,而解决问题之后的收获又能深化元认知结构。在奥苏伯尔看来,人们之所以否认言语传授的接受学习对课堂教学的效用,是将接受学习等同于被动学习,而将发现学习奉为圭臬,则是将发现学习等同于意义学习。人们没有辩证地看待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更没有看到学习发生的条件,只要学习内容可以与学生的元认知之间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二者的教学方式都是有意义的,因此接受学习并不能与被动学习划等号,它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开展有意义接受学习传授知识比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在时间上要经济得多。而且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不能忽略传授知识也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离开知识学习来谈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于此,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应成为课堂学习最基本的形式。

三、有意义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启示

(一)语文教师应重视有意义接受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前文指出有意义接受学习更适合大量材料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材料多以语言文字材料呈现,尤其小学语文最为关切的教学任务便是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能力,最终能够实现语言应用。其中的字音辨读、文字书写、字词的理解、应用、遣词造句、语法规范以及习作等课堂教学知识,如果没有直接呈现给学生,而仅凭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知识无异于缘木求鱼。

如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高鼎《村居》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出了农村春日的景象,青草渐渐发芽,黄莺飞来飞去,垂下的杨柳轻拂着堤岸,河边蒸腾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诗句的翻译,“草长莺飞”“拂堤杨柳”“醉”“春烟”等词的理解,都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为学生直接讲解,尤其对“醉”字的赏析,学生可能会疑惑杨柳怎么会醉了呢?“春烟”又是什么呢?在学生对诗词赏析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直接向学生指出“醉”字是诗人描写杨柳在春日里的娇姿,让后才让学生描述自己对春日杨柳的记忆,从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二)教学要充分运用“先行组织者”这一具体技术

奥苏伯尔制定了“渐进分化”“综合贯通”两个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原则,并未贯彻这两项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这一具体应用技术。“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提前呈现给学生的具有引导作用的材料,是连接新知识和学生元认知之间的桥梁,使得学生能清晰地将元认知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吸收和保持。简单来讲,即是教师要把握住堂前预热环节,做好课堂知识学习的转场。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选取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运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在学习这两篇课文前,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谈谈自己游览时见到的景象,然后播放海上日出、双龙洞的游览视频,给学生一番视觉体验,让其对两处景点有自己的记忆,再请学生描述自己观看后的景物。此时,顺利转场课本,以视频为背景教师诵读课文,并让学生对照视频感受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此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以便加深学生对景物描写方法的理解运用。

(三)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元认知的积累

学生的元认知在开展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鉴于小学语文知识体系庞杂,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涉及语言、历史、哲学、文化、自然、德育、法治等多学科知识。可见语文学习更受小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影响,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元认知内容。而元认知来自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生活经验,故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前提是小学生元认知的积累。

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学生在开始本册学习前就应具有与大自然相关的原认识,比如鸟、昆虫、植物等,才不至于对书中提到的内容懵然无知。也要有一定寓言故事的阅读基础,才能讲述课文《守株待兔》《陶罐与铁罐》《鹿角和鹿腿》里面发生的故事,及其中蕴含的道理。而且也要对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古代发明等有一定的认知,这样才能将课文中提到的和已有的内容联系起来。以上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元认知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以及前期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元认知的积累,需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同时在课堂上能够拓展背景介绍,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课文知识,从而夯实学生元认知基础。

四、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只有将小学语文知识学扎实,才能顺利开展后期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应遵循语文学习的本质,深入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诸多特性,在新课标基础上辩证看待教师、学生的角色,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奥苏泊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意图。

参考文献:

[1]姜合峰,刘珍,王川龙.有意义学习理论用于数学课堂导入的条件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8(21):96-98.

[2]馮霞.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国内成人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17-1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