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从学生道德发展维度研究中职学生“三维素质”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主要从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出发,论述如何通过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三维素质”;“道德发展维度”;“评价体系”
一、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2019年1月24日,國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然而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还远不能达到国家和企业的技能岗位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方案中着重强调,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要求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与此同时,由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也指出,中职学校应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通过开展有贴近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质量意识,为适应融入社会、进入企业和职业生涯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与评价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各大学校不断扩招等因素给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条件限制,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等实际困难的存在造成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出现专业技能不强、思想品德败坏、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问题。各类企业在中职学生的招聘工作中叫苦不迭,认为部分中职生远不能达到社会和企业的用工要求。中职学生基础成长评价体系总存在的问题已经日益严峻。
中央各项文件精神和社会各大企业的实际需要,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学生在校的期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的中职学生由于受到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网络信息的影响,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多元化,过去主要依靠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文化课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评价体系已经逐渐不被中职学生所接受,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更是不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于承载教书育人职责的学校和教师,如何满足学生的切实需求,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校研究基础
我校作为五星级国家示范公立名校,以创立广西第一,全国一流的中等职业学校为目标,正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改革,培养有德有才的高质量技能人才。在校内广泛开展1+X证书培训、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五个一学生特长培养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活动。同时,我校还拥有 “天天练”经典诵读、与中国好声音栏目深度合作的“唱响理工”校园新星大赛等素质教育品牌活动。在此基础上,我校引出建立“三维素质”考核评价体系的构想,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三个维度,即道德发展维度、技能发展维度、特长发展维度,对学生的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考核,而学生的道德发展则是评价体系中的重中之重。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学校的素质教育方式不能够满足现代学生的实际需求
素质教育这一理念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提出,然而因为社会发展迅速、教学方式更新缓慢、学校教学资源匮乏、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等原因,素质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实施还停留在书本教学、形式教育上,不能满足学生切身需求,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本诉求无法得到响应,导致学生对学校素质教育积极性降低,被迫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类浮于形式的活动,课余时间被没有意义的刻板教学浪费,学生的基础成长受到制约,无法真正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对学生的道德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和评价体系
学校在学生的道德发展方面定位模糊,不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设计的素质教育方案缺乏操作性和适用性。而且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教师主观评价为参照,操行分的评定也缺乏准确的数据支撑,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办法得到准确的体现。构建新的道德成长评价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最终实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
四、研究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研究内容
1.道德发展维度,主要从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来衡量。
结合学校现有资源,调查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评价体系现状,对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地教学中开展调查,掌握学校在学生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培养等方面的优点与缺点,确立改进方案。
2.深入学生群体当中,在学校范围内广泛开展调查,在学生社团、学生会、普通学生当中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各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兴趣爱好、切身困难和心目中的发展方向。以调查结果为基础,明确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方向。
3.结合学校“三维素质”考核方案的框架,构建学生道德发展评价体系。
4.调动学校教务科、各专业系部、学生科、团委等部门的力量,为学生道德发展评价体系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人力支持。
5.通过班级试点的方式,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评价体系的作用进行评估与改进。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结合调查结果,掌握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由“一段自信的自我介绍”、“一首悦耳的流行歌曲”、“一道美味可口的家常菜”、“一项擅长的体育运动”、“一项实用的汽车驾驶技术”组成的“五个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调动各专业系部的专业教师资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撰写“五个一”素质养成手册,发放到全校每一名学生手中,由校领导牵头,将每一项培训工作落实到位。
2.广泛与企业、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在学校内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试点,建立“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班。将社会中企业里优秀的技能大师引进学校为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提供有力支持,真正做到让学生的技能与企业需求对接。并通过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技能大赛等方式,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系统的评价考核。
3.聘请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到校,为全校班主任进行学生心理辅导培训,落实班主任担任班级心理辅导员的政策。设立学校心理辅导办公室、心理咨询热线、微信网络公众号等平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正确的引导。并通过班级主题班会、学生代表座谈会等方式,让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当中,近距离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为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与困难。
4.完善学生操行评定体系,依托学校信息化平台,构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实时评价系统。把学生日常教学、课余活动的参加情况、班级主题活动、劳动值日情况等内容纳入学生操行评价当中去。通过具体的数据帮助教师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5.将学生的道德发展评价体系系统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方案当中,做好顶层设计,凭借我校先进的管理经验,从上到下发挥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融入学校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6.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由学生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牵头,在研究的过程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学生道德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后的阶段性效果可以改进的方向,通过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系统的对学生道德发展考核体系提供政策上的、科学理论上的支持和保障。广泛在校内开展试点,通过试点的效果推动改革的普及,一步一步的提升学生发展考核体系的成效。
五、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1.我校通过学生道德发展评价体系的改革,带动了我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评选中,我校《校企共管共培“33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型实践》、《“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的引领之路》两个案例入选,成为广西入选案例最多的学校。
2.我校作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校汽車运用与维修专业112名学生顺利完成了“1+X”考证任务。这意味着我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向前迈进一大步,进一步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从而实现千里挑一学校,万里挑一学生的育人目标。
3.通过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发展的投入,我校学子在全区职业教育技能比赛中表现优异,在各大赛项中都有所斩获,连续多年保持全区获奖人数第一、获奖总数第一、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很好的实现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研究目标。
4.通过加强学生心理辅导的师资力量投入和平台建设,广泛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校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得到了良好的保障。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我校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秩序都井然有序。在学校面积有限、学生人数多密度大、长时间封闭管理等困难条件下,没有出现任何大面积的学生身体、心理健康问题。
六、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现代中职生的特点、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大量理论研究、文件精神、实地调查的支持下,系统分析了学生道德发展评价体系以及“三维素质”考核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学生的道德发展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条件等各方各面的困难。科学客观的构建学生道德发展评价体系,确立学生道德发展的培养方向,是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程耀坤著.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03).
[2] 刘敏著.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总体评价体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06).
[3] 姚英著.构建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J].教育管理,2019(02).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中职学生“三维素质”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编号:GXZZJG2015A002)。
作者简介:莫耀炜(1992.08- ),男,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团委干事,本科学士学位,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共青团团组织建设、学生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