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职业成长对青年医生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

2020-12-17 11:42:08于利群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领悟职业倦怠检出率

●于利群 房 琳

近期网络上有关“996”“007”等工作模式的探讨呈现出当前人们对于工作压力所表现的焦虑和不满。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很容易导致身心疲劳和耗竭感的产生,在工作中即表现为个体的职业倦怠。医生职业具有专业性强、成长期长、工作强度大的鲜明特点,当前还要面对来自患者和公众的期待和不理解,这些都增加了医生负性职业情感体验,直接导致医生职业行为异化、职业厌倦,甚至离职。青年医生是健康事业的中坚力量,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因此,针对青年医生职业倦怠调查,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8 至44 周岁认定为青年年龄的标准,将研究对象界定为44 岁以下的医生。2019 年5 月对北京市某公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5 个科室190 名青年医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利用工作倦怠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员工职业成长量表,编制《青年医生职业倦怠相关调查问卷》,通过面访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90 份,收回有效问卷182 份,有效回收率为95.8%。筛选出有效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中了解北京某公立三甲医院青年医生职业倦怠发生情况以及职业倦怠与其得到的社会支持、职业成长预期之间的关系。

1.本研究认为,社会支持与职业成长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为因变量。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 人口学特征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H2 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H3 职业成长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调查内容。(1)一般情况,主要是人口学统计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龄、职称、职务、婚姻等。(2)采用李永鑫编制的《工作倦怠问卷》从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采用1(完全不符合)—7(完全符合)7 点计分法,其中耗竭维度包括第l、4、7、10、13 共5 道题;人格解体维度包括第2、5、8、11、14 共5道题;成就感降低维度包括第3、6、9、12、15 共5 道题,需反向计分。个体倦怠根据得分不同分为零倦怠、轻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高度倦怠。(3)采用由Zimet 等编制、姜乾金等修订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从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它支持三个维度,采用1(极不同意)—(极同意)7 点计分法,分别测定个体领悟到的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共12 道题,其中第3、4、8、11 题是家庭支持维度,6、7、9、12 题为朋友支持维度,其余为其它支持维度。根据得分不同分为低支持状态、中间支持状态、高支持状态。总分越高说明个体的社会支持越高。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全量表的a 系数分别为0.87、0.85、0.91 和0.99,重测信度分别为0.85、0.75、0.72 和0.85。(4)采用由翁清雄和席西民编制的《职业成长量表》,从职业目标进展、职业能力发展、晋升速度以及报酬增长四个维度,研究员工在组织内部的职业成长,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0、0.81、0.796、0.783。量表采用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5 点计分法,总分越高说明个体对自己的职业成长评价越高。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分析职业倦怠、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成长之间的相关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182 人的统计样本中,男性为29.1%,女性为70.9%。主要是27~32 岁、33~38 岁两个年龄段的青年医生,他们绝大多数为硕士学历,职称集中在初级和中级。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的人口学统计指标

(二)青年医生职业倦怠现状

按照分级标准,满足情感耗竭维度≥25 分、人格解体维度≥11 分、成就感低下维度≥16 分三者之一,为轻度倦怠,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为中度倦怠,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为高度倦怠。检出率详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检出率

样本人群中,职业倦怠的检出率较高。其中情感耗竭维度中,85 人≥25 分,占46.7%,人格解体维度中,77 人≥11 分,占42.3%,成就感低下维度中,73 人≥16 分,占40.1%。高度倦怠也就是同时出现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下的为31 人,占到17.03%。

关于人口学特征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的假设不完全成立。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与性别、年龄、学历、工龄、婚姻状况等因素无关,职称因素与职业倦怠中的人格解体维度相关。人口学特征不构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三)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成长与青年医生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成长与青年医生职业倦怠各维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某三甲公立医院青年医生职业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成长的相关性

按照《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分级标准,总分在12~36 之间为低支持状态,37~60 之间为中间支持状态,总分在61~84 之间为高支持状态,不同支持程度下发生耗竭的人数分布见表4。

表4 各种支持状态发生职业倦怠的人数分布

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存在负相关假设成立。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成长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显著相关,领悟社会支持越高,职业倦怠的程度越低。从表4 可以看出,高支持状态下情感耗竭、去人格化、成就感低下三个维度的倦怠检出率分别为38%、29%、26%,中间支持状态下三个维度检出率分别为56%、57%、56%,低支持状态下三个维度的检出率都是80%。

计算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去人格化、成就感低下每个维度中职业发展的得分平均值,以此证明职业倦怠与职业发展的负相关关系。见表5。

表5 调查对象职业倦怠下职业成长情况

职业成长与职业倦怠存在负相关假设成立。职业成长分数越高,职业倦怠的程度越低。从表5 可以看出,调查对象职业成长的得分均值为47.5,情感耗竭维度≥25 分的人群、人格解体维度≥11 分的人群、成就感低下维度≥16 分的人群,职业成长得分均值分别为42.9、43.3 和43.1,显著低于总均值。

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成长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情感耗竭维度、去人格化维度、个人成就感低下维度总分为因变量,将领悟社会支持、职业成长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见表6。

表6 职业倦怠各维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三、结论建议

(一)青年医生职业倦怠问题值得重视

青年医生是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群体。从局部看,青年医生是医院人才梯队的重要基础,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从整体看,青年医生是国家医疗卫生人才的后备力量,他们的成长状况影响到未来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保障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年医生职业倦怠检出率较高,其中高度职业倦怠接近1/5,这种情况不容乐观。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医生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职业倦怠对其负面影响及危害不容忽视,包括对其个人身心健康的伤害和家庭幸福、稳定的破坏,而在工作中表现出不耐烦,不负责任,对领导和同事的不满,缺乏团队精神,经常流露负面情绪。从社会学角度而言,职业倦怠是引起医务人员离职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即总体来说,医务人员职业倦怠越严重,离职意愿就越强烈。青年医生职业倦怠问题如不予重视或处理不当,或将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一定时期后对于社会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

(二)改善青年医生职业倦怠现状的应对措施

1.提高对青年医生的社会支持度。加强对青年医生的社会支持应该是多维度的,包括:媒体对医疗行业进行正面、客观的报道,重塑医生尊重生命、崇尚科学、大爱无疆的社会形象,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以及作为经验型专业对于青年医生成长的宽容性;建立和完善医生执业保险机制,一方面约束医生不规范的执业行为,另一方面分担、化解执业风险,减少职业性焦虑;青年医生的家人、朋友,应给与青年医生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让他们能专心工作和钻研业务;医院管理体系应加强对青年医生支持系统的构建;政府应加快医疗行业薪酬制度改革,让成长成本极高的青年医生能够体面的生活和工作,减少青年医生人才的流失。

2.为青年医生打造良好的职业成长空间。青年医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医院应结合其个人的职业兴趣点和个性特征、学科发展需要,用人所长,帮助其寻找适合的职业岗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形成尊重生命、崇尚科学、勤奋自律的职业精神;建立良好的人才梯队,帮助青年医生在团队成长的基础上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执业目标;科室领导要给青年创造更多展示和成长的机会,包括学术会议交流、行业协会任职、媒体宣传、科技资源;医院在青年医生的职称、职务晋升方面要给与指导和帮助,不应让职级晋升成为职业成长的拦路虎。

猜你喜欢
领悟职业倦怠检出率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多么痛的领悟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中国纤检(2015年8期)2015-05-08 09:31:55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中国卫生(2014年5期)2014-11-10 02:11:34